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与印度服务业发展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作磊 《统计研究》2007,24(3):92-96
摘  要:本文对中国和印度的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印度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并不比中国高,只是印度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相对本国工业较快,而中国服务业相对本国工业发展较慢。但同中国相比,印度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印度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更高。印度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本国的工业化水平,而提升中国工业化水平则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
陈健 《统计与决策》2015,(2):144-146
基于我国跨省份面板数据,文章通过实证,重点关注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结论表明:控制相关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尤其对工业化后期阶段地区。比较而言,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发展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地区更明显;但市场化与一体化程度加强则是促进分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扩张,进而生产性服务业表现为对城市化发展促进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关于重化工业发展与服务业发展孰先孰后的讨论.一种观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另一种则是必须先发展重化工业和深加工工业,然后才能发展服务业.文章重回Chenery工业化模型,以人均GDP检验了中国及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认为中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各区域相差悬殊,加快城镇化是加快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共同前提和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尤其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服务化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近几年,威海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发展和繁荣服务业创造了现实基础和条件,也为发展服务业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研究、度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离不开服务业价格统计调查。本文笔者结合长期从事价格统计调查工作的实践经验,就构建完善服务业价格指数体系提出初步设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嫁接高新制造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新型业态集群,现代服务业已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着力制高点.文章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法,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人均GDP、高速公路里程、城市化水平等变量,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推动要素.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内生扩张效应,发挥其隐性就业带动机制,必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城市化对现代服务业的主导机制,以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新一轮转型与跨越,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水平评测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斌 《浙江统计》2002,(7):31-3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提法也愈来愈多,中央政府提出在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各级政府也都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制定了区域性现代化发展纲要。现代化主要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目前考核城市化的主要指标是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对于城市化水平的评测,文献研究较多,但测算数据之间差异很大,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段新  乔杰  戴胜利 《统计与决策》2022,(23):121-126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熵权法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不同区域2008—2019年的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从时序演变上来看,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大体都呈现上升的态势,城市化效率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科技创新水平;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态势;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效率仍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状态,随着时间增长处于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状态,但增速缓慢;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度分布不均衡,高度耦合地区集中分布于东部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等地区,且东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以来,杭州临安市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就业功能增强和社会贡献日益显著等特点。通过对其服务业发展新合力以及区域位置、投资结构、城市化水平、消费方式等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构建1996~2009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面板协整模型,从人力资本、物质资产、城市化、工业化、公共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探讨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产生影响的各因素,最终发现城市化水平和物质资产积累程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并据此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时期固定效应模型、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并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动力因素分解,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因素,不同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发展存在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本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对其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服务业已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近几年,全省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实施“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发挥地区先发优势,加快发展服务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浙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14.
《四川统计》2012,(10):63-64,47
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来看,绵阳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绵阳服务业尚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的不发达阶段。因此,绵阳应抓住网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内部环境不断优化的有利形势,从市情出发做好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优化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TFP的动态演变,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态势,技术效率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核密度曲线说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省际差距扩大,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TFP提升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而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制造业集中度对生产性服务业TFP提高的贡献大小均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TFP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首先,从国际趋势看,发达经济大都是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现代服务业是新经济的体现者,制造业竞争力的日益提高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其次,齐齐哈尔市整体经济水平迅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对服务业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需求热点,例如通讯、轿车、住房、教育等.住房和教育本身就是服务业,而轿车和通讯设备对服务需求的带动相当大.最后,齐齐哈尔市进入了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城市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国际标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化主要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而我国工业化仅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短期影响因素、且相关程度较低、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区域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的比重为准绳,利用文献[7]中提出的"区域农业人口城市化系数"及有关估计参数,对我国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定。根据城市化发展过程"S"型曲线运动轨迹,建立我国区域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数学模型,据此对我国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78~2007年的TFP水平和Malmquist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TFP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效率差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要想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效率差异所产生的损失,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区域之间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方法计算2000~2008年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新型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运用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计量分析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促进了新型城市化的加快,新型城市化也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两者互为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