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研究女性家庭性犯罪的现状,分析女性亲情犯罪产生的主要与原因,提出预防和遏制女性亲情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的犯罪学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在犯罪学中有着重要的功用。民俗文化规范文化行为、模塑文化人格、调节文化生活的功能可以遏制犯罪行为;民俗文化中的语言民俗、社会民俗、心理民俗等可以激活犯罪行为;在犯罪侦查中,利用民俗文化可以揭示涉案人的身份特征、查清涉案人的地域范围、分析涉案人的作案动机、辨析涉案人的反侦查伎俩。在犯罪防控中,应强化民俗文化的非正式社会监督功能、加强文化管理以净化文化氛围、加强民俗文化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涉毒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地处祖国边陲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给涉毒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本文从广西边境地区涉毒犯罪的状况、危害及原因等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抑制涉毒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死缓制度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把握死缓的实质条件应全面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对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条件应限制为严重的故意犯罪;对于在死缓期间既有故意犯罪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为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不必等两年期满即可执行死刑;死缓执行期间发现的漏罪,应依照《刑法》第70条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5.
张翠霞 《民族研究》2012,(5):94-105,110
女性民俗学是女性学与民俗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国内的女性民俗学研究,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女性民俗学兴起与发展的历程,并对美国女性民俗学的学术定位、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作了深入探讨。当前,美国女性民俗学研究渐趋成熟并正向理论化发展。了解美国女性民俗学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方法,对当前我国民俗学,尤其是女性民俗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女性对社会性别认识的转变以及对符号暴力的突破,女性旅游群体不断壮大,女性旅游人数已经超过男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质量要求以及旅游后的感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要促进女性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女性旅游行为特征,开发女性主义旅游和女性主题旅游,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大众传媒中存在着一种成见化的女性形象,主要表现为大众传媒通过符号化的设定来形成一种刻板的女性印象,通过对女性的物品化的处理使女性陷入到被看的境地,女性被当成性对象而丧失自我,这些需要女性自身和大众传媒的共同努力来改变。  相似文献   

8.
近代是青海女性社会地位发生变迁的时期,本文从女性形体观的转变、女性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近代青海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各学科所共同关注社会焦点问题,然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犯罪有着与其他大学生犯罪所共有的特征以外,在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特征、预防方法等诸方面存在着自己的特殊性。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犯罪心理特征揭开少数民族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探索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董英豪  王婧 《民族论坛》2012,(16):108-109
在以"性别维度"表述"女性舞蹈"的同时,本文试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女性意识形态与舞蹈建构等元素上的特点进行挖掘,尽量站在女性的位置及其叙事方式里审视舞蹈中的女性意识以及被书写成舞蹈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疆地区女性与男性参与娱乐竞技活动的区别,以及形成这种区分的原因来阐述女性参与竞技、娱乐活动的阻碍,以期达到了解女性参与竞技娱乐活动现状,并努力推进女性竞技娱乐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姜敬爱作品中出现的女性意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化的。初期是通过女性启蒙来达到女性解放的目的,中期则接受了社会主义女性解放的理论。到了后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又回到了"贤妻良母"的形象。《母女》、《人间问题》、《鸦片》是不同时期反映不同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4.
女性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本文梳理了女性人类学起源发展的脉络、主要理论,尝试性的探讨了女性人类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性文学家,由于其生长在意识觉醒的年代,所以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的传奇女性,在这些女性中都体现出一定的女性觉醒意识,这也体现出了张爱玲自身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通过对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分析来阐述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通辽市近年来信息网络发展的趋势和安全现状,总结出网络犯罪有别于传统犯罪的七大特征.指出了目前防范打击网络犯罪在法律法规,技术手段,监察人员状况,公众防范意识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弊端.从五个不同层面上提出了打击网络犯罪应采取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朝鲜族女性文学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朝鲜族文学蓬勃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女作家们以女性意识、心理为特质的作品,反映了时代变迁过程中朝鲜族女性的各种社会形象,呼唤女性自尊自立和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女性研究概念。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女性研究就是描述、解释、研究中国各少数民族女性现象,解决各少数民族女性问题,预测少数民族女性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女性发展与人类发展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女性人类学概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女性人类学是女性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关于女性人类学的研究,国内刚刚起步。本文着重阐述了国际女性人类学的由来与发展、学科定位、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以及女性人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争论焦点。文章认为,了解国际女性人类学、了解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女性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及整个人文科学的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对我国人类学和女性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基,是社会稳定之本,也是女性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提高女性自身经济地位的重要手段,更是性别平等的测试器。在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城镇女性从业者在教育、卫生等行业有较高从业优势,就业集中分布于公共管理、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在零售、餐饮、住宿等市场化行业的集中度不明显;产业结构、城镇化与乡城劳动力转移、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女性人力资本以及择业观念等影响城镇女性的行业就业行为;传统服务业与线上业态、旅游相关产业、生态红利产业、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等是未来城镇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拓展领域;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有助于女性从业者的就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