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向来就有动物崇拜的习俗。牛也不例外,曾被不少少数民族的先民视为氏族图腾而加以崇信。据《山海经》载,作为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形象,古羌人中的一支被称为“牦牛先”,嘉戒藏族所崇拜的祖先“额尔冬爷爷”,也为“牛首人身”,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北方的契丹人和蒙古人,也以牛为氏族图腾。南方的傈僳族、黎族、壮族、傣族、彝族、布依族、怒族等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牛崇拜的习俗。可见中华民族有关牛崇拜的文化现象,不仅历史渊源很深,而且涉及的地缘范围也很广。藏族的先民自古以来就…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诸民族中,有不少动物曾作为图腾受到人们的崇拜。牛也不例外,曾被许多少数民族视为与自己族源有关系的神物加以信仰,从而留下了各种神话。古羌人中的一支被称为“牦牛羌”;珞巴族中流传着“三神牛”的故事;北方的契丹和蒙古人,也把牛当做氏族图腾崇拜;南方的彝族、壮族、布依族、傣族、黎族、傈僳族、怒族等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牛崇拜的习俗。说明这些民族都曾把牛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可见有关牛崇拜的文化现象,不仅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而且涉及的地缘范围也很广。  相似文献   

3.
“跳菜”,是云南大理州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家人举行婚宴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隆重仪式。它是彝家人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也是彝家人底蕴深厚的一种饮食文化。婚宴那天,宾客云集,婚宴场上一片熙攘。按习俗,不论来客有多少,都只摆十桌席,所有的来宾都在这十张席桌上轮流入座,故称“流水席”。十张席桌坐满宾客后,未入席的人便把婚宴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跳菜”开始。午时刚到,鼓乐齐鸣,在嘹亮欢快的乐曲声中,上菜(即表演“跳菜”)的大师傅率众师兄弟一起登场亮相。他们双手拱揖,先拜“三界”神仙,后拜“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尼夫赫人的原始崇拜和熊祭习俗。  相似文献   

5.
当代畲族正在用"凤凰崇拜"取代"凤凰崇拜"和"盘瓠崇拜"的双崇拜,"凤凰崇拜"复兴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凤凰崇拜"在畲族以祖图、神话传说、服饰、日常生活习俗和节日庆典习俗的形式存在,是凤凰崇拜重构的合理性所在;"盘瓠崇拜"面临的危机与"凤凰崇拜"复兴的众望所归之势是"凤凰崇拜"复兴的必要性所在。"凤凰崇拜"复兴要得到畲族群体认同,首先须对"凤凰崇拜"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其次,畲族政治精英与畲族知识精英应就"凤凰崇拜"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畲族正在用"凤凰崇拜"取代"凤凰崇拜"和"盘瓠崇拜"的双崇拜,"凤凰崇拜"复兴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凤凰崇拜"在畲族以祖图、神话传说、服饰、日常生活习俗和节日庆典习俗的形式存在,是凤凰崇拜重构的合理性所在;"盘瓠崇拜"面临的危机与"凤凰崇拜"复兴的众望所归之势是"凤凰崇拜"复兴的必要性所在。"凤凰崇拜"复兴要得到畲族群体认同,首先须对"凤凰崇拜"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其次,畲族政治精英与畲族知识精英应就"凤凰崇拜"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藏族的民间宗教观念中,日月星辰,雪山湖泊,风云雷电,草木水火都有精灵,都是神物,都可成为崇拜的对象。在这些崇拜习俗中,对“箭神”的崇拜习俗可以说是最具广泛性和最具特色的,那么,这种崇拜习俗在藏族人的社会生活中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它是怎样形成的?其所包容的深层文化内涵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不妥之处,还望藏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从羌人的族称、习俗、历史传说与宗教四个方面人手,对该民族羊崇拜问题进行了考证,得出了羌族不存在羊崇拜的结论,指出了以往某些相关研究中的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9.
吴晓 《民族论坛》2006,(8):42-43
枫树是湘西苗族的主要崇拜物之一,从生活起居到精神理念都形成了一系列枫树崇拜的仪式性习俗。这些习俗源自本民族的发展诗史《苗族古歌》,是围绕《苗族古歌》所积淀的文化场,所延展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0.
<正> 缠足习俗,这件被现代人认为荒唐可笑的事,在封建社会竟时兴了一千余年,而且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崇拜。缠足习俗是与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的提倡或癖好分不开的,也是男人对女子的审美情趣的禁锢及封建礼教所致。并迎合了妇女的爱美天性和男人的欣赏水平,以致于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11.
壮族牛崇拜出现时间的考古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前时期,壮族先民曾流行过牛图腾崇拜,出现过以牛为图腾的部落。壮族先民最早崇拜的是本地产的犀牛和水牛。战国时期,开始有黄牛从我国西北地区传入壮族先民聚居的广西地区,后来与水牛一道,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牛耕的流行,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牛的崇拜观念,并逐步演变成对牛的崇敬与爱护之俗。这不仅在民族学资料方面有许多反映,而且也得到了考古学资料的证实。本文通过壮族及其先民聚居的广西地区的考古发现,对壮族及其先民牛崇拜出现的时间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是鄂温克人赖以生存的热土,鄂温克人的一切都与大自然紧密地交融在一起。鄂温克人在他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艺术。在他们的艺术世界里充满了自然崇拜的审美个性。他们以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动植物作为艺术的追求与目标。自然崇拜是鄂温克人世代崇奉的萨满教当中一个十分普通、影响深远的内容之一。这种宗教观念对鄂温克族的舞蹈、绘画、雕刻、造型等艺术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一、舞蹈与自然崇拜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生活习俗中形成的。鄂温克族舞蹈艺术也是如此。纵观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阐述东巴教中纳西人生命、灵魂和生命神的箭,以及东巴教祭仪、神画像和纳西人生产生活中有关箭崇拜的习俗,联系中外民族有关宗教观念和习俗,指出纳西族传统的箭崇拜肇源于纳西人在古代战争和狩猎生涯中将箭这一杀伤力大的武器神化、灵化的拜物教意识。同时较深入地论析了纳西族箭崇拜意识的二重性表现,即认为它为神、人所用便能镇鬼驱邪,招财祈福,因而将它视为神器而顶礼膜拜;又认为如箭为鬼怪或敌人所用,则会祸及自己,因此对其敬畏交加,并在此心理上产生出“拔病痛之箭”、“转移毒箭于面偶”等巫仪。文中还论述了箭与纳西人生殖崇拜习俗和“青蛙阴阳五行”之间的神秘关系。最后,对东巴教和苯教的箭之礼俗作了比较研究,从微观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揭示纳西、藏民族这两个本土宗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了独到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蒙古拜火的习俗起于何时,至今没有明确的推断.最早系统研究蒙古萨满教的布利雅特学者班扎罗夫认为,拜火习俗是由波斯传入蒙古的.但是对自然现象世界万物的有灵论崇拜,在各个民族原始社会时期均为常见,很难说那一民族的有灵论崇拜是受了别的民族影响而产生.拜火习俗,在蒙古古已有之.这一点为众多的古老祭火颂词及其流传于世的抄本所证实.拜火也是蒙古萨满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拜火习俗经过蒙古帝国前后的萨满教兴衰,蒙元时期红帽派喇嘛教的盛行,明清时期黄帽派喇嘛教的泛滥,原封不动地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在一定范围内流传着.拜火是蒙古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之一,通过对拜火习俗的研究,可以窥见民族历史生活的一个侧面,对于研究民族心理素质特点、信仰风俗等是很有  相似文献   

15.
壮族对于土的崇拜及其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泥土造人”;考古资料中的陶祖、象征男根的石铲;民间习俗中的男女青年“打泥仗”、“春祭犁圈”、祭田公地母、立土地庙祭土地公以及“人牲祭田”等仪式,都是壮族土崇拜的反映,其目的是祈求农业丰产,人丁繁衍。  相似文献   

16.
肉食禁忌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各异。印度教的核心教义中有牛崇拜与牛保护的条文,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至今仍把禁止屠宰母牛的条款写入法律,饲养着约两亿头牛。印度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紧缺是“不杀生”教义的基础,也是印度人不得不放弃吠陀时代的牛肉美味的原因。在现代农业条件下,废除杀牛禁规不会给印度的饮食节制带来大的改进。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够像印度瘤牛那样为人的生存提供如此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宗教祭祀为主题的水龙祠大型壁画,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的重要文化遗产。壁画中绘制有两组共12位女神,包括王母娘娘、本地英雄李仙娘等形象,表现了母性崇拜、英雄崇拜与巫仙崇拜的习俗,印证了瑶族存在多神信仰,反映了瑶族女神信仰的形成是多维崇拜观念情境下的现实性礼俗活动和礼俗之外的来自现实或特定需求情境的逻辑驱动。  相似文献   

18.
羌人渊源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羌人的“被发履面”习俗、古羌人的火葬之俗、古羌人的白石崇拜、羌族虎图腾等几方面 ,借助丰富的考古学材料 ,有力地论证了马家窑文化的居民并非羌人之祖先 ,而宗日文化才是先羌文化这样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藏族崇拜"鲁"神的起源,对"鲁"神的认识,崇拜"鲁"神的方式及崇拜的原因等四方面入手,对藏族"鲁"神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认为,"鲁"是一种古老苯教文化的遗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形式多样的"鲁"神崇拜、祭祀和禁忌习俗,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社崇拜习俗的保留和变迁,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壮族社崇拜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