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年多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持续上涨,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达3.3%,这样的升值幅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通过对美元/人民币、非美元/人民币汇率收益的滞后信息和利空(好)消息影响下的人民币价格走势分析基础上,研究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收益的变化情况.研究中,我们在设定ARMAX-GARCH族模型基础上,选取了美元(日元、欧元、港元)/人民币日汇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元/人民币的汇率收益ARCH特性的特点,同时表明EGARCH模型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并且发现汇改后在上述三种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的收益变化及波动呈现出不对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汇率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凯  陈平 《统计研究》2011,28(2):27-33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一个升值趋势,但是2008年后至今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却基本保持不变。本文利用2005年7月21-2009年8月13日汇率数据探讨人民币篮子中货币权重的动态变化,来解释汇改以来人民币/美元走势。我们发现:一、在整个估计区间内,美元平均权重达到88%,同时美元权重存在结构性变化;二、利用滚动回归(rolling regression),美元权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8月,2008年9月-2009年1月和2009年2月-2009年8月,分别处于缓慢上升、快速下降和重新回调的趋势中;第三、引入外汇市场压力(EMP),使用月度数据对篮子货币重新进行了考察,欧元在篮子中权重大幅上升,同时汇率对外汇市场压力反应并不明显。因此人民币仍取决于篮子中最主要的两种货币:美元和欧元的权重转换及二种货币间的价值变化。  相似文献   

4.
自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汇率波动日趋复杂,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更加重要.鉴于此,文章运用随机波动(SV)模型对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杠杆效应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小,而人民币汇率收益率与市场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内生结构突变检验与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ECM方法,并同时将货币政策变量纳入模型中从而把汇率变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重新对汇率传递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在2003年4月和2005年9月发生了结构突变。在此背景下,本文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仍是不完全的,但其长期传递弹性却由2005年9月结构突变前的0.065迅速增大到了结构突变后的0.118,且与现实中自2006年开始的较高的通货膨胀环境也相当吻合,支持了Taylor(2000)提出的观点,但比起施建淮等(2008)得到的传递效应依然较弱,表明其所建议的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观点值得商榷。而体现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CPI的长期传递弹性为2.254,远远高于汇率传递弹性,这显示完全可以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且相比于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潘海峰 《统计与决策》2017,(14):152-156
文章基于信贷约束条件,构建包含信贷市场、货币市场、房产市场、生产市场及宏观经济等多因素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房价传导机制;以我国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的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的房价进行拟合,建立了普通最优模型、信贷加速效应模型、信贷门限模型、危机前模型和危机后模型等,对比分析了信贷约束加速效应、门限特征、分段特征等;对房价波动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了信贷约束、产出、通胀、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汇率制度改革为视角,对汇改后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性的表现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汇改后,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且表现为由资本市场规模、流动性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引导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0年1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度数据,运用随机域回归模型、系列随机域的非线性检验方法和贝叶斯估计方法,对中国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双向关系。通货膨胀率引起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两者呈现U型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引起通货膨胀率先升后降,呈现倒U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最新的多次结构突变循序检验方法,对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趋势项是否具有多次结构突变进行研究,并在多次结构突变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消除趋势后的人民币汇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是围绕着4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的;人民币汇率服从分段趋势平稳的结论对汇率政策有效性、汇率与其他经济总量关系研究及汇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真的被低估了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Bai-Perron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和结构突变协整方法,针对2000.01-2008.12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重新估计。发现样本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确实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突变时点分别为2002年12月和2007年4月。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有效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为均值突变单位根过程,这意味着2005年7月汇改对汇率数据生成过程确实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的冲击,其结果是使得汇率均值无法回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外,样本期内汇率仍各发生了两次明显的低估和高估,但其失调程度却并未像一些未考虑结构突变的研究得到的那么严重。而本文最重要的发现则是,升值性汇改政策的实施,不仅基本扭转了汇率长期处于低估的局面,还导致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截至2008年底,约高估10%)。这与胡春田(2009) 、刘玉贵(2009)等最近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相当的一致,故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时期以来的(汇改后近年来的绝大部分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低估,更不存在欧、美等国最近以来一直所指责的被严重低估。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组合模型克服了传统组合方法没有考虑时序数据间时隔远近而相互影响不同的动态关联缺陷.对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结果发现EWMA组合模型比被组合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和均值回复(Mean Reversion)模型有更好的预测精度,能够更加逼真把握金融时序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用2005年汇改后的最新数据,实证发现:凭借简单ARMA模型不足以解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动态行为。同时,货币供应量、汇率和利率三者之间没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汇率对利率有负的反应,自汇改以来,汇率弹性得到改善。相比之下,汇率对利率有正效应,在利率非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对汇率的反应不够灵敏。滞后一期的货币供应量对汇率和利率有显著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应大大减弱。最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受对外经济的影响较大,而受对内经济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分析:2001-2005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利用2001~2005年CPI和批发粮价的月度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并构建均衡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实证结果说明无论长短期通货膨胀对粮价都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验证了通货膨胀通过改变粮食市场参与主体的预期影响粮价的假说;在长期粮价对通货膨胀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粮价长期高位运行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短期内粮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弱,不支持粮价上涨短期内即会引发通货膨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2005-2014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和上证综指的周数据作为样本,以国际金融危机为界,将数据划分为三个样本区间,基于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VAR模型、协整检验、VEC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等,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股指的联动性及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进一步,考虑货币政策变量M2,以2005-2014年的上证综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M2的月数据作为样本,在三个样本区间,基于不同模型下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研究了人民币汇率、股指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市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深圳证券交易市场1993-2002年A股财务数据和1994年7月至2004年6月所有可使用的交易数据,研究分析了公司总市值(TMV)、账面市值比(BV/MV)、债务权益比(D/E)和销售价格比(S/P)对股票横截面平均收益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选用上交所国债回购市场(http://www.sse.com.cn)1996年7月22日到2005年12月13日的2164个日度数据,包括R003、R007、R014、R028、R091和R182六种不同到期期限的利率,利用单位根和多变量协整方法来检验利率预期理论在我国国债回购市场上的有效性,并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不同到期期限利率之间的内在驱动关系进行了建模估计和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货币效用模型(MIU)框架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理性经济人的动态最优化选择行为产生了一组随机非线性欧拉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在稳定状态下推导出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方法.实证分析以欧拉方程为基础,利用广义矩方法(GMM)估计模型参数,进而估计出我国1995-2012年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我们发现名义利率比通货膨胀率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影响更大,在低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率对福利成本的影响更大.本文阐述的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两个变量的影响,而传统估计方法只能利用名义利率作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变量来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  相似文献   

18.
在对美国PIM电力市场日前电价的变动规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和灰色GM(1,1)模型的日前电价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滑动平均法对原始电价序列进行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电价序列建立等维新息GM(1,1)模型,并利用PSO最小化加权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进一步优化GM(1,1)模型的灰色背景值.对PJM电力市场2007年7月到9月的历史数据的算例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GM(1,1)模型,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电价的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满足电力市场参与者制订竞价策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曾坤先 《统计研究》1989,6(5):66-66
通货膨胀程度应按实际货币流通量与商品流通需要量之比来测定: 通货膨胀指数(Km)=计算期实际货币流通量(Mt)/计算期货币需要量(Mq)(1)Km>1,表示存在通货膨胀;Km=1,不存在通货膨胀;Km<1,通货紧缩。Mt可表示为; Mt=[M1/2 (Md-Mw)_2 (Md-Mw)_3 … (Md-Mw)n/2)/(n-1) =(M1/2 M2 … Mn/2)/(n-1);(Md-Mw)i=Mi)(2)式中M1为计算期期初货币流通量;Md为本期货币投放量;Mw为本期货币回笼量,M1为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H类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汇改以来,尤其是进入2007下半年以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显著增加。文章使用ARCH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波动率聚类特征;外部冲击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且冲击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同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相比,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会造成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这些特征要求市场参与者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谨防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