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体投资者羊群效应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投资者在投资中,由于噪声影响和资金实力比较薄弱而处于信息劣势,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投资策略而模仿他人的行为策略,采取跟风产生羊群效应.本文对个体投资者羊群效应的两种表现形式模仿机构和其他个体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成因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解释了个体投资者羊群效应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周转率效应"的假设前提下,对中国股票市场在上涨和下跌的不同市场行情下(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是否存在"羊群效应"以及中国的投资者是否存在"非对称反应"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的证券市场中并未出现十分明显的"羊群效应",但是投资者却存在"非对称反应",即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下行时更加显著的趋向于羊群效应。本文的结论同时也部分的支持了"周转率效应"的假设,即在极端的市场情况下,相对于高换手率的股票,低换手率的股票显著的收敛于市场的收益率。  相似文献   

3.
沈豪杰  黄峰 《统计研究》2009,26(10):88-94
 羊群行为会产生流动性共性的聚集效应,而“飞向流动性”行为会产生流动性共性的分散效应。基于本文构建的模型,检验了羊群行为以及“飞向流动性”行为对流动性共性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显示,当市场整体流动性变弱的时候,我国个股流动性的分化程度正在增大,个股之间的流动性共性在下降。“飞向流动性”行为的效应强于“羊群行为”效应,这说明随着我国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的完善,我国投资者趋于理性化。  相似文献   

4.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度量机构投资者的决策群集性,另一类是研究羊群行为对股价的影响.前者包括LSV方法和PCM方法,后者包括CH方法和CSAD方法等.国内学者采用国内市场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究,得出了我国金融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羊群行为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反馈交易与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正反馈交易模型直观的描述了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在面对正反馈交易者时不是套利而是顺势搭车,这就加剧了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为了使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一是要设计出具有激励效应的契约,二是要引导投资者形成价值投资理念,三是要使机构投资者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羊群效应方面刻画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分析沪市A股各行业羊群效应的相对强弱;其次,选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研究更加宽泛意义上的投资者非理性在沪市各行业中的表现,二个层次的实证得到的一致结论:农林、食品、纺织、电子、金属、机械、医药、水电、建筑、运输、批零、金融、服务和传播行业投资者理性程度较差,采掘、木材、造纸、信息和房地产行业投资者理性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时股票市场有何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正反馈策略等视角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最后,我们认为,结合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研究机构投资者行为及其对股市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上海证券市场上股票市场表现与网络文字频度普遍呈现3个月稳定的弱相关关系,相当比例的股票其市场表现与网络文字频度呈一个月的强相关关系,证明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当比例的股票存在羊群行为和机构投资者行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证券市场发展,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机构投资者与资本项目不开放条件下推出的OFII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但是,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所呈现的"羊群效应",凸显出卖空机制缺乏的弊端;同时,完善的制度与日益强化的监管又使卖空机制构建具备了可能性.文章提出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与标的股票进行筛选后的有选择的准入制度为核心的卖空机制,作为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发挥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进步作用的构想,这一机制的构建不仅能够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良性运行,同时还能够规避目前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LSV模型的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将研究目标锁定在其他文献少有涉及的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借鉴金融市场羊群行为最新理论,并对实证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股市的现实状况,运用LSV统计模型的特点,对我国12000个体投资者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个体投资者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其程度明显强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亚洲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存在性检验问题,提出基于分位数回归的CCK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个股收益率偏离度指标利用CCK模型建模,根据对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等七个地区的羊群效应进行实证结果分析,结果发现羊群效应普遍存在于亚太股票市场中;新兴市场相对于成熟市场羊群效应更为显著;同时羊群效应普遍存在于收益的低分位点处.研究结果表明:分位回归模型能够更全面准确的分析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中小投资者之非理性羊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蒙  龙子泉 《统计与决策》2007,(14):117-119
本文对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羊群行为的影响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规避减少中小投资者非理性羊群行为的发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现实金融市场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分析,借鉴斯宾塞的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信号博弈的中小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的机理模型,并进行行了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羊群效应(Herding)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一定时期,当采取相同策略(买或卖)交易特定资产的行为主体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时羊群效应就发生了。通常认为市场中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根据市场的信息来预期未来的走势,以期投资风险尽可能小,收益尽可能大。而当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时,市场参与者放弃自己原来对股票价格的预期,仅仅根据市场上的权威信息进行投资。股票市场中参与者的这种投资行为称为“羊群效应”。关于羊群效应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类是理性的羊群效应(RationalHerding);另一类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IrrationalHerdi…  相似文献   

15.
王婧  易丹辉 《统计与决策》2006,(18):104-107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 erd Behavior)是指投资者放弃私有信息,跟随市场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而采取的行为。它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会影响个人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羊群行为的产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市场上所交易的股票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功能,但是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成为全球争论的焦点.文章认为公允价值只是真实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优于历史成本,更具相关性、可靠性和信息透明,有利于投资者决策.公允价值不具有顺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的根源是银行家功利的态度、金融系统管理行为及管理方式的顺周期性、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和资本市场的混响效应.解决顺周期效应的对策是完善公允价值的实施和披露、建立逆周期机制以及加强会计与金融监管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外国直接投资对于福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外国直接投资在福建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因果检验和时间序列的单整、协整检验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和福建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外国直接投资和福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股票市场上呈现出明显的羊群行为.本文从参与投资交易的主体角度,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基金的羊群行为是其在投资者、同业、市场及自身的利益相互博弈的情况下所作出了理性选择.最后,针对羊群行为的根本原因,即市场信息的不公开、结构体制的不合理和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军  吴冲锋 《统计研究》2001,18(11):23-27
一、前言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 (HerdingBe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 ,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 ,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 ,模仿他人决策 ,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 (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 ) ,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 ,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 ,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Choeetal,1999;Kaminskyetal,1999) ,因此 ,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由许多关于羊群行为的理论模型 ,如Scharf…  相似文献   

20.
司登奎等 《统计研究》2018,35(11):58-70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者传导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文章选取TVP-SV-BVAR模型分别从全局性及多重情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但长期内会加剧汇率波动。同时,央行外汇干预短期内会加剧投资者情绪波动而使得干预效果减弱,但投资者情绪长期内对汇率的影响不明显。鉴于央行外汇干预对汇率稳定的有效性逐渐下降,且投资者情绪对汇率的冲击易受非预期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货币当局如何在审慎、适当的外汇干预中保持投资者情绪稳定,并进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内波动应成为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