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找"作为现代主义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卡夫卡和余华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叙事。笔者就以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与卡夫卡的《城堡》为例,从寻找主体、寻找原因、寻找过程、寻找结果等方面,分析这两位作家在相同主题下创作的异同,深入挖掘其"寻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地洞>创作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的影响,两个作品在形象特征、叙事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最重要的相似性存在于两个作品都形象地展现了"地下室"概念的多重象征意味.由于卡夫卡是主动接受并消化了陀氏的影响,所以<地洞>无论是在描写的侧重点,还是在艺术形象的深层意蕴上,都已经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犹太身份,敏感孤独的内心使得作家卡夫卡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流浪主题,《饥饿艺术家》便是一篇出色的带有"卡夫卡气质"的作品。本文以精神流浪角度为视角,考察饥饿艺术家及卡夫卡本人关于寻找认同、寻找归宿、寻找救赎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在以"追寻"为母题的诸如<天路历程>、<浮士德>等传统追寻小说中,由于追寻目的的可实现性,艰辛的追寻本身虽沉重但也由此显得意义非凡.而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则从由于追寻客体的难以企及而造成的追寻过程的沉重与追寻主体的执著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入手,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沉重追寻的虚幻与荒诞,完成了对传统追寻小说的颠覆.但也正是卡夫卡的这种颠覆则开启了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对追寻本身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古代拆字术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大,而且进入小说艺术,成为塑造人物、构造情节的辅助手段.<金瓶梅>曾写西门庆被改称"贾庆",除了情节上的需要之外,应是作者以"贾"谐音"假",寄寓西门庆即"贾(假)庆",为人生虚假之福的象征.<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其称名"贾"府,固然有与"甄"府相对,以谐成"假"、"真"对立之意,但其最初的动机,应是从<金瓶梅>改西门庆为"贾庆"的启发而来.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以<红楼梦>之家为"贾府",实有谐音指其为"假福"的用心,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6.
在细细品味卡夫卡<城堡>的同时,卡夫卡一直在给我们传递一种困惑,一种现代人对自身存在的疑惑,对自身身份的困惑与渴求得到认同的不懈追求.在卡夫卡的思想意识里,他始终认为:"生活是虚无,是一场梦,一次徘徊."为此,卡夫卡借以小说中的作为来城堡应聘的土地测量员K,为了身份与工作与至高无上的城堡不断地进行抗争与冲撞来证明生命曾经存在过.为此,本文将重点的对土地测量员K及文本中环境和语言进行详细地剖析,旨在能更接近那高贵和神秘的<城堡>.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犹太身份,敏感孤独的内心使得作家卡夫卡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流浪主题,《饥饿艺术家》便是一篇出色的带有“卡夫卡气质”的作品。本文以精神流浪角度为视角,考察饥饿艺术家及卡夫卡本人关于寻找认同、寻找归宿、寻找救赎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明代梅鷟<尚书谱>五卷,迄今未有刊本.阎若璩称此书"殊武断也.然当创辟弋获时,亦足惊作伪者之魄."其"武断"之处表现在:断定孔壁<古文尚书>十六篇为孔安国伪造;断定东晋<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为皇甫谧伪造;否定<百篇之目>,断定<尚书>全经七十七篇;臆造"刘向<别录>古文尚书五十八篇"篇目,等等.其"创获"主要表现在:考辨<尚书序>(大序)之伪;考证郑冲未见<古文尚书>;考辨晋人<武成>篇之伪,等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孔子"<诗>可以群"的<诗>论观点,学术界多从思想文化背景方面去分析其成因.而本文将从春秋时期天命鬼神观念的转变、孔子思想、<诗经>的文献来源、<诗经>篇章的创作群体和服务对象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将"<诗>可以群"置于具体的文献当中去探索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诗学"与"国学"——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译名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诗学>一书的书名译法晚近十年出现争议.文章通过辨析认为,<诗学>的书名不应改译为<创作学>,而应改译为<论诗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诗论不是如今所谓"文艺创作谈",而是其城邦学的一部分,恰如我国古代的<诗>学,并非"文艺创作"学,而是"国学"(政制学)的源头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主义":一个一再激起多重反响的"五四"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4卷6号通过策划、包装与运作推出"易卜生号",流露出倡导者"壮盛"的"意气".胡适"心目中的"‘易卜生主义'",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国民公敌>展开的论述,是<新青年>创办后的核心话语之一.与"欧战"以及新村运动相关,"易卜生主义"被逐出主流话语空间,惟有鲁迅在<新青年>言论不断变化中始终保持独立之声."易卜生号"在"五四"后的新文学发展中激起一次次反响,茅盾更立足于<娜拉>理解"易卜生主义",写出一个个"娜拉"式的时代新女性,但同时也能听到发自他内心深处的挽歌词.鲁迅更主要从<国民公敌>出发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写出<伤逝>,1928年把<奔流>月刊1卷3期设为"H.伊孛生诞生一百年纪念增刊",其<编校后记>浸透着"胜者的悲哀"和历史的"悲凉",而对托洛斯基为"同路人"的辩护产生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七)>已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1条作了较大的修改,在随后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中,又将"偷税罪"修改为"逃税罪",其用意值得深思.本文试图以刑法之社会视角,从罪名的定义、罪名的功能浅议"偷税罪"到"逃税罪"的罪名新意,从而得出其废旧立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褵褷"叠韵连绵词.又作"离蓰"、"离纚"、"褵襹"、"离褷"等.在古诗赋中用例颇多,而又以唐诗为著.<汉语大词典>释作"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貌".其所引例证之一即为:"唐王维<鸬鹚堰>诗:‘独立何褵褷,衔鱼古查上'.赵殿成笺注:褵褷,木华<海赋>:‘凫雏离褷,鹤子淋渗'.张铣注:‘离褷,淋渗,羽毛初生貌'".笔者认为,<海赋>和<鸬鹚堰>中的"褵褷"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应分别列项.<海赋>中的"离褷"表示的是本义,即李善、张铣所说的"羽毛初生貌".  相似文献   

15.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義"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義",正好衔接了"義"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義"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中国-蛮夷"的维度.孟子和其他战国思想家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君子修养和普通个体的心性使用层面,"義"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性范畴.这种衔接并非巧合,"義"之所以成为阐释<春秋>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秋>的文本性质与功能具有"義"的原始发生内涵与指代功能:"義"将"羊"置于"我"之上,它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仲裁性,以及神灵监督王权的合法性.<春秋>包含了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以及天与君王及大臣的责任关系.它既能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又能监督王权的合法性."神"与"王"的神圣关系、史官记事对"王"的监督功能是"義"和<春秋>内在相通的契合点.历来阐释<春秋>者无不从"義"字着眼,这不是偶然,而是间接地旁证了<春秋>的巫史性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苹果"是卡夫卡<变形记>内部的致命咒语,如何解开"苹果"之咒成为对一种文本较具新意的读法,能帮我们体验到残酷而明净的小说内部所进发的诗意.  相似文献   

17.
先秦没有"史"的文体概念,"论"的文体概念最早见于<庄子>,故先秦的著述家基本是"史"、"论"不分.有人将<尚书>、<国语>视之为"史",将诸子散文视之为"论",其实诸子散文和<尚书>、<国语>不仅同本同源.同是政坛言说的产物,而且在功能和文体的形式方面都没有太大区别.<尚书>、<国语>主要记言,"史"中有"叙".诸子散文从<尚书>、<国语>发展而来,仍然保留了<尚书>、<国语>所记政坛君臣言说"对话式说理"的方式,虽以"论"为主,却有众多的叙事因素,存在一个显形或隐形的叙事框架.可谓"论"中有"叙".诸子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在文体上有着相同的内在特质.故先秦将记载晏子话语的典籍称之为<晏子春秋>,将吕不韦门人撰写的完全以论说文结集的著作命名为<吕氏春秋>.造成诸子说理散文对记言体历史散文体式继承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诸子说理散文和记言体历史散文为同一种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前些年轰动一时,其最根本的观点是:<红楼梦>隐写了"一部历史",实质上是"一部史书".霍氏姐弟赖以立论的,主要有四大概念--"野史"、"史公"、"<春秋>微词"和"史家曲笔",但是他们根本漠视这些概念的文学意蕴,对其做了错误的理解.因此,<红楼解梦>建立在这些错误理解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是一部名著,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此书不免有一些可议可补之处.笔者就"小学类"若干条目,包括"小学类小序"、"匡谬正俗"、"五经文字"、"重修广韵"等略作讨论和补充.笔者认为,作为目录学名称的"小学",其来源确实主要跟六书有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小序并没有攻击宋学的意思;所谓颜师古"开后来叶音之说"也是明清学者的普遍认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关于<匡谬正俗>的意见另有值得评说之处;张参的<五经文字>和唐代的字样学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张参的生平事迹另有可考者;徐时栋对于<广韵>同用独用的认识有误,他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批评是幼稚可笑的.  相似文献   

20.
平江不肖生从谴责留日学生道德不轨的<留东外史>到为爱国英雄霍元甲立传的武侠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创作转型迅速取得成功.<留东外史>中叙述者的两种矛盾声音中隐含的情节模式,已经表露出作者后来武侠创作的主题思想.探寻其转型原因,一是作者一以贯之的个人无意识--强国保种的深化,二是寻找市民趣味和精英文化共同接纳的契合点.如果说由于对市民趣味的过度倾斜,使得<留东外史>蒙上"嫖界指南"的恶名;那么摒弃性描写,强化风俗描写,强化武术救国保种的主题思想,使得平江不肖生终于成功打造出现代武侠小说的领袖地位.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证出通俗文学被精英文化接纳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