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截至2007年末,中国的城镇(城市+乡镇)化人口比率也仅为44.9%,如果扣除其中的乡镇化非农人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就业人口比重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转换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  相似文献   

3.
倪嘉 《决策探索》2011,(4):42-43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就业人口比重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转换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  相似文献   

4.
杨群 《决策探索》2010,(23):32-33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浪潮汹涌澎湃。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的域市化:目标、路径和政策”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纷纷为中国城市化大胆预测:有人说到2025年将有2/3的人生活在城市,有人预测203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八成,有人预计到2050年城市人口有望达9亿。  相似文献   

5.
《科学咨询》2004,(3):15
两院院士、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周干峙在2003中国城镇建设发展论坛上提出,对于城市化应该有一个准确理解.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还包括生活方面的城市化.他认为,有些地方一夜之间就将农民的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而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其他要素都不变.这样做是形式主义的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看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口数量,还要看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城市应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支撑条件和主要载体。城市化,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发生变化的过程。城市化成为国际社会经济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具有加快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我国也越来越明显。按照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就进入了加速城市化阶段。可以预言,谁能在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中掌握规律、把握机遇,谁就能脱颖而出,保持城市和省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一、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全省共有2143个乡镇,48800多个行政村,2100多万农户,8000多万农村乡镇人口,129个县级供电单位.国家计委两次批准河南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投资规模99.16亿元.到2001年7月底,共累计完成投资88.4亿元,占总计划投资99.16亿元的89%.   ……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城市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咨询》2005,(11):17-19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2004年中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城市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1.7%.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5%、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4%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6%都来自城市.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般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镇)的非农化转移过程。所谓城市化道路,指的是农村人口转移的重点指向是何种形态的城镇。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有大城市化论、小城镇主体论、中等城市论及城镇体系论等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根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08年底我国城市化率为45.68%,预计2010年能达到47%。2009年我国城市达到654个,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已从  相似文献   

11.
方华 《经营管理者》2013,(27):231-231
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比重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发达程度。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城镇化一个重要转折点和标志。中国大陆2011年城镇人口首超农村,标志着中国城市化、城镇化取得辉煌成绩,也是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象征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和关键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趋势     
中国人口呈现5大新特征1、未来中国总人口不可能增长到16亿,而应在14.5亿左右。2、我国人口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低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三低”人口增长模式。3、在未来的15年中,我国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都在70%左右。4、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将逐渐增加。5、女性初婚年龄将进一步推迟,这会持续降低人口出生率。(《半月谈》2005年第19期)15年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58%未来的15年仍然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很重要的阶段。如果按照平均一年提高城市化率1个百分点的话,从现在到2020…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布局与人口高密度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项研究的最初目标是探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形成人口高密度的城市社会和社区。正当笔者进行这一研究时,2003年春季,SARS流疫突然袭击了北京、广州、香港等人口高度密集的超大型城市。SARS的打击警告中国,人口高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方面来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口不断迁移的历史。进入21世纪,人口的迁移更加频繁发生,一国之内的省际人口流动已经十分常见,而国际移民现象更是极大的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从规模到强度都呈现了强势的发展势头,由此而来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脚步。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人口的迁移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云南省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但从国家整体来看,云南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主要从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两个方面来评价云南省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云南省城市化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本文重点在于说明人口城市化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的持续和稳定必须要依靠经济城市化,才能推动现代城市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6.
在将近30年前,张五常就指出中国城市化的不可避免性。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的确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更加关注城市化的发展。从十七大报告全篇提及城市化仅为两次,到十八大报告全篇提及城市化多达七次以及最近两会期间,很多政协委员以及人大代表都提出关于城市化发展的看法和意见。本文认为城市化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确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还停留在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远落后于空间城市化,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城市病"。因此本文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坚持以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促进城市化,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人口集聚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要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强化城乡同权。  相似文献   

17.
《决策》2014,(1):I0014-I0015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怏,联合国经社事务部人口司2010年3月25日表示,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尤为突出,全球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部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两院院士、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周干峙在2003中国城镇建设发展论坛上提出,对于城市化应该有一个准确理解。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还包括生活方面的城市化。他认为,有些地方一夜之间就将农民的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而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其他要素都不变。这样做是形式主义的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  相似文献   

19.
贺雪峰 《决策》2013,(4):18
回到农村在熟人社会生活,和有自己农家小院的安全感,是与漂泊在城市中的感受完全不同的。因此,笔者一向以为回到农村的权利是农民的基本人权。当前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虽然官方公布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1%,但实际上,按户籍人口计算,城市户籍人口只占30%多一点,农村户籍人口比城市户籍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城市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整合力度冲击着传统“计划”城市体制,城市转型、城市战略和城市竞争力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三位一体的核心所在,以大城市化转型为核心,以泛城市运动为突破、以新城市革命为动力,城市化运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着中国城市的国际化步伐。但是在这种广泛而强烈的城市化热潮之下,片面的甚至偏执的大城市偏好有害无益,失去特色脱离实际的大城市浮躁更是遗患无穷。我们认为,中国应当加速推进城市进程,这是抓住21世纪20年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新支点,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大城市化,城市化也不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化,它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