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物权法》颁布与我国征收征用概念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颁布为我们重新认识和界定征收征用的概念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要求。借鉴域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应将征收征用的客体界定为财产权,将公益限制纳入征收征用概念体系,应以时间和法律效果的不同来区别征收和征用,应将普通征用和人力调用也纳入征用的范围并予以补偿。整合后的公益征收征用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强制有偿取得或限制公民财产权以及临时使用公民财产和劳务的行政行为,包括公益征收、公益征用、公益限制三种类型。公益征收和公益征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永久性取得公民财产权,后者是临时使用公民财产和劳务。公益限制是指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管制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而由国家承担补偿之责,既不同于征收,也有别于征用。  相似文献   

2.
公益征收是国家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基于公益的目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获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不动产并给予公平补偿的行为。综观现行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我国的公益征收制度还不完善,公益征收过程的公共利益界定含糊不清,在征收补偿标准上,征收人与被征收人争议较大。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的公益征收制度的存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应制定专门的公益征收征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对宪法的修改,我国应制定一部专门的公益征收、征用法.在公益征收、征用的对象上,应包括无形资产和集体所有财产,现阶段原则上不宜把国家对个人和集体财产权的限制也包括在公益征收范围之内;在公共利益的定位上,应反对把各级政府的财政利益等同于公共利益,采用列举式立法例界定公共利益,防止政府对其恣意扩大;在正当程序上,对公益征收有争议案件的执行应在司法裁判之后,国家在公益征收、征用中的角色不能错位;在补偿上,不宜把精神损失列入补偿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营业自由已在世界多数国家的宪法、法律中得以确立与保障。为了防止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过分侵犯,对营业自由的法律规制必须要奉行比例原则、法律保留等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和谐公民自我发展与社会公益维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但是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保障和合理规制制度还处在探索阶段,我国长期以来的权益意识的缺乏以及权益突然被解放所带来的权力滥用都要求我国采取合理途径保障和规制言论自由。文章希望着眼于简要论述言论自由的概念界定及重要性,讨论对言论自由规制的必要性和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公民私有财产,宪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史无前例地区分了征收和征用,并确立了一个完善的征收征用标准体系:目的上是公共利益,程序上是依照法律,前提上是给予补偿。本文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简要阐述了它们各自产生的历史根源、理论基础、一般含义及意义,指出法定程序的根本内涵是正当程序,依法补偿的内在要求是公平补偿,并建议将这些原则性的规定通过下位法律予以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入法,标志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制度层面。但我国当下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难以适应环境公益诉讼发展需要,导致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受阻。运用文献研究法具体分析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发现在诉讼费用征收标准、诉讼激励机制以及司法救助等方面存在若干不足。因此,建议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制定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的原则性规定,并出台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交纳规则的具体规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共性理论、行政互动理论是构建集体土地及房屋征收协商沟通机制的法理基础。在现代行政法治根本要义的引领下,行政互动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行政系统的开放性、公民参与和正当程序,这三个要素在集体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协商沟通机制中的交互作用将最终促成实现征收补偿的实质法治。其中,行政系统的开放性是该机制设计的基本前提,公民有效参与是该机制正当化与法治化的核心要素,正当法律程序是该机制运行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对不动产征收必须出自公共利益的目的,法国与中国的规定并不具有原则性差别,但法国的不动产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调查等一系列程序,公共利益界定标准的确立以及司法权的有效介入等措施有效保障了不动产征收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而我国不动产征收相关规定的欠缺,程序设置不科学与操作的不规范等难以有效保障公益征收的正当性,这些需要我国对此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一则比较典型的土地征收纠纷案件谈起,论述了基层政府在征收土地过程中对公益用地界定方面出现的失误,及其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并得出农村公益用地应有严格的范围限制,非公益用地的征收应遵守更加严格的程序,并给予被征收人更加合理的补偿,以保障被征收人目前及日后的合法权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欧洲对华负面认知给中国和中欧关系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这些负面认知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形象、中国崛起、中国国内问题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的认知四个方面。而我国除了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外,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具体对策提升欧洲对华正面认识:从认知主体视角来看,需要拓展中欧不同层面的交往;从认知客体来看,政府官员需要学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从认知情境来看,中国可参与更多国际事务;从信息传播媒介来看,需尊重和利用对外宣传规律。  相似文献   

12.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于19世纪后半叶传入我国.在民国时期,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借助当时的教育传媒,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具有独创性、普适性等诸多优点的裴氏教育思想符合中国的国情民意,进一步引起中国社会的关注,从而成为研究外国人物思想的热点之一.时至今日,以我国的社会和教育改革为契机,对裴氏教育思想的研究在中国又达到了新的高潮.裴氏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他的和谐教育、爱的教育、教学心理学化以及农村教育等教育思想中.  相似文献   

13.
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层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和依据的基础上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全国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 ,强调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出西部地区优先发展 ,加速西部地区市场培育 ,促进西部 (包括中部地区 )与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系统中相互联系的依次递进的三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南海,南海!译名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na Sea”作为南海的译名早已约定俗成,彰显的是国家主权尊严,而由“China Sea”到“South China Sea”再到“南中国海”则意味着话语权的丧失,也显露了相关国家的险恶用心。南海诸岛译名的混乱,使得国家主权尊严严重受损,地方渔民文化消逝殆尽,也使得译者困惑而无所适从,因此,政府理应及时、科学地再次审定南海所有岛礁的标准名称,并提供统一的对照英文名。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探讨了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作者认为 ,西部大开发既给民族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民族高等院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 ,扬长避短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服务于西部 ,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从1999年底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入手,论证了发展老龄教育是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老龄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进而分析我国目前老龄教育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老龄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焦金波 《南都学坛》2002,22(6):31-34
在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 ,资本积累是重要的制约因素。统购统销是适应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寻找一个保证统购统销顺利实施的组织形式 ,是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不断加速的重要原因 ,最终产生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统购统销的实施 ,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我国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大众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从政治社会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需要、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突出大众性3个方面论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众性。  相似文献   

19.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部分源自于"中部塌陷"的严峻现实,从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及发展速度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势已不客乐观.中部塌陷的历史成因分析表明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所造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落差必须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来弥补.而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棋子,是社会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中部崛起有待研究的主要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部崛起的战略规划研究;科技创新与中部崛起;中部崛起的产业发展策略;中部崛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的宏观政策研究;中部崛起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 2 0多年的快速增长 ,但生态环境也迅速恶化、升级。中国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对当前困境及趋势的分析和思考 ,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