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以及居民消费决策的双重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这种影响力可能存在空间差异.因此文章首先采用聚类方法对我国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应用VAR模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测算货币政策冲击下不同区域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中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VECM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纵向和横向非对称性。纵向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消费有非对称性影响,并且长期内消费和投资的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投资的非对称效果明显,消费的非对称性效果不明显。横向非对称性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数据对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明显区别,西部地区效果最差、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深入解析货币政策、股票价格与房价三者之间关系,有助于更好协调政策、经济增长与两类市场平稳发展。据此,本文基于价格超调理论,讨论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动态影响机制。理论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直接抬高房价的同时,还会通过股票市场的超调效应间接影响房价。进一步应用随机波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从时变角度测算了货币政策对两类资产价格影响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第一,短期内货币政策对股价较之房价有超调效应,长期看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间接影响房价。第二,在经济扩张期、经济收缩期以及“新常态”时期三个代表性时点上,股价均对货币政策冲击产生超调现象,且会进一步向房价传导。第三,经济收缩期房价对货币政策的响应幅度要大于经济扩张期的响应幅度;经济“新常态”时期房价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响应小于经济“旧常态”时期。第四,股价作为中介效应通常是正向的,即股价对房价具有正向拉动作用。最后,引入传统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货币政策对房价传导过程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确实存在以股价为中介向房价传导的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协调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创新性地运用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模型重新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295个城市房价的异质性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货币供给量增长对我国不同城市房价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效应,货币供给量是加剧我国城市房价结构性分化的主要外部诱因,而利率调整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机制分析则表明,货币政策冲击主要通过供给侧的土地价格这一传导渠道对房价产生影响。本文研究认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尤其是运用数量型工具时应将城市住房价格考虑在内,政府应切实推动土地市场改革,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分化难题。 相似文献
5.
6.
文章通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证券市场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到证券市场的传导机制是顺畅的。在从资本市场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中,股票市值的变化通过财富效应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投资渠道影响消费和投资的传导机制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8.
运用QVAR模型和内嵌宏观审慎工具的DSGE模型,阐释了宏观审慎调控对房价波动的作用机制、政策效率以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通过规范居民住房融资行为,削弱了抵押品渠道所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实现了稳定房价波动和改善居民福利状况的调控目标。当存在供给侧价格黏性时,货币政策对房价波动作出反应有助于提升宏观审慎调控效果。因此,为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当局应采用盯住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宏观审慎调控,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选取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变量,以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对1978~2004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时滞,而且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贷款余额增长率相比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选取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国货币供应量(M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及GDP的季度数据,分别建立了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额、贷款总额与GDP之间的协整方程,得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信贷途径传导机制是确实存在的且效率相对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人民币汇率的视角,利用2001年1月~2010年12月的国内相关经济金融月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VAR函数等计量方法,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解析:1999~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形式.文章根据构建的5个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货币供应量(M2)、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信贷规模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关系;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短期相关性.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5.
不同银行业结构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银行业均衡模型和Kopeeky-VanHoose有关资本约束对银行信贷影响的模型,通过每个微观主体的金融反应,分析了短期内,在商业银行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从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竞争市场结构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在任何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都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政策无效. 相似文献
16.
从对利率预期的角度探讨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将该传导机制细分为两个阶段: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和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经理论建模和实证发现:两阶段的传导都非常有效,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确实存在。将两阶段结合起来看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发现存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还表明: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收益率曲线中包含的信息;央行的货币政策遵循了逆周期的原则,很好地熨平了经济的异常波动;应当提高货币政策体制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形成稳定的长期利率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最新统计数据,运用较新的研究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中国货币政策实际基准利率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利率中介前向传导具有一定的刚性,但弱具后向传导作用。(2)投资和消费对利率的弹性低,对收入的长期反应大,但短期内主要受自身前3季的影响。(3)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低且存在3-5个季度时滞效应。由此表明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现行利率传导机制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信贷约束条件,构建包含信贷市场、货币市场、房产市场、生产市场及宏观经济等多因素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房价传导机制;以我国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的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的房价进行拟合,建立了普通最优模型、信贷加速效应模型、信贷门限模型、危机前模型和危机后模型等,对比分析了信贷约束加速效应、门限特征、分段特征等;对房价波动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了信贷约束、产出、通胀、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利用199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商品住房价格指数和住宅用地价格指数分别代表房价和地价进行实证检验,结论一致表明房价和地价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房价拉动了地价,而地价推动房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