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盐铁会议是西汉昭帝时期举行的一次讨论武帝时期政策得失的会议。据《盐铁论·杂论》载 ,参加这次会议的贤良、文学共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等 6 0余人 ,这些人于《汉书》中无传 ,其人其事已不可详考。王利器先生的《盐铁论校注》经考证认为魏相是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之一。其立说中颇有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公元前81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会上,以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御史、丞相等为另一方,就西汉武帝一朝的内外政策之得失,特别是就“事四夷”战争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官营经济这两大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后来,桓宽把会议纪要整理成了《盐铁论》一书。后世,许多学者把这场辩论归之为“义利之争”,说它是“儒法之争”的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3.
曹杰 《阴山学刊》2006,19(2):84-90
《盐铁论》中记载了西汉中期盐铁会议上贤良与文学对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二者同处辨论一方,但贤良与文学在义利、法治与德治、农业与工商业、奢侈、匈奴等问题上的思想主张并不尽相同,分析其差异对于研究中国思想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运动中,我们学习儒法斗争史,读了《盐铁论》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利议》。在这里谈一下我们对这篇的理解和体会。 在公元前八十一年(汉昭帝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主张革新前进,坚决维护汉武帝所推行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略的政治路线;而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后台的儒家(贤良、文学们)主张复古倒退,妄图改变汉武帝的政策和路线。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利议》篇  相似文献   

5.
西汉盐铁会议若干问题再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盐铁会议的背景,目前大多认为实质反映了霍光与桑弘羊之间要不要继续执行武帝轮台诏的分歧.但从轮台诏的主要内容以及霍光和桑弘羊的言行看,此说实际仍值得探讨.盐铁会议的论辩方式主要是讨论"古今之变",双方论辩类似辩论赛,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会议失控问题.这些都对我们重新认识盐铁会议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6.
桓宽的《盐鉄论》,是一部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西汉时期儒法斗爭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十卷,六十篇,内容是以对话论辩的形式,叙写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儒法两家激烈论战的情况。这次会议,是挂着“问民间疾苦”的幌子召开的,实际上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保守派利用儒生中的顽固分子贤良、文学对坚决执行汉武帝法家路线的御史大夫桑弘羊,进行突然袭击和围攻。论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盐鉄官  相似文献   

7.
西汉时期著名的盐铁会议上,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争辩的焦点除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外,还体现在治理国家手段上是"德"治还是"刑"治之争.双方政治观点分歧的根源在于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代表民间商贾、地方豪强的利益;而桑弘羊以法家思想为依归,代表集权国家的利益.盐铁会议中的"刑德"之争可以说是整个汉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批判的滥觞,反映出整个社会政治思潮的内在发展理念与趋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为巩固皇权,解决财政危机实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措施。昭帝时期,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维持派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反对派展开了论辩。其两者实质是春秋战国以来“放任”与“干预”两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争论的继续,并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盐铁论》与武宣时期的政治局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昕 《兰州学刊》2012,(11):67-70
汉昭帝始元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旨在解决武帝时期因长期消耗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作为与会双方的公卿大夫和贤良文学、就经济、边政、刑罚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双方的论争,既是儒法两家思想的交锋,也是秦政与周政在治国策略上的博弈和较量。文章即从贤良文学的选拔、孟子思想地位的变化、治国策略选择等几个方面入手考察,以深入对武宣时期政治局势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西汉昭帝时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等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本文对会议召开之时代背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对论辩双方关于本末问题的观点作了客观的阐述,对以往之成说作了必要的辩正。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年谱长编>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两种重要年谱都认为梁启超和胡适的初次见面是在1918年11月23日,这一说法被许多论著沿用.其实,此说有误.1918年底梁启超因参与北京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讨论,同时筹备私人赴欧考察事宜,致使未能与胡适在11月23日如期会面,直到梁启超从欧洲回来以后,1920年3月21日两人才在林长民的家中第一次正式见面.这两位知识界领袖的初晤颇具象征意义,透露了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及新知识分子群体演变的某些迹象.  相似文献   

12.
唐普 《重庆师院学报》2011,(6):42-49,102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宋超 《晋阳学刊》2006,(6):75-80
在西汉初期及中期发生的激烈政局变动中,代王刘恒与昌邑王刘贺,均以诸侯王身份入承大统,由于缺乏皇位法定继承人的权威性,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依靠王国旧臣以维系统治。由于文帝较为妥善地处理了代臣与汉大臣之间的关系,迅速稳定了其统治,亦为开启“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反观昌邑王刘贺,既不能审时度势,又缺乏处理复杂政治局势之能力,虽然力图效法文帝故事,不仅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反而促使权臣霍光迅速采取行动,加速了被废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历象本要》非李光地所著 ,此书实取杨文言之书 ,经梅文鼎及其门生弟子订正而成。光地的著述不能简单地视为他本人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说文》或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或体研究已经在或体的性质、来源、构成形式、比较、音韵训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这些研究的综述为《说文》或体的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苑英华》历来被认为是续《文选》而来,其与《玉台新咏》的关系极少被关注?《文苑英华》与《玉台新咏》重合诗歌 87 首,这透露出宋初与梁代后期的三个文学共性:其一,对艳诗“吟咏性情”功能的认可;其二,对梁代永明体诗人与宫体诗人态度的相似性;其三,文辞尚丽的相类性?此外,《玉台新咏》在编纂体例上对《文苑英华》也有影响?从选本批评角度对宋初与梁代后期的文学共性进行探讨,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分体编录型文学总集在宋初的演变特点,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宋初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西征功臣集团是以吕光主要西征将佐为核心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后凉政权建立,西征功臣诸将掌握从中枢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或出任河西地方要郡太守,或统领西征诸部镇反平乱,成为稳定河西地区政治秩序的重要军事力量。随着河西政治形势变化和君主强权意识觉醒,吕光与西征功臣诸将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激化。杜进被杀、彭晃叛乱、段业自立标志着西征功臣集团分裂和解体,吕氏统治河西的政治军事基础以此削弱、瓦解,后凉政权迅速走向覆亡。  相似文献   

18.
穷尽考察了文同古体诗作的用韵,基于其用韵分部与《广韵》分部的异同,可分文同古体诗为21部。文同古体诗基本上按照宋代通语押韵,但多少显得有些保守。  相似文献   

19.
明代历史上,大臣为捍卫祖制伏阙争礼三次,最早始于成化年间的文华门哭谏。这次争礼因宪宗生母周太后在柑葬问题上与大臣的分歧引起,周太后的跋扈独断激起文武百官大规模请愿。文华门哭谏不仅引起皇室丰忖葬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谏诤皇权不当行为而抗争请愿之开端。  相似文献   

20.
王鹏辉 《西域研究》2012,(1):77-85,144
兰州碑刻涉及有清一代的新疆史事,纵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揭示了新疆在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历史进程中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