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基于随机最终需求的投入产出控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随机投入产出控制模型.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基于随机最终需求,提出了异于文献[1]的产出量的控制模型.在最终需求为正态随机变量时,对于给定的可靠性,利用正态随机变量线性组合的性质,导出了产出量所满足的控制方程. 相似文献
3.
4.
文章结合旅游学、市场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中关于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成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从文化主题酒店顾客行为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文化主题酒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首先对"社会保障需求"进行概念分解,并运用效用理论予以解释;在此基础上,构建个体社会保障效用函数,求解得到个体社会保障需求模型;根据人口的社会和经济特征对总人口进行群体划分,并以各人口群体的"中位人"为中介,构建了总体社会保障需求模型,并说明了模型中各参数的可获得性,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投入产出表所提供的信息寻找和确认关键经济联系 ,一直是投入产出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 ,这一领域的研究重心已经由传统的关键部门判定技术转移到重要系数的确定方法上。重要系数 (ICs,即Im portantCoefficients)又名重点系数或主系数 ,是指在n×n个直接消耗系数中对经济系统最具影响力的那一小部分系数。确定和研究重要系数 ,不仅为关键部门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而且对进一步把握复杂经济系统中的关键链条、对投入产出表的更新乃至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确定重要系数的理论基础和目前… 相似文献
9.
拟合优度在相关性显著检验中除了反映根据样本数据所建模型与实际数据表现的规律的拟合优劣程度以外它还有另外一种功能,就是在实际中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对它进行改变,以适应所研究问题的需要。结合实际课题研究,我们从规划研究中产生的需要提高拟合优度系数的问题、必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以期取得对这个新生的统计学问题给出一个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终需求的研究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居民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各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29%、17.08%、5.51%、38.39%、1.83%和31.91%.平均而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每1元的消费支出分别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18和0.196千克的CO2;每1元的固定资本形成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3千克的CO2;每1元的出口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28千克的CO2.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电影院顾客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电影院顾客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电影院的顾客体验取决于六个维度因素:促销(展示)、影院环境、服务功能质量、预期影片质量、便利性、合理价格.基于上述发现,构建了电影院顾客体验影响因素六维模型.该研究模型不仅对电影院进行体验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其它服务行业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系统矩阵随时间变化的非中心化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其近似模型的重要密度导出了线性化的一般方法,并对三美观察扰动和状态扰动有着不同分布的非高斯模型给出了具体线性化的模型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probit模型,将影响七大城市手机需求的因素分为个人和地域两大类来进行计量分析,并将结论进行推广,且对相关部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居民最终需求已成为我国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为了测算我国居民因最终需求而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本文以1992-2007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能源消费实物量数据,编制出混合单位的能源投入产出表,从而得到居民碳间接排放量占居民碳排总量7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的结论。在能源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分解模型,对居民最终需求及相关经济活动引致的碳间接排放量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最终需求总量、城乡消费比例及居民消费结构三个因素的变化是促进碳间接排放量增加的因素,以能源消耗系数下降为特征的生产技术进步是促使CO2间接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和谐管理理论经过20年的发展,其理论框架日臻完善。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和谐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索;并结合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实践,提出了流动人口和谐度的测量模型,以期为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和谐管理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新产品开发的过程是一个顾客参与的产品创新过程。文章从期望差异理论出发,从差距分析、产品测试、产品概念测试和顾客偏好测试的角度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顾客满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顾客满意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