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云献 《统计与决策》2012,(11):117-120
随着农民工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其城市融入状况已经逐步分化成三种状态:"温饱型"、"小康型"和"发展型"。这种较明显的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对他们的城市融入有一定的影响。建立就业能力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就业能力所体现的三个层面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达到了23.6%,其中,个体层面的就业能力最能解释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变异,其次是就业能力包含的中观因素和宏观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经济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新疆经济与环境指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法,定量的评价新疆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状况,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得出,新疆经济与环境质量是良好协调发展型,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略显滞后.  相似文献   

3.
失土农民就业及生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建设步代得到明显加快,我市城市周边的近郊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将被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宽阔平坦的马路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替代。这些失去土地和即将失去土地的农民,目前就业及生活状况如何?尤其是那些以种植为生而目前尚未找到工作的失土农民将面临怎样的就业及生活压力?这些已经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以绍兴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最近开展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及意向调查的资料为依据,对失土农民的相关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希望能对失土农民就业现状及生活情况提出一些看法和建…  相似文献   

4.
向丽  胡珑瑛 《统计与决策》2017,(16):126-130
文章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内1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Tapio脱钧指数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及所属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关系,并对其脱钩状态进行判别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京津翼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最理想,辽中南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均为相对理想的脱钩状态,其他城市群的脱钩状况均不容乐观;在17个中心城市中,仅有洛阳、深圳、成都和西安4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相对乐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和广州3大城市的脱钩状态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民政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出现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趋势:一、人口老龄化。一部分特大城市迅速变成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口明显增加。二、“无单位归属人员”日益增多。除过去少数未就业的家庭妇女和个别社会闲散人员外,又增加了大量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待业青年和失业人员等。三、外来人口大量增加。被调查的居民委员会平均有暂住人口115人,最多达1000人。我国城市人口的这一变化,对城市微型社区建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要总结和评价一个单位的工作情况,一般采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综合比较的方法.其中横向比较指把某单位的有关指标与其它同类单位的相应指标或计划目标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说明该单位的位居水平和相对发展水平,常用的比较参数和计算公式有均值、方差、信度、难度等等;纵向比较指把某单位的统计期状况与基期状况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说明该单位的绝对发展水平,进行纵向比较一般采用动态数列的方法;综合比较指横向与纵向两者综合应用的比较,例如要把某单位纵向比较所得的数据再与其它单位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为了综合评价该单位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各高等师范院校招生逐年扩大,大量师范类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教育行业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还面临着就业失衡、毕业生就业岗位饱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威胁.这就要求政府、社会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开展情况有个比较准确的评价和定位,以引导就业工作前瞻.基于此,本文试图构建一套较完善的就业指标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综合评价模型,以测度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满意程度,使研究结果不仅可用于普通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质量的评估,而且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颇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选取反映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20项指标因子,构建了反映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分析了新疆南北疆各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综合效益、复合系统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协调度。  相似文献   

9.
隋建光 《山东统计》2009,(6):38-38,28
“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了,而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就业工作的最高目标。党的十六大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最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之后,城市和城市竞争力问题引起中国社会异常的关注.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是保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立市之本",更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大学是教育体系的核心,所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状况,对于进一步明确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对各地区更好地提高综合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权系数法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文章运用熵权系数原理,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的22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并用Kendall's w检验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珠三角地区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为主线,采用多元统计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的现状和问题,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新疆工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新疆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了工业内部问题所在,以探讨新疆工业发展的重点,并结合实际为新疆工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构建Multinominal 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相对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进入城市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制约性因素,长期来看,加快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县级市是连接大城市与农村的必经台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目前,我省县级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出现了一些综合实力增强较快的强市。为了进一步提升县级市的综合竞争力,浙江省城调队对全省22个县级市的人口与劳动力素质、经济实力、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与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比较,评析优劣,扬长避短,以求发展。一、县级市的作用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后,小城镇建设蓬勃兴起,县级市逐渐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体系初步形成:1978年我省设市城市仅为3个,2002年增加到33个;县级市1978年还没有,2002年达到2…  相似文献   

16.
<正>就业是稳定之基、发展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22年6月,为了解四川重点群体就业状况,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21市(州)的1263名重点群体人员及100家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显示:四川高校应届毕业生、生活困难人群和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对当前就业形势多数较为乐观,呈现出工作满意度高、“铁饭碗”受追捧和城市虹吸现象明显等特点,但仍面临劳动技能不足、权益保障差和创业热情不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女性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快更好地促进女性就业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从年龄、外表、性格、婚姻生育状况、学历、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方面抽样调查了武汉市用人单位对女性就业的个人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标志,又是结构调整与产业演进在劳动就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商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解决城镇就业、提升劳动就业水平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全市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就业结构趋于合理。一、城镇就业的基本状况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四川省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提高都较快,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人口变化表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就业状况却不够理想: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7年,四川年均增长0.202%,全国1.01%)、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就业弹性低于全国水平(1991~2007年,四川0.0577,全国0.1044)。就业是民生之根本。  相似文献   

20.
从新的视角观察了人才培养与供给的关系,提出了动态评价人才供给和就业迁移状况的两个新指标,对各地区人才供给状况进行较深刻的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各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和人才资源供给间相关性不高;半数以上省份人才流出现象严重,人才供给状况不佳,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甘肃等中西部省份呈人才净流出,高等教育的成果已完全被"就业迁移"所消耗;内蒙古、宁夏、新疆人才供给状况不佳,仅因人口密度小,使得人才资源需求压力不大,从而纠正了以往一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