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师师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在小说<李师师外传>中爱国而有忧患意识,在<水浒传>中聪慧而又充满市民气息.在<续金瓶梅>中表现出对金钱的贪婪.其艺术形象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作品产生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内容的差别.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小说创作发展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海派传人张爱玲于20世纪40年代如一颗明星般地登上文学的历史舞台,她的主要创作多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这个租界化的城市给居住于此的人们带来了各种西洋化的生活体验,而关于这城市的想象也必将影响到张爱玲的创作。张爱玲深受上海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杂糅性体现在她的创作中,可以从城市体验、欲望书写和叙事技巧上来考虑,以求对其作品有另一个层面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疾病意象"和"鸦片意象"构成了张爱玲小说中广泛存在的疾病书写.疾病书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张爱玲小说的情节发展,而且其爱情故事往往采用疾病的阻隔进而运用爱情化石化处理手法造就其文本独特的美学特征,即疾病美和残缺美.这与张爱玲深受<红楼梦>和周瘦鹃为代表的通俗小说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闯入文坛的一位奇女子,她所创作绝妙涤荡的故事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从张爱玲的生活积累、创作构思及艺术表达三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作。她沧桑堆积的家族背景,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充满想象力的传奇小说世界及纯熟的写作技巧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很多小说中都隐藏着一个反传统、反现实、反当下、反理想的传奇构架,通过对普通市民的恋爱梦想、金钱梦想、神圣价值等一切具有现代市民白日梦特质的传奇式幻想的解构,从更为深刻也更具超越性的层面上揭示了现代市民价值观。这些想象的幻灭,缘于张爱玲对现代市民价值观的清醒认识,她对现代市民白日梦的解构,预示着现代市民小说进入了更清醒、更现实的成熟阶段。她将现代市民“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赋予了更深沉的道德涵义,张扬了日常现代性的可能性,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自<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后,很快红遍上海.<万象>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万象>也发现了她,探寻她在<万象>上的状况可为张爱玲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传奇的故事、荒诞的生活、变态的人物、对照的结构、繁复的语象——这就是张爱玲在其以《传奇》为代表的前期小说(指其四十年代的创作)中构筑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这些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技巧,成功地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描写手法,精细地描绘了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传奇生活和变态人物,从而深切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路人的没落历史,以及中外文化在租界洋场这一特殊领地上浊流相汇污泥掺杂的情形。当我们细读张爱玲的作品,就会深切感到,对它不屑一顾是我们几十年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在<色·戒>中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感切入所生活时代的女性生活的内核,表现了非常态下女人的常态,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展示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觉醒的状态,从女性话语权的取得、女性爱情观对价值观的解构、女性生活方式对女性心理的暗示三个层面继承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又从女性与男性的性爱观、传统道德观对女性的束缚、男性人性与女性人性的区别实现了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异教",才女张爱玲的文学"传奇"首先决定于内因--其自身过人的文学天赋,然后才归功于外因--<红楼梦>等世情小说、破碎的家庭及"孤岛"的上海,她的小说内容的"俗"与鸳鸯蝴蝶派貌合,而其"美丽而苍凉"主题的"雅"又与<红楼梦>神似.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7,(2):53-58
在旧市民小说和新文学两个文学传统影响下,张爱玲自觉地选择"俗人"的日常生活为叙述对象,并普泛化为一种具有恒定、持久特点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存在模式。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张爱玲用"新传奇"的叙事方式为普通人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以求得"现世安稳"。凭借这种日常生活视野,张爱玲将个人的生存和日常生活从"底子"上升为了叙述对象,以此观察现代生活和战争的两个场域,从而在尚未完成的"现代"这个具体的历史层次中,提供想象中国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老舍和张爱玲分别对中国市民小说传统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承继和改造,创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两种风格不同的市民小说类型.文章从书写内容的传统与现代,价值立场的启蒙与民间及文体形态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从鸳鸯蝴蝶派走出的张恨水毕生为普通市民写作,他的小说,是满足市民口味的都市传奇,是对现代市民社会风俗人情的逼真展示。他的小说,反映了都市市民社会的众生相,并在对市民性格的描绘中,正面表现了市民的世俗化伦理价值观,反映了传统市民文化的时代变迁,蕴含了当时的某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趋向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以徐、无名氏、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海派市民小说作家以挖掘人性、展现世俗生活见长,自然山水的摹写在张爱玲、苏青那里并不多见,只是在徐、无名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了大量空间。不过这几位作家以自然人性的书写为底色,力图突破传统伦理的框架,为现代人寻找更自然的生存状态。虽然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在文本中并不鲜明,自然人性的欲求却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内在力量,影响着人物的人生选择和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玫瑰与白玫瑰》与《封锁》的解读,可以见出张爱玲小说的奇幻表现。张氏小说从“妇人性”的独特视角建构“她者”叙述空间,质询“真”的价值标准,不仅揭示了现代人异化和疏离的生存状态,更表现了“时代的梦魇”,蕴涵着她对理性及文明的质疑。无论在修辞、主题还是在叙述结构层面,《传奇》与“唐传奇”都有着亲密的“互文性”,如将“唐传奇”因果报应、枕中乾坤等“俗套”织入《传奇》的奇幻叙事,使《传奇》文本更具深厚的文化“底子”,由是造成张氏小说雅俗共赏的奇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电影<色戒>和小说<色戒>的详细解读,揭示了李安的电影版<色戒>除了对小说<色戒>做了背景和情节的铺垫和补充外,由于添加了很多张爱玲的个人背景因素,导致了大众对小说的误读.作者认为,小说<色戒>继承了张爱玲一贯的主题,即,在战争和时代转型时期人性的扭曲.虽然易先生也有对爱的渴望,但是,当权势和自身安危受到威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冷酷.张爱玲和李安都深刻地解构了"革命加爱情"的神话,但是李安在强调汉奸的"公生活和私生活可以分离"的同时中曲解了原著的本意"戏假情也假".  相似文献   

16.
越南古代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其古代散文体小说基本上是"汉文小说",其发生、发展深受中国小说之影响.16世纪前期模仿和借鉴中国<剪灯新话>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漫录>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短篇小说的起步,17世纪以后出现的<皇越春秋>等长篇小说则深受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一位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又能充分运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对转型时期的都市生活作精细描写的作家,<传奇>中对扭曲变态的家庭关系的描写,对阴暗自私的人性的刻画,以及现代主义表现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示了她那独特的"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遗著长篇小说<小团圆>的面世,打破了人们一直以为侨居美国后的她江郎才尽的定见.<小团圆>作为张爱玲后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充分显示了张爱玲晚期小说创作风格.作品触目惊心地揭示了不仅仅是外部的世态炎凉和人情浇薄,而更重要的是家庭关爱的失缺,所带给人刻骨铭心的怆 楚.传统的情爱神话--亲情、爱情的温暖,至此已经消解殆尽.生命不仅仅是悲哀,而且是彻骨的冰冷与悲怆,其文本充分体现了张爱玲晚期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她始终以一种疏离的态度对待时代和世俗的一切,在文学创作中用艺术的眼光描写人生和取舍生活,从女性的角度探讨和追求作为人的女性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女性言说的作品虽远离了伟大和崇高,却处处透射出市民文化的精髓,饱含了市民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20.
沦陷期的上海,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文化想象资源,是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空间.她对上海的文化想象,是建构在"重新塑造"的都市空间--公馆、内室、公寓、电车、影剧院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和都市化物质形态,成为小说叙事意义的生产者,参与了故事情节的推动.而香港,在张爱玲的笔下,处处成为上海的"他者"形象,成为上海的必要的对照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