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及收敛性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DEA-Malmquist指数能合理地测度省域节能减排效率。将中国各省份作为开展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的基本单位,搜集各省份相关指标数据组成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省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度,并分解成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再从全国、区域、省域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节能减排效率正在提升,得益于技术进步;东中西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存在差异,东部的效率要高于中西部的水平;绝大多数省份节能减排效率在进步,同时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存在收敛现象。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节能减排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政策性倾向的研究前沿和学科进展路线两个方面阐述国内节能减排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政策性倾向的研究前沿包括节能减排目标及其分解的指标、节能减排定额管制指标、节能减排市场化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以及SEEA-E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五个领域,学科进展路线分为理论研究和国外经验推介、空间范围、影响面、能源品种、生命周期以及指标应用六个方面。针对国内节能减排指标研究已有进展出现的问题,简要分析其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居民生活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节能减排。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再加上全球能源逐渐减少,企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为此,河南调查总队抽选了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南阳、商丘、周口7个市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的近百家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企业节能减排降耗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降耗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构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规划模型,通过线性规划求解出节能减排约束下30个省市经济增长的最优解;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因素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计量模型,分析了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内蒙古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内蒙古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对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意见,为未来内蒙古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一、内蒙古节能减排现状(一)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能源消耗变化要想实现节能降耗,关键在于"双控",一是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我国目前采用"电力当量折标煤"的新能耗统计制度对节能减排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行业节能减排的实践进行了探讨.文章建议恢复使用电力等价系数进行电力消费的统计核算,进一步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法律政策体系,鼓励按质用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立足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测度我国各个区域的节能减排效率,并对2006年前后两阶段的效率差异性进行分析,反映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从政策来看,节能减排效率差异性比较的时间划分以2006年为标准,2002年至2006年为第一阶段,2007年至2011年为第二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了我国产业的环境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增长趋势的分析,并选择市场竞争以及环境效率探讨了节能减排控制效率,从经济水平、产业、能源结构、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投入等角度结合SE-DEA背景下的Tobit随机效应模型予以节能减排环境效率验证,结果证实:我国产业存在节能减排效率自东向西的效率递减空间趋势特征,创新研发投入以及开放程度是影响产业节能减排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开展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的关键一年。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了确保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制订并建立了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即“三个体系”)。青海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省20项重要工作之一的节能减排工作正向纵深推进。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重点支持6大节能工程、先进节能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明确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在重点行业组织实施100个节能示范项目,加快推广使用节能灯,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上半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3%左右,降幅超过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统计、审计、监测机制是节约能源,科学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重要的举措.建立能源审计与能源统计制度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源审计与能源统计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要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等来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统计、审计、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3.
欧美国家能源服务业的运作方式可概括为政府扶持,相关产业辅助,市场化运作,其主要运营模式有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支付型和能源管理服务型三类。针对可能阻碍能源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不足、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度不足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欧美国家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出发采取促进措施,以强制性措施、政府采购等手段扩大能源服务需求,并建立信息宣传平台、出台财税激励措施、推广节能认证制度,鼓励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系统性地为能源服务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国外的经验启示我们:从供需两方面系统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并系统出台扶持能源服务业发展的措施,改变目前节能减排依赖于行政推动的局面,逐步实现以市场机制为主推动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把握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新形势下节能减排新任务。国务院于2007年11月17日批转了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从而将节能减排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表明了我国实现节能减排任务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如何测度节能减排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节能减排是协调我国经济与能源、环境发展,实现可  相似文献   

16.
罗玉祥 《中国统计》2012,(11):42-44
一、"节能减排"的背景"十一五"时期,国家第一次将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五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体要求之一就是"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产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类施策、精准减排是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采用基于松弛的内生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考虑行业异质性的群组前沿相结合的环境效率测度模型,评估2005—2015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环境效率,并进一步计算各类污染物的减排潜力和边际减排成本,进而在潜力—成本综合框架下,设计制造业污染精准减排路径方案。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制造业环境效率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且不同污染特征的行业群组环境技术差异较大,环境效率表现较差的行业主要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造纸和纸制品业等,是制造业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且不同行业应实施差异化的减排路径。综合考虑不同行业各类污染物的减排潜力和成本,提出全面推进式、重点突出式、循序渐进式和平稳保持式四种减排路径,有助于明确科学合理的制造业污染精准减排方向,在保证减排效果的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认真执行自治区节能减排十大铁律,全力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为确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但难度、压力增大 经过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我省的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边界,资源环境已经成为约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部署,从2006年起把节能减排列入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指标,并于2007年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我国必须"节能减排",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大理由。并提出了当前我国实行"节能减排"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