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并从农村获取建设用地指标,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重构农民生活空间。“村改居”社区空间的商品性、阶层性、共有性和规则多元性,意味着其面临更为复杂的公共事务和更为多元的利益主体。在“村改居”空间生产阶段缺乏参与的农民,入住新型社区之后,与乡村干部在公共空间利用上展开机智灵活的竞争。他们基于产权性、生计性和补偿性理由,施展富有权宜性和流动性的策略,修改了政府单向度规训农民生活的治理框架,型塑出社区公共空间的“流动性”景观。在“村改居”社区空间秩序达成中,基于主体互动达成的流动性平衡机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在农民生活空间现代化转型进程中,有必要确立农民参与建设、治理自身生活空间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的政社互动形成有活力的新社会空间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2015年10月31日-11月1日,“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运用综述分析法,归纳总结“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典型观点,为现代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关于国家治理下的农村社区及其运行逻辑、关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公共空间的建构、关于农村社区现实困境与治理危机、关于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以及关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研究结果是当前农村社区治理在理念与实践方向上尚存争议,但乡村建设已在推动,其主要治理模式表现为本土精英自主型、政治权力主导型、政策资源干预型和社会资本下乡型。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在于重构治理主体,培育职业化农民精英阶层,内化“外部资源力量”,实现农村社区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3.
从传播基础结构角度讨论了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社区传播中的角色与作用,认为农村文化礼堂为乡村社区创造了全新的“传播行动环境”,从而构建了乡村“公共领域”,影响村民的家庭、邻里、社会互动和乡村社区故事讲述网络,促使村民故事讲述网络与乡村社区传播网络的融合,提升乡村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Wirth-Redfield 模型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将农民集中居住区视作一种乡土—都市连续统的特殊地域社会类型,从公共空间和社区意识两个维度考察该地域社会类型都市性嵌入与乡土性嬗变的实践逻辑。 首先,公共空间结构转型,一方面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使得社会交往趋于公共化且打破了基于地缘关系的社会互动模式,实现基于村庄认同社会互动到基于社区认同社会互动的转型;另一方面社会认同转型在改变乡土世界运作规则的同时也使得后乡土中国的农民公私观念发生微妙变化。 其次,社区意识悄然崛起,一方面社区环境商品化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家园意识;同时,房屋产权明晰化使得业主身份建构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基层组织与村组织有机融合引导村干部逐步向社区干部过渡,干部管理社区化既是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主要议题也是重构社区组织认同结构的必要路径。 最后,Wirth-Redfield 模型视角下的乡村都市化不仅仅是人口聚居模式和社会样态的显性变化,更是一场隐形的文化转型,其核心是要告别乡土社会实现一种新型的城乡文明关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资本理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强大解释力,因此,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以西部一个普通农村社区为个案,从社区信任、参与网络、共享规范和合作水平等四个维度剖析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农村社会资本的选择路径:积极组织多样化和持续性的社区活动,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为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平台;加强社区各类制度建设,促进良性社会资本的形成;加强农村社区传媒建设,为社会资本的培育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社区发展是一个综合理念,不仅包括社区公共物品的增加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社区文化与价值观的培育以及一种和谐互动网络的建设。本文以我国中部某煤矿社区为例,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其发展中的社会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尝试对农民进入城镇社区后的社会资本的重建问题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应当是城市社区物理空间与人际互动空间的结合.目前,上海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中冲突的表现主要有:私人空间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市场经营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管理机制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冲突消解的实现途径,是构建人际互动机制,主要包括:构建以多方联席会议为轴心的多种形式的协商机制;听证会走进社区,既协商又决策;开辟"网上居委会",构建网络公共空间中的协商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与改革,促进了边区社会的和谐有序运行。其中,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功不可没。笔者从巩固社会基础以保障抗战胜利,扩大公共参与以提供民主政治平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和培育社会资本,产生群众精英以形成新型权威秩序等四个方面,阐述互助合作运动对于乡村社会治理的巨大促进作用,并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实际,提出了农民组织化、扩大公共参与和利用社会资本、培育"内生型"社会精英等建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政府在职能上日趋“掌舵”而非“划桨”,社区公共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学者的认同与重视。文章在分析社区公共管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着的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互动机制进行探索与分析,揭示社区公共管理互动机制的运行原理。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社区中的各种资源对儿童发展发挥重要影响,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更有利于儿童成长。生态系统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活教育”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主体性、适宜性和发展性三个原则,研究发现社区自然资源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发展的源泉;社区的空间资源之公共场地提供给儿童运动和交流的环境,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给儿童社会认知的机会;社区的人力资源包括成人和同伴与儿童的互动可以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多层次社会资本内涵,将其划分为个体家庭结构型、个体家庭关系型和个体家庭认知型社会资本,村庄公共社会资本和村庄团体社会资本,通过OLS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多层次社会资本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多层次社会资本对东、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全样本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多层次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多层次社会资本对不同省域间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③村庄公共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东、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村庄团体社会资本对中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空间不仅是农民公共活动的空间,也是村庄社区和国家权力互动和展演的场所。以浙西北S村朱氏祠堂为观察对象,探讨作为农村传统公共空间的祠堂的现代转型及其存续发展逻辑。研究发现,生活主体并非传统公共空间遭遇现代中国革命和政治冲击场景中的消极受动者,而是善于因时采纳并巧妙借用政治话语策略性装饰传统公共空间,从而在意义编织中持续重构空间的存续正当性。经由政治符号填充的公共空间,成为表意政治和聚合认同的统合性承载场,强化了空间的意识形态工具属性,再生产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个案经验表明,传统社会符号与现代政治符号能够相安共生且良性互动,应赋予传统事物以现代意义而非全然抛弃。空间生产的三维构件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机嵌合。空间的物理形态和价值意义都被改造着但后者远远超过前者。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社区,为村民互动、互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乡村公共性在“微交往”中再次聚合;另一方面,以“微管理、微监督、微决策、微服务”为主要表征的乡村“微自治”又强化着村民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主体性作用。与此同时,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也映射在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空间之中,使得该空间兼具“国家在场”与“乡村自治”的双重面相,强化着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王玉龙 《南都学坛》2004,24(1):109-112
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开始并继续朝着有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方向调整的过程中,只靠国家出资、农民集资、农民部分集资加上国家财政支持等的乡村公共产品提供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的公共产品生产需要。只有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倾斜、农业承包经营大户的资金注入乡村和农村小范围的集资等形式,才能建立共同向乡村提供公共产品的新机制,即"乡镇政府———社会经济实体———村民"三者有机互动的乡村公共产品提供新机制,即村民的适度参与、乡镇政府服务性功能和社会经济实体市场化的进入。提供公共产品资本收益和乡村公共产品时还应注意审批的规范化和全局性、工程招标的竞争原则、依法规定出资人的财产权和受益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农村社区如火如荼建设的背景下,社区建设与治理主体由单一、二元到多元发展,而新时期多元建设主体的动力在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阶段,动力强度和烈度存在差异,最终形成了不同阶段的多元建设主体动力互动模式。本文概括出农村社区未来发展之路,即党和政府动力弱,农民动力强,市场与社会动力强的社区动力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乡村公共空间生产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中,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分别遵循权力逻辑、资本逻辑和生活逻辑。权力逻辑强调以政府为主导,意在通过权力展示机制、空间规训机制、对话互动机制和双向影响机制,增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实现政府权力的再生产;资本逻辑强调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通过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实现资本增值目标;生活逻辑强调以农民为主导,满足农民生活需求和创造美好生活是空间生产的终极目标,具体包括农民自发、精英主导和组织引领三条生产路径。面对三重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存在的供需错位、公共性缺失、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推进乡村公共空间生产,需要构建一种以生活逻辑为价值导向、以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为实现路径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资本理论,为城市社区建设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目前,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信任流失、规范不足等,都与社区社会资本弱化有重要关联。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社区规范体系、培养广泛密集的居民参与网络成为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指针和方向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社区自治与中介组织、社区居民等不同行为主体互动方式与机制,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治理多元化的趋势下,社区社会资本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与多案例比较分析法,基于个体性、群体性、情感性、制度性的社会资本特性,总结出精英式治理、第三方治理、合作式治理与契约式治理等社区治理模式。研究发现,新时代多元化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挖掘社区社会资本、拓展社会资本的维度、创建可持续的社会资本转化机制。社区社会资本的特性影响了社区治理模式。精英式治理、第三方治理模式侧重于强化情感性社会资本,而合作式治理与契约式治理的核心是构建制度性社会资本。面对不同的公共治理事务,应因时制宜地增强不同维度的社区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积极角色正在弱化,农民面临着精神困扰,具体原因是农村新精英空场,农村道德互动出现危机,农村公共空间的萎缩与农民公共生活意识的弱化。这一困境的超越需要培育农村新精英,革新农村政治文化,促进农民群体现代政治心理发育,维护和重建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部分,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有效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却面临着主体利益多元化、农村社会空心化和农村社会资本不断消解三大现实挑战。本文从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农村社会空心化和农村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出发,对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