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红 《学术研究》2002,(2):45-50
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改革的初衷。他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作为交往性的社会进化理论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交往行动理论核心问题的探讨,归纳出三条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的途径,即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承认和重视共同的道德规范;改变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所强调的主体间的对话与话语的分析,它所倡导的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是具有普世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都有各自的交往理论,只是认知定位不同,后者是生产关系,而前者是交往关系。而形成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形成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则体现出的是一种正向的批判关系,即承认其内在的现代性机理的前提下,将交往从劳动领域移至生活领域,将交往内涵的中心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移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因此是一种逻辑的延伸和批判性拓展。本文重点探讨这一正向批判关系。  相似文献   

3.
阳海音 《晋阳学刊》2007,1(6):68-71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病症。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的根本办法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二是承认和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三是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哈贝马斯的理论对应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性。然而,哈贝马斯的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为哈贝马斯过分夸大了语言的作用,他的理论具有较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4.
交往理性视阈中的价值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设计的交往理性具有非先验性、包容性、相互理解取向性三大特征,它用交互主体理论框架取代主客体二元对立理论框架,展示了反思现代性的独特方法论.这些方法论中所阐发的生活世界合理性、交往主体的平等相关性和交往行动的和谐互动性等理念和思想,为达致中国当代社会多元分化态势中的价值共识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向度.  相似文献   

5.
马丽  陈玉林 《理论界》2009,(2):114-115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交往行为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范畴."生活世界"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补充范畴.虽然"交往行为理论"带有明显的批判性,同时又带有乌托邦色彩,但研究该理论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和“生活世界”这两个核心概念为依托,以对“合理性”的分析为逻辑起点,以“交往理性”为逻辑归宿来展开他的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于马克思所开创的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性之上.但哈贝马斯却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构与重建,走出了另外一条批判性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哲学批判话语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援引和吸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构成其独特的理论建构之路.因此,以具有代表性的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例,通过揭示哈贝马斯与弗洛伊德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展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精神分析学的整合路径(从"反思"到"交往"),来洞察和把握现代哲学理路的这一演变特征及发展走向就显得极为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为是已经完成的行动,行动则是动态性的、过程性的行为。传统行为理论具有静态性、单主体性和不连贯的意志性,现代行动理论则具有动态性与主体间性。在马克思的交往观中,交往被归结到社会劳动之中。哈贝马斯对行为与行动进行了区分,认为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行动具有意向性和主体间性,同时对马克思的交往观进行重构,提出以理解为旨向的交往行动理论,并为其在法律领域内的行动———商谈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主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重建了理性概念,他试图通过对交往理性的诉求,把理论理性、道德实践观以及审美判断统一起来.生活世界是理论理性、道德实践观以及审美判断三者有效统一的背景,发生在生活世界中的交往行为则是三者有效统一的中介.哈贝马斯使法兰克福学派从客观理性向交往理性的范式转型,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19-25
"市民社会"是哈贝马斯思想谱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涉市民社会的哲学话语构成他学术生涯的重要阶段,他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哈贝马斯吸取前人的理论营养,结合自己对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对市民社会提出独到的见解。面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危机,他以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点,引入交往行为和对话理论,构建自己的市民理论范畴,提出以"交往中寻求统一"为核心的理论,从公共领域转变到生活世界,建立一种基于交往理性从而能够最终实现自由与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认为文化现代性是对生活世界的宏大、完整的规划,而审美现代性只分担着此规划的交往任务,即两者是包容关系。包容关系的形成,既在于审美现代性由于自身原因而无法担负重要责任,更在于文化现代性从事着关系现代性声誉的宏大事情,结果前者只能屈身于后者包容之中。在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那里,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是平等关系,而哈贝马斯依靠"交往"将两者重置为包容关系,并且他以趣味来评定艺术地位,这影响了其第三代,如霍耐特提及文化但忘却了艺术,这是该学派发展的遗憾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郝士艳  和颖 《学术探索》2013,(9):102-105
“化寅”是丽江纳西族社会特有的非常普及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的变迁中,它由最初所扮演的经济互助的角色,逐步演化为有着多种功能的社会关系网络,其内含的文化合理性(和谐合理性、交往合理性、工具合理性、目的合理性)是“化蛮”得以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这些合理性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5,18(3):10-14
胡塞尔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形式价值论与审美价值论;主体间性理论与审美主客体关系;生活世界理论与艺术的审美功能。考察胡塞尔对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的影响,可以见出胡塞尔对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称谓语是说话人用来称呼与其对话者的用语。“小姐”一词是当代汉语语言生活中的一个极为常见的称谓语,因此在“权势”和“等同”语义对立模式基础上,分析“小姐”称谓语的历史演化、语用特点以及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两种语言中含有色彩词“红”与“黑”的习语的基础上,从语义对比的角度探讨这两种语言在习语运用中的共性与差异,以使学习者在使用习语时表达得体,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思基 《齐鲁学刊》2002,4(5):105-111
社会存在是一种具有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具体物质存在 ,彻底的唯物主义及其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是我们科学把握这一概念的理论前提和方法。此外 ,从发生学的角度讲 ,社会存在是人的自然生成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交互作用的产物 ,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由这些活动所利用的各种物质手段和所生产的产品、所形成的人的各种交往形式和关系 ;从整体论的角度讲 ,社会存在是整个社会有机体有机联系的现实存在和运动。  相似文献   

17.
刘学华  吴凌 《云梦学刊》2012,33(2):151-15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哲学体系基础上建立起的西方主体性哲学稍有衰退,主体间性思想随之逐渐兴起。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主体间的相互尊重、双向交往和理解,使交往行为者与世界建立起联系,以此来解决翻译研究单主体范式的困惑,使翻译活动中各主体之间能在理想的语境下通过交流,达成有效理解,清楚认识,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8.
交际既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又是基本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环节(背景知识导入,课文理解,语法和词汇教学)中利用交际法并发挥其优势,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孟子“浩然之气”说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晁福林 《文史哲》2004,(2):38-43
"浩然之气"是孟子所提出的在强烈道德感支配下出现的一种至大至刚的豪迈无比的精神状态,它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气质特征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孟子所提出的"直养而无害",是他所认为的培养浩然之气的基本方法。孟子在其"浩然之气"的理论阐述中,既重视内心诚意与自省,又没有忽略客观实践,其理论的积极意义应当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