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渤海地区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极,政府和理论界也都很重视对环渤海地区研究。然而目前关于环渤海农村金融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环渤海地区农村金融困境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采用1985-2006年样本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农业支出、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且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滞后负影响;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增长是农村金融效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但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滞后正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ARMA模型的农村金融缺口预测研究——以安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安徽1987—2007样本数据为例,利用戈德史密斯理论中的金融相关比率指标测算出农村金融缺口,并对金融融量以及缺口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对农村金融缺口的ARMA预测,论文得出了农村金融缺口巨大且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改善农村金融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门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碧 《统计与决策》2006,(16):122-124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有"门槛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动态影响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力,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影响显著,总体上看正向效应要大于负向效应,但是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必须解决两个金融瓶颈问题,即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不高和“金融抑制”效应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农民收入增长是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Granger原因,反之也不成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都对农村收入增长具有不利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不仅未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反而起到了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结合帕加诺模型实证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的主要结论是: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证实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杨文华 《统计与决策》2016,(17):164-166
文章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以重庆市为例,围绕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其存在非常紧密且稳定的关系.规模与效率是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前者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缩小的作用,后者起到扩大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小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并指出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自银监会启动农村金融新政以来,四川县域金融培育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目前四川县域金融改革发展尚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重要的拉动力,如何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深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呈正向关系,并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作用存在较一定的滞后性;对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分解发现,城镇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作用程度各异,表明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农村金融深化将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地区农户正规贷款支付意愿水平及其贷款可获性,有助于理解农村金融市场供求非均衡的原因,为探寻供求均衡的实现机制提供农户层面的微观证据。基于江苏、河南与甘肃三省15个乡镇的调查数据,运用截取回归模型和排序数据模型对影响农户正规贷款支付意愿水平及其贷款可获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T统计量检验其地区差别。研究表明:农户正规贷款支付意愿水平受到个体特征、家庭支出与地区虚拟变量的影响;而农户正规贷款可获性则受到个体特征、家庭教育支出、还款能力、贷款申请规模以及地区虚拟变量的影响;东部地区农户正规贷款支付意愿水平及其贷款可获性均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此建议政府可以从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创新抵押担保机制与金融产品等方面来增强农户家庭还款能力,提高正规贷款可获性,改善农村金融市场供求非均衡。  相似文献   

13.
经过数年来的改革,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由于其类型单一、数量萎缩和业务单调等的问题致使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功能退化。本文从农村、农民和农业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的非有效需求原因,指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欠发达地区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出发,分析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及其现实的约束,并通过对各种需求的"公共性"和"个私性"的厘清及对现行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的透视,提出构建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的要旨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传统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仅西部地区表现出收敛特征.而通过俱乐部收敛算法,内生识别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4个收敛俱乐部,并进一步对4个收敛俱乐部的分布及相对转移路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运用金融融量模型和距离函数分别测算了中国东西部各省份的农村金融缺口和资金配置效率,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农业资金供给稍优于东部地区,但东西部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缺口,并且缺口规模呈扩大趋势,反映了农业资金供给的严峻性;西部地区的农业资金配置效率高于东部地区,但东西部地区的资金配置效率均不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东西部农业资金面临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的双重约束。为此,应调动农村金融机构、政府和农户等多方资金投入,形成农业资金多元化投入系统,并完善相应的资金监督和管理机制,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构建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包容增长及建立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鲜有文献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排除的空间差异及其收敛性的因素。鉴此,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分析方法,使用来自中国2006—2009年1 728个县(市)的数据,以金融排除指数(IFE)为衡量指标,对中国农村金融排除收敛性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农村金融排除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条件β收敛的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各个县(市)金融排除总体存在σ收敛并表现出明显的β绝对收敛特征;在控制了地理位置、人均GDP、城镇化比例、受教育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信息技术、就业率和商业环境后,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排除表现出条件β收敛;东、中、西三大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东、西部地区呈现出发散,中部地区表现出收敛。以上结论对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西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化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辨明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区域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因果方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构建了一套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汉川市2007~2009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实际测评.评价结果表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汉川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有较大的波动;法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因素.要改善汉川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实行“金融法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和征信制度建设,增强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使“信用”商品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金融供给角度设计出包含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两大维度的金融包容测度指标体系,并借鉴系统科学方法中的协同学理论构建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协同度测度模型,通过对我国2004-2014年农村金融包容指数的实际测算与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包容性服务水平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样本期间有稳步提升趋势,这一结论与既有研究成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