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国家结构形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在解释单一制、复合制时,一般同时列举其各自特点.对于单一制与复合制的区别何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区分单一制与联邦制,主要看权力来源,而不是看权力大小.若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则属单一制;若中央权力由地方让与,则属联邦制.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特色单一制,其"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其所拥有的发展快速性、规模效应性与多领域适用性使得该领域的技术竞争与现实政治博弈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技术的赋能与赋权作用。从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于国际权力结构的过程来看,人工智能将极大地作用于权力所依赖的四种基本结构,通过重塑知识结构与介入生产、安全、金融三大结构的方式,激发结构内的权力博弈;打破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既有权力均衡,使权力以一种有序而渐进的方式进行积累和分配。而在权力发生技术因流动的过程中,技术优势与权力优势之间的转换将会变得更加顺畅且自然,权力会进一步流向拥有结构性权力优势的技术优势国与跨国科技公司。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的全球权力收益不对称的现状,我们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人类整体繁荣方面的价值,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合作方案,寻找世界共同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腐败现象的产生缘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具有唯一性。私有制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唯一根源。私有制播下了腐败的种子,其他众多的原因提供了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腐败现象的彻底消灭有赖于私有制的彻底消灭。但铲除它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在当前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6.
腐败现象的产生缘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具有唯一性.私有制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唯一根源.私有制播下了腐败的种子,其他众多的原因提供了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腐败现象的彻底消灭有赖于私有制的彻底消灭.但铲除它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在当前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过去在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时,有些文章往往片面强调生理因素,或者把生理因素同社会因素割裂开来,有意无意地降低了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和观点,不仅掩盖或者讲不清楚问题的主要矛盾,而且在实践中很难具有操作性,给实践带来困感。我认为,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应当把生理因素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深入到社会生活矛盾中去揭示产生犯罪的原因。在这里,社会矛盾是个主导因素,或曰犯罪产生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在新的经济形态下,传统文化产业应致力于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积极跨界融合,依托计算传播学和深度学习二者融合的强有力驱动,将人工智能理念融入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和升级的全链条过程之中。依托相关技术,在文化消费环节,构建良好的引导反馈机制,并推动文化产业的再生产和再升级,使其在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社会背景下,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对第二、三产业就业具有明显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从而对响应我国为应对老龄化而出台的"全面二孩"政策具有积极作用;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人才红利成为新的竞争优势。为满足劳动力需求,同时减缓由于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突破带来的隐形成本,增加教育培训投入、鼓励创新、完善相关就业保障政策、制定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是减少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替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弗·培根在“假相说”中探讨了主体认识结构问题。通过对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考察,揭示了非理性因素的认识功能;通过对主体先存观念、知识、语词等的分析,揭示了理性因素的认识功能。这是欧洲哲学史上对认识结构理论所作的第一次集中而深刻的探讨,它从反面肯定了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矛盾,揭示了认识的一些本性。然而培根对认识结构的探讨是不自觉的,他片面地夸大了认识结构的消极功能,而忽视了其积极功能。考察培根对主体认识结构所作的这一“否定性”探讨,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 认识是一个关系系统,它包含着一些必要的基本因素,因而,它具有可以分析的“结构”.不过,怎样看待这种“结构”,如何描述它的构成,以及怎样阐释“结构”建构的原则,等等,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而形成了各种认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2.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十五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要坚持按“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方针。理论界对这一方针一致拥护,但从迄今为止所发表的文章看,认识上还不尽一致。本文就看法有分歧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评价一种所有制形式及其结构是否优越,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将不断下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将越来越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已取得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发展速度仍将快于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5.
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但是,各派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却大相径庭。这里不仅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野;而且从认识结构看,还存在着二维结构与三维结构的差别。所谓认识的二维结构,就是只讲认识主体与客体这二极。所谓认识的三维结构,就是在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引入认识中介,组成主体、客体与中介的系统。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认识结构上应该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认识的主体性”成为哲学研究的时髦课题,而“认识的受动性”则遭到冷落,似乎一提它就有旧唯物主义之嫌.然而,认识的受动性终究是客观存在的,它一方面表现为认识的内容受其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制约,另一方面表现为认识过程及结果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认识受动性的前一方面以往研究得比较多,后一方面的探讨则相对薄弱,很有深入分析和全面理解之必要.本文主旨在于探究社会环境对认识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层次性分析:居于不同层次环境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论价值评价对认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渝政 《学术探索》2001,4(3):60-62
主体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客观的尺度,而且要遵循主体自身的尺度.不仅要求认识客体的客观属性,而且要求客体满足人自身的需要.这样一来,人认识客观就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过程,而带有许多主观因素,具有一定功利色彩.因此价值评价对认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既表现为长期效应 ,又存在短期效应。高等教育必须正视这种冲击 ,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指导改革 ,把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短期效应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从本期起,本刊将连续刊载斯拉木江著、苏天虎译的《认识结构及其培养》,全文约25,000字。这篇文章对认识结构的各个层次作了比较充分而通俗的论述,它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哲学论文。由于作者是以维吾尔语写成的,文中不少措词、用语都按原作译出,与汉语通常用语有些距离,请读者鉴谅。  相似文献   

20.
认识主体结构探微杨明刚整个庞大的现代科学认识越来越集中指向一个核心,这就是人的认识主体。这既是一个古老的存在,又是一个全新的存在。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人的认识主体是一个混沌的自我存在;科学文明发展的今天,人的认识主体正在向两个方面展开:科学的深化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