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中国东北殖民贸易述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马一虹“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已经具有不平等性质。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各项不平等条约,特别是通商条约所攫取的特权,向中国东北地区大力倾销棉纺织品等工业品,同时又以廉价大肆掠夺东...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是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同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作战;同时还不断向关内,主要是向华北扩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由华北开始,很快就扩展到华东、华中和华南,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整个战争持续长达十四年之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名称。恰当的名称能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不恰当的名称则具  相似文献   

3.
试析苏联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尤东晓“九·一八”事变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事变的爆发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国政府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我国的北邻,在远东地区有着巨大影响,它的态度对事变爆发后...  相似文献   

4.
1991年12月5日,《朝日新闻》的“天声人语”栏云:“值此反思日本偷袭珍珠港50周年之际,必须联想到今年也是柳条湖事件60周年。60年前,爆发了“九·一八事变”,自此,日本在侵略中国大陆、在亚洲土地上采取种种行径的延长线上,愈滑愈远,终于发展到偷袭轰炸珍珠港。”事实全然如此。“九·一八事变”是走向日中全面战争的开端,对由这一事件引发带来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各种侵略罪行,有必要具体地加以究明反省。作为一个当年曾出现在中国东北战场上的日本兵,展读“天声人语”言及的谛见,油然勾起我深深的回  相似文献   

5.
<正>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继“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侵略者,取得了近百年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这次疯狂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日本人民在这次战争中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七·七”芦沟桥事变,把“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侵华战争迅速扩大到全中国。对于深受这场侵略战争之害的亿万中国人民,以及尊重历史事实,站在正义立场的大多数日本人民来说,“七·七”事变的性质和起因那是十分清楚的。然而时至今日,仍有那么一些人,违背历史事实,甚至颠倒是非,在这个问题上大作文章,把挑起“七·七”事变的责任推给中国方面。不管这样做的人是有意还是  相似文献   

7.
<正>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八·一五投降,中日两国进行了长达十五个年头的战争。这是一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但是,如何认识、记述这段历史,在国内外存在着不容忽视且令人深思的分歧。如果将近代中日关系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日本尾随西方列强侵华,日本带头瓜分中国、日本妄图独占中国、那么,十五年战争时期,就是日本武力征服中国,变中国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殖民地时期了。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8.
1931年的“九&#183;一八”事变及其随之而来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是日本侵华史上一个特别重大的事件,也是日本侵华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一直是着眼于当时日本的统治者、当权者的所作所为,关  相似文献   

9.
评《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史》三月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没有间断过对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活动。40年间计有32万日本农业移民(即所谓“开拓团”成员)先后...  相似文献   

10.
《国难痛史》初版于1932年11月,已故著名新闻工作者陈觉编著,东北问题研究会出版发行。当时印数不多,出版后即罄售一空,时至今日已近于绝版。为抢救这一极为珍贵的史料,著名学者陈崇桥、易显石、张德良等对其进行了重新校订。现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再版。本书特点是: 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本书囊括“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外有关史料,搜集极为广泛,史料价值极高,堪称信史第一手文献。近世出版许多有关“九·一八”事变和日本  相似文献   

11.
石庆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国内史学界尚无定论。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抒管见,以就教于从事二战史研究的同志。 二战起于何时,是二战史研究中分歧较多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史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三一”说。这种观点认为,二战是在世界各个不同地方以不同的时间开始的,“而应以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作为起点”①。 “三七”说。主张二战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为起点。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反法西斯战场的出现,“就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开始”②。 “三九”说。这种观点认为,“一九…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九·一八”事变为基点,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政策的历史渊源及其历次侵华战争,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卑劣手段和野蛮行径,提醒中国人民时刻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鼓励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又称“双重外交”。在日本近代史上,是指日俄战争后,在日本的对外政策上,除了负责外交的外务省系统外,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陆军省、海军军令部等军部势力参与或主导了日本的外交政策。这种现象被研究日本的历史学家称为日本外交政策上的“二重外交”。通常认为,这种现象尤其是体现在对华的外交政策上。其中,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与主张不扩大事端的日本外务省相比较,日军不断挑起事端,并迫使中方分别签订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以及《秦土协定》,日本军部成为了制定日本外交政策的主角。在1940年前后,日…  相似文献   

14.
苏联远东军与日本关东军的最后之战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张劲松日本关东军是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急先锋。它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远东战火,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然而,斗转星移,到1945年法西斯在全世界的溃败已成定局。8月远东苏军在中...  相似文献   

15.
论一战至“九·一八”前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其特征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陈景彦前苏联学者斯拉德科夫斯基曾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短时期在中国经济中奠定统治地位的可能性"①。毫无疑问,从一战开始至"九·一八"日本武装侵略东北,这是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沈阳航空学院王秀华,李莹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除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侵略,其目的是想把东北变为“纯粹日本”,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国策,也是向中国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给东北...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中国驻屯军的由来、演变及罪行张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上,日本军队作为军国主义国家机器最主要的部分,始终积极地推行侵华政策,充当侵华急先锋。在日军中,派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华北地区的中国驻屯军,起过尤为恶劣的作用。关东军制造“九·一八”柳条湖事变...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中国政治出路讨论评述高青山董伟无论从世界史,还是从中国史来看,30年代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对中国来说,其意义就特别大。”①敏锐的中国知识界感受到了这一点,但是,这种感受是极其痛苦的,因为中国正面临着近代以来最大的危机。“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19.
王长海 《学术交流》2005,(4):178-180
中共满州省委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仅创建了南满地区抗日武装,也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杨靖宇落实“1·26指示信”,创造性地对抗日义勇军做了上层联合工作。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贯彻“八·一宣言”,将东北抗日军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是马列主义武装斗争策略思想和东北抗日斗争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作为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移民也掀起了巨大的狂潮。伪满时期黑龙江充斥了数以十万计的日本移民。本文拟就日本移民的概况、移民类型、移民的组织及日本移民对中国人民的迫害等问题作一论述,敬祈读者批评指教。一、日本移民的概况日本殖民主义者觊觎我东北地区的活动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初期,日本通过《通商行船续约》、《东三省事宜附约》、《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先后将黑龙江地区的哈尔滨、宁古塔(宁安)、三姓(依兰)、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瑷珲等地开放,准许日本人通商居住和进行贸易,这就给日本移民进入黑龙江地区提供了方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