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境内地区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解放以前,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和反动统治阶级对各族农民的剥削和压榨,以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大片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日益萎缩,农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解放以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关于作为人民、民族名称的“哈萨克”(qazaq)一词的产生和出现,民间广泛地流传着不少传说,与此同时,历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其他学科的学者们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也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为数不少的学者认为,哈萨克一词,从概念上讲,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意义、它是从该部落分离出去者的名称;而另一些学者则推测,这是在作为赞尼别克和克烈所管辖下的诸部落的集合体——民族的名称的意义上讲的;还有一些人,对哈萨克一词的词源及含义作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3.
哈薩克族絕大多数分布在新疆維吾尔自治区的北部,只有一小部分分布在甘肃和青海。历史上,哈薩克族一直以經营游牧經济为主。在清代,哈薩克地区就以盛产良馬著聞。当时,清政府曾以布、絹、茶、盐与哈薩克族交換大批的馬匹,以充軍用,牛、羊、馬匹的貿易在这里相当發达。近几十年来,才有部分的哈薩克人从事农耕。經营农业的人全是与其他民族杂居的,主要是在伊犁、塔城地区的一些少数的农业县。阿勒泰地区的哈薩克族,絕大  相似文献   

4.
敖云 《中国民族》2010,(12):52-53
阿肯是口头即兴创作的民间诗人。哈萨克族的对唱也称阿依特斯,是哈萨克语的"aytis"的音译。本意是争辩、辩论和申辩,由于是用诗歌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唱。阿肯对唱形式的历史相当久远,但缺少确切的文字记载,到公元11世纪由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撰写的《突厥语大词典》里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曾经有过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而且一直继续到现在,那就是哈萨克族部落的印记。印记产生于远古,形成于氏族、部落集团时期。印记是氏族部落的标志,是为了区别氏族部落而产生的,在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政治、军事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元代是多民族融合的朝代。哈萨克族在此背景下于文学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鉴于民族史上同源共祖等复杂现象,依据民族史著等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元史》、《新元史》及其他方志文献,共考得泰不华、囊加歹等哈萨克族作家15位。哈萨克族作家高超的汉文创作水平与其对中原文化的接受密不可分,并于接受过程中提高了以文治国的政治才能。  相似文献   

7.
1997年9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已是金秋时节。风吹过参天的银白杨,洒落一地金黄。16岁的阿勒泰·赛肯带着家人的叮咛,背着包裹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那一年,他通过民考汉走进了中央民族大学附中。3年后,他没有像许多其他同学那样升入民族院校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大学,而是考入了另一所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草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古代起代代相承生活在草原上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哈萨克族是一个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以草原文化为依托,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马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以草原文化为依托,以马文化为线索,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文化变迁三个不同视角对哈萨克族黑走马进行了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9.
<正> 哈萨克族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独特的生活环境给予了哈萨克人丰富的情感、慷慨的气质和鲜明的个性。由于哈萨克人大部分从事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哈萨克人的婚姻习俗,具有草原游牧生活的鲜明特点。在传统的哈萨克族婚俗中,从议婚到结婚,本应是主体的新郎新娘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男方必须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礼物、钱财才能订婚、成婚。这些习俗与当时包办和买卖婚姻盛行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哈萨克族婚俗大体都  相似文献   

10.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又有巨大的影响。各民族由于社会生活条件不同,他们的风俗习惯也存在着独特的不同点。社会历史条件相近的有些民族,如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人名的构成特点主要表现在人名的组合形式和构成方式上.在人名的组合形式上,哈萨克族除了本名和父称这个每人所具备的基本称谓,在特定的人群和场合中还使用笔名、绰号、昵称和简称;在人名的构成方式上,哈萨克族人名分为单一、合成和复合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结合关于哈萨克族民间巴克斯的访谈个案,对其演唱职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乞求天神的程式渐渐地嬗变成流行至今的巴克斯歌、巴克斯曲和巴克斯舞,其中巴克斯歌又分为加勒巴热奴、白迪克和阿尔包歌.巴克斯不仅会唱求雨、治病的神歌,而且还是古老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承者.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兄弟民族之一,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以及苏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国家,是中亚细亚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哈萨克族以游牧为主。由于草原游牧的特殊条件,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古代氏族部落的名称。哈萨克族的氏族部落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各自的印记、口号,对这些印记、口号进行搜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论述了哈萨克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也谈到了哈萨克方言的划分及方言与部落、民俗的关系。文章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及近年来在这方面考古学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女作家努尔依拉·赫孜汗于1951年3月13日出生于阿勒泰市红墩乡,以函授教育取得新疆大学政治理论专业文凭。1979年努尔依拉·赫孜汗在《新疆日报》发表自己的处女作诗歌《天空》,从此便步入文艺天地。到目前为止,她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共发表了500多首抒情诗、短篇故事诗,十多篇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每年穆斯林的库尔班节、开斋节,上海交大管理学院的党委副书记田新民都会与新疆班的少数民族同学载歌载舞,旋转、摆肩,击掌、高唱,他的舞姿是那么灵巧、自然。原来,这位“与民同乐”的党委副书记,本身就是来自新疆的能歌善舞的哈萨克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参照国内外几位学者提出的史诗类型划分标准,并根据哈萨克族史诗母题的组成方式,将其分为简单型、复合型和多重复合型三种类型。简单型在历史和宗教史诗中比较多,复合型比较多的是英雄史诗,而多重复合型只有在突厥语民族共同时期形成的古老英雄史诗中才有。  相似文献   

18.
几千年来,哈萨克人的祖先,在对天、地、日、月、水、火等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展了它们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和相互克制的依存关系,从而演绎出了哈萨克医药学说中最重要的阿勒吐格尔学说(即六原素学说)。用这一学说解释宇宙万物及生命的起源和人体生理解剖、疾病的变...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其传统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萨满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哈萨克族的传统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法治意识、崇尚英雄主义和热情好客、相互救助等方面。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价值观的梳理和研究,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是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哈萨克族是由古代欧亚草原上众多部落和部族及其后裔经过长期错综复杂的交往和融合形成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哈萨克族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动,最终由一个独立的民族演变成为地跨中俄两国的跨境民族。关于哈萨克族成为跨境民族之后,伊斯兰教在新疆哈萨克族中的发展演变及本土化的探析,是近代哈萨克族宗教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