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在他的科学的领导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曾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二版,第527页,以下简称《选集》)这里讲的“出主意”,就是指决策。在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就是决策,决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领导水平的高低。毛泽东的决策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仅就他的战略决策和策略决策的领导思想作一探讨。一、战略决策和策略决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卓越的策略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始终把谋划战略和策略放在  相似文献   

3.
正1964年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并指导实施了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战备决策,简称三线建设(西南川、贵和西北陕、甘称为大三线,中部和各省腹地称为小三线)。毛泽东是三线建设的最高决策人和组织实施的最高领导者。在三线建设初始阶段(1964至1965年的第一次建设高潮),"文革"酝酿,但还没有开始。所以决策是在10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学习和运用历史方面,毛泽东堪称全党学习的光辉典范。他对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着精准的科学把握。因此,他在评价历史事件、点评历史人物时,往往有着高于常人的非凡见解和穿透时空的远见卓识,蕴含了许多决策用人的道理。一、决策用人的关键在于多谋善断多谋善断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1959年,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  相似文献   

5.
陕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却没能再踏上这片黄土地。然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却有着——历史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的延安吴起镇。这一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踏上了黄土地。毛泽东把这一重要时刻称之为“到家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选在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那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时间最长遍数最多、读得最熟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这本书他一生反复读过多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都能背下来。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一生重视到群众中、到社会基层去调查研究。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了第二篇序言。这本书是毛泽东从1927年北伐战争至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这一时期所作农村调查的集子。毛泽东很重视这本心血之作。第二篇序言的重要之处是提出了"眼睛向下"的调查研究方法。他提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再度钟情于游泳运动,是进入中南海数年以后的事。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一是黄土高原,没了中流击水的环境;一是戎机紧迫,没了闲庭信步的宽余,毛泽东就没再下过水。毛泽东是怎样重新下水游泳的呢?毛泽东主席办公室的秘书,同时还担任毛泽东英文教师的林克,曾向笔者详细讲述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凡是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这六  相似文献   

10.
凡是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这六条规定:"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  相似文献   

11.
1931年,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来到鄂豫皖苏区,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时徐向前则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对“搭档”在历史的大潮中决裂,各奔前程:一个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帅,另一个投敌叛变、最后在国外凄凉死去。这里讲述的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徐向前拥护中央北上决策,但又不愿将四方面军拆为两半,在毛泽东与张国焘之间所作的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代战略家毛泽东,一生中在许多重大历史关头,高瞻远瞩,料事如神。他预言人物的前途命运,常常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他预言重大事件的前景走势,常与历史的进程神奇地契合。他的许多科学的预言早已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目前,预测科学、决策科学作为新兴学科正在兴起,学习、借鉴毛泽东的预言能力、预测方法、决策艺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919年7月28日,毛泽东预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曾经在青年时代写下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豪迈语言一生壮怀激烈,叱咤风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毛泽东,已经进入了暮年。九一三事件,使毛泽东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一次最严重的打击,毛泽东大病了一场。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74年春天,毛泽东阅读文件、报纸、书籍时,开始感到十分费力,视力也日益模糊起来。这对于一个把工作、批阅文件、阅读书报看做比吃饭、睡觉还重要的大政治家来说,无疑是极为痛苦的。但是,毛泽东是一位面对困难和痛苦具…  相似文献   

14.
一代伟人毛泽东引领中国决策中国数十年,其积累的调查方法、决策方法、科学思想,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秘书工作职责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而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始终没有改变。其中涌现了不少这一宗旨的坚定履行者,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担任毛泽东秘书的18年中,协助毛泽东和党中央处理了大量的来信来访工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27年,人们习惯于把他领导的这27年命名为“毛泽东时代”。毛泽东作为我党秘书工作的奠基人和伟大的实践者,在27年中直接或间接对秘书工作有很多论述,其中有些论述是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讲的,但同秘书工作的关系密切。这些论述不仅推动了当时秘书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48年,在解放战争发展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南线战略决战的紧要关头,粟裕三次向党中央提出了重要决策建议,多次提出战略修正意见,对中央军委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粟裕的功绩,毛泽东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相似文献   

18.
洪晃 《领导文萃》2015,(5):111-113
几年前,香奈儿艺术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外套,一个是香奈儿,另一个是毛泽东。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他说错了,是孙中山吧?这就是时差的奥妙,中国人喊了一百多年的中山装,在西方被称为毛装——中山装是被毛泽东穿出来的,穿得全球闻名。我从来没见过毛泽东穿西装,但这不说明毛泽东不讲究穿,正相反,说明他太知道领导的服装选择是一个政治宣言。有报道说,1949年,中央从上海最好  相似文献   

19.
崔向华 《领导文萃》2006,(11):70-74
说起许世友和毛泽东的关系,众人皆知:许世友最听毛主席的话了。一想到毛主席,许世友的心情就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敬重之情。毛泽东也很欣赏许世友忠勇双全、胆识兼备、敢说敢为的士兵本色。许世友后来在回顾《我在红军十年》一书的撰写过程中深有感触地说“:我心目中总是矗立着三个高大的形象:第一是党,第二是人民,第三是战士。”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向毛泽东提出,去抗日前线“杀敌建功”。毛泽东欣然“放虎出山”。许世友自从陕北随朱总司令奔赴太行到转战山东之后。有11年之久没有见到过毛泽东。但十多年来,他不管…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副总理、副委员 长以上的中央领导人多 乘坐前苏联造的“吉斯110”、 “吉斯115”高级轿车。 毛泽东坐的是一辆黑色的防弹“吉斯”。1949年毛泽东访问前苏联期间坐过这辆车,回国后,斯大林把它送给了毛泽东。1971年9月,毛泽东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