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丽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优势为最大优势的目标,于2008年8月,正式发布实施了《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本文通过对丽水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分析,旨在综合反映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状况和进程,为丽水实现生态文明由全国先行区向示范区的跨越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盛毅 《四川省情》2018,(5):17-18
四川省是系统推进绿色发展最早的省份,2016年就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对绿色发展提前进行了全面部署.2017年,四川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考核要求,先后出台了《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和《四川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重要文件,使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树立理念、确定目标任务阶段,转向构建考核体系、全面落实任务阶段.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已有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和其他方面指标体系进行借鉴与参考,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用所构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和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以昆山、大连和东莞3市为例,将3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验证了所建指标体系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4.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科学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因此,文章从产业、人居、文化、保障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准实验研究方案,运用农户调查数据以及加法集成赋权,评价湖北与重庆先行示范区与普通区农村生态文明水平;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评价体系有效性。结果显示:先行示范区的农村生态文明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即构建的农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同时,先行示范区农村能力保障子系统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但最高的地区只达到了目标值的61.47%;生态环境准则层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普通区的生态农户准则层水平高于先行区。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事关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模式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并以省行政单元为评价对象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情》2018,(5):12-13
2018年5月8日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办法>的通知》(川委办[2017]26号)和《四川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要求,现将2016年各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强  陈伟  苏屹 《统计与决策》2016,(21):59-61
文章使用元分析和文献萃取方法,遵循系统论思想,以资源节约支持系统、环境保护支持系统、经济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为切入点,构建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纳Group Eigenvalue Method确定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指标权重,排序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和解释力度,识别影响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关键因子和子系统.  相似文献   

8.
构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体系由1个总指标(浙江省生态文明指数)、4大领域(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37项评价指标构成.运用该指标体系成果,对浙江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总体判断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平稳,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领域比2010年均有较明显的提高;生态制度领域则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概念、含义和主要特征,概括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主要标准是: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等.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分析相关的指标设置,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测算方法,从而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雏型.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保障中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快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既可为四川奠定良好生态本底和提供产业支撑,也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2.
蒲忠  邓斌 《四川省情》2006,(11):50-50
2005 ̄2006年,雅安市雨城区先后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等殊荣。雨城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辖区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是雅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距省会成都仅120多公里。雨城区森林覆盖率达58%,年均降雨量1700多毫米,年平均温度16.2摄氏度,连接世界文明与奇迹的北纬30度线穿越蜀心雨城。雨城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坚持产业互…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7—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五批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示范区空间分布具有非均衡性特征;在省域层面,浙江的示范区最多,福建次之;在经济区层面,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大西南和南部沿海四大经济区;从三大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占比最高。(2)就空间密度而言,示范区呈现由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且具有显著的经向地带性差异。(3)示范区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冷热点区存在显著的面状分布特征。(4)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均人力资本负向影响示范区分布,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则对其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西统计》2003,(6):15-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评价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进程,是一件科学的、严谨的工作,如再沿用总体小康的考核标准去评价全面小康显然是不科学的。当前亟需在扬弃总体小康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的、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新评价指标体系,以监测、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就如何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考核指标体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虞锡君 《上海统计》1998,(1):2830-2830
建立科学的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且能够对企业行为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历来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的历史回顾,就建立以“三率”为内容的企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发表一些探索性建议。一、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的历史回顾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受经济体制的制约,也受人们对企业运行规律认识程度的制约。我国经济界对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完善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考甘肃省统计局徐英花自新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颁布以来,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尽管新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在淡化产值、强化效益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还不少。在分析问题之前,先重温一...  相似文献   

17.
以消费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改变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方向,改善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以提高和促进国内消费作为评价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提出了构建社会综合评价消费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了社会消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和Expert Choice决策软件,计算出了社会消费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三重盈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一个追求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三方面平衡发展的复合系统.文章构建了一套包括总评价指标和扩展性评价指标的"三重盈余"评价指标体系.总评价指标包括有效增加值、生态增加值和责任型增加值,扩展性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绩效指标体系、生态绩效指标体系和社会绩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乡镇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综合评价方法,为合理制定基层考核目标提出了具体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0-2013年间的广东省纵向统计数据为评价对象,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分别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动态监测,计算广东省生态文明发展综合指数,通过曲线回归分析,预测未来几年广东省的生态文明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生态文明发展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指数从1999年的-1.53增加到了2012年的1.78,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其上升曲线拟合方程为Y=-1.767+0.236t,可预测未来广东省2020年的生态文明指数为3.4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