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时代与哲学     
党中央一再号召我们,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历史性学习任务。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正进行一系列伟大的社会改革活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社会:从教育理念到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历来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当今世界形势与发展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主题变化的现实要求,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号召全党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并把这个时代课题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和战略步骤的重要举措,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现了伟大的创新精神.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入手,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原则,阐述了实践党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大变革,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了科学的世界图景和人类的思维方式,并且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如何认识现代科学革命的实质和意义,进而促进和推动它在新时代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全芬 《南方论刊》2009,(5):13-14,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着时代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社会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洪军  罗建平 《理论界》2009,(10):77-79
相对于福特时代,当代社会的劳动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哈特和奈格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变化,提出了作为生产非物质产品的劳动的非物质劳动的概念.并且认为在当代非物质劳动已获得了霸权.这一非物质劳动霸权蕴含着极大的革命潜能.非物质劳动概念的提出弥合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断裂,在后现代革命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模式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服务经济时代,城市化概念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构成了城市化的新内容.因此,城市化战略并不只是人口规模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城市化.探讨服务业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试图从服务业的视角来探索城市化发展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正> 王连法同志的新著《哲学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新成果,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新的重要特点:1.从时代要求入手,探寻哲学研究的新方向,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当今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认识上的重大变革,哲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这不仅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重要任务,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指明了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滥用,以及生存方式中过度的消费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科学技术滥用,以及过度消费所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现代人类生存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生态政治哲学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激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态政治思潮对于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理论无知,力图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和生态方面构建全新的社会制度即生态社会主义.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背景下,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我们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涉的不仅是一个政治认同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问题。即是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大众化的方式使其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并内化到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中去,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这既使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又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重构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国人的现代思维和时代理念,实现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而以文化认同坚实政治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是以“政治人”作为人性基础,而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也发生了从“政治人”向“社会人”的转向.实现这一转向的理据在于人的社会性能够把人性的其他内容统一起来,包含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结构,消除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位.因此,“社会人”能够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建构提供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作为时代精华的哲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哲学的变革必须与时代的变革相适应,看不到时代的变化而否认哲学的变革,就会使哲学落后于时代;而超越时代变化的实际,人为地进行根本否定性的变革,同样会使哲学脱离时代的需要.因此,进行哲学变革,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文拟以时代的变革为前提,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基础、性质和趋势,提出一些粗线见解.  相似文献   

12.
民主化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  民主化是中国乡村社会二元结构转型的逻辑产物和必然要求。所谓二元结构转型,就是从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以党代政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社会向民主法治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社会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平等、民主和法治则成为时代的主流。其结果之一,必然会导致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将逐渐回归社会,以至最终消亡。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但是,在高度集权的政治社会里,国家和政治的触角无所不及,对…  相似文献   

13.
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继承、捍卫和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后现代主义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其后现代文化批评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原则的捍卫,以及这一原则在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詹姆逊以一种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方式,面对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的进攻,有力地捍卫了总体性的概念,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现今时代的总体性理论,詹姆逊对总体性的坚守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客观说,詹姆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对后现代理论的文化分析,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话语.这种话语在后现代时代,在力图提出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传统社会崩解与中国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4 0年以来 ,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历程 ,由于传统社会内部机制的限制与现代化外部条件的险恶 ,中国传统社会非但未能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最终却在近代化过程中崩溃 ,中国现代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不得不做出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为现代社会的整合与重建提供了主体性文化结构和价值原则 ,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论民国时期家庭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民国时期的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由传统家庭关系向现代家庭关系的变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民国家庭关系的变化作探讨,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家庭关系处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之中,属于"半平权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依据时代变化和国情发展的要求,将其发展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面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这不仅是解决当前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的开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时代变迁和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转变,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文化建设找到了正确的位置;由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变,文化建设获得了反映社会进步、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崭新的时代内容,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由"穷过渡"的文化价值目标取向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价值目标取向转变,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实践中,作为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会结构理论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与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前六十年实践历程显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新阶段。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在中国当代的华丽转换。与此同时,在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采用制度、政策创新等不同的改革策略,促进社会结构优化,推进社会资源配置均衡,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不断转换必须面临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建武 《人文杂志》2001,(6):156-159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认为,对待马克思主义传统经济学理论,要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劳动和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与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变迁和发展的中国,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结构、利益分配、生活方式、社会分工的日益多样化,社会成员的思想独立性、差异性与多变性也不断增强,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这种多元价值观的相互冲突与碰触,促使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因此,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如何引导社会成员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