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会关系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具有独特价值。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是两个主要的理论传统,宗族和共同体研究,以及近期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也有助于在某个面向上理解农村社会关系。随着农村社会由封闭性逐渐走向开放性,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日趋理性化,但传统因素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然而,如何将农村社会关系研究与社会结构变迁相结合,以及避免研究中存在的层次谬误问题等方面,还需要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社会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这是由网络社会的技术本质———以数字化交互方式实现互联,由网络社会结构相对于现实社会结构而言具有中观的技术特质,由网络社会功能———提供现实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共同基础等决定。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包括初级网络和次级网络,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初级网络仍然是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心理融合三个阶段,初级网络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最初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要达到真正的社会融合,需要在初级网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建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户籍制不断松动,为市场劳动力流动创造了条件.按照经典经济理论,应有很多贫困地区劳动力将迁移出来.但这点与实际却有许多不同.笔者认为社会资本特别是社会关系网络不完善,成为阻碍其流动的重要原因.并就此问题用微观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农民个体很难对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成为农民个体的代言人,来为其构建和完善社会关系网络,以保障劳动力迁移处于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在遭受环境危害后,只有38.29%的人进行过抗争,高达61.71%的人选择了沉默。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社会关系网络规模越大或势力越强、关系网络的疏通能力越强,对环境危害作出抗争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则选择沉默的可能性越高。据此可以认为,中国城镇居民面对环境危害时的行为反应深受差序格局的影响;在遭受环境危害后之所以有抗争或沉默的行为差异,是由于在差序格局下,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能支配和调用的资源不同。  相似文献   

6.
"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来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费老用它来解剖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支持网络的特点:以血缘亲缘关系为主解决问题";私"的观念很重;缺乏一种超乎世俗的宗教。但是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农村支持网络也向着更加多元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何种支持网络更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讨论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文明建设。基于对我国社会关系文明现状的分析,文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我国社会关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发展为出发点,坚持从现实国情和时代精神出发的和谐标准,坚持二个统筹协调,以公平友爱为目标提升现阶段社会关系文明。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传统中心性指标仅考虑网络结构,而忽略节点自身及节点之间相互联系的信息,在准确描述节点重要性方面缺乏解释力。受费孝通“差序格局”理论启发,将个人禀赋和关系强度纳入研究范畴,借助合作博弈理论相关研究方法,构建针对“关系人”的分析框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较于传统中心性,此方法在评估节点重要性方面更加有效。此外,灵敏度分析也表明,对于网络中的微小变动,此方法的分析结果仍能保持稳健。  相似文献   

9.
社会网络及其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探讨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是对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视角.统计资料显示,弱势群体的网络规模小,密度高、同质性强,关系种类少,这种状况致使弱势群体拥有的资源较少,社会承受力脆弱,向上流动困难,发展受约束.因此,应该通过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培育市民社会群体,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实现社会性相互作用,积累社会资本等途径,重建弱势群体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分析网络社会以及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网络社会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影响.网络社会基于数字信息形成相互间人际关系,是一种兼具技术、 个人、 社会三重属性的社会样态.中国传统社会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关系结构呈现差序格局特征.网络社会改变了现实中个体的自我及社会人际关系构建机制,形成了主客相对分离之后的多重人际格局.对传统熟人社会关系结构形成双向作用机制,在个体层面表现为独立性与黏着性的统一,在群体层面表现为总体分散和局部凝结的共存.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会关系是基于虚拟空间里的交往而产生发展来的一种社会关系状态。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虚拟空间里的双方人际信任机制是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以大学生为例,对其网络使用环境下的人际信任、自我人格等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评估,分析人际信任与网络使用及其相关影响的心理因素,探索虚拟社会关系中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三权分置"条件下,农地流转依然有限。其原因并非产权不清、流转制度不健全,而在于它并非纯粹的经济要素,农户依照社会惯习为家庭留后路。地方社会关系和文化网络并不妨碍土地流转,相反,有助于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化解社会矛盾,维持农地经营权动态稳定。因此,合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方能让土地流转顺利且平稳,落实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这一国家目标。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呈现为差序格局特征.根据关系强度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划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中等关系.同时,农民工的信任结构也是差序式的,根据信任的来源可以划分为义务信任、交往信任和契约信任.信任是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以义务信任为基础建立强关系,以契约信任为基础建立弱关系,而以交往信任为基础不仅建立中等关系,而且还可以将弱关系转为中等关系,把中等关系变为强关系.由此,信任与关系对应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关系网络,并且呈现差序格局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在救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庞大规模和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显示,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救助弱势群体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政策的体现,是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增长的需要,能防止社会问题不断滋生。构建社会安全网,救助弱势群体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应完善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和政策倾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资源,让弱势群体尽快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企业知识创新过程对社会关系网络的特殊依赖分析入手,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组织知识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起一个关于个人关系网络与组织关系网络对显性知识创新和隐性知识创新的关系效应框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纵向关系网络对组织知识创新的贡献相对于横向关系网络来说反而更不显著,而反映企业与政府、银行的关系的社会联系对知识创新的影响则有较高的显著性。这表明我国社会资源配置结构的特殊性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身与身外:儒家的一个未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孝通对儒家的“差序格局”分析,实际上揭示了儒家在社会合作理论中存在的一个内在困难,即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也就是说,儒家理论并不是一种超越其实践情景的纯粹理论,其普遍原则总是消失在具体情景中。长期的主流话语地位使儒家未能反思自身理论上的不完善,但这个内在困难或悖论在儒家面对现代挑战时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当前的共同呼声。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是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构建农村弱势群体多重支持网络,让农村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仅能增加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机构微博三级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机理的同时,以腾讯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机构微博关系网络的特征,即偶像数和粉丝数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特征;以机构微博为核心的网络出度少而精、入度多而广;不同机构出度和入度指向均具有相似性。针对商学院机构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特征,进而提出了机构微博未来发展建议,即通过事件打破S型曲线的自然上限壁垒;通过参考标杆机构实现价值飞跃;通过识别关键人物实现网络延伸。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社会中,强弱关系对于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乡土血缘为基础的强关系,农民工成功进入城市;依靠以异质性、多样性、工具性为特点的弱关系,农民工成功在城市扎下根。强弱关系的相互转化成为农民工在城市场域中成功生存的重要法宝。积极构建弱关系需要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努力,即既发挥农民工自身主体性,同时也要从政府、社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集中居住区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实际支持、心理支持、社会交往支持这三个维度,这是他们被征地后融入新生活的重要保障。实证研究发现,当前集中居住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呈现出同质性高,异质性低的特点,血缘、家庭关系仍是他们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应围绕这两个方面做好集中居住农民的社会关系调节,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