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福利体制的分析框架下,东亚福利体制国家在儿童照顾领域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福利态度.利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 2012年的数据,对东亚国家社会成员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进行判断,从国家与个人特征两个层面分析福利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到有限的儿童照顾政策影响,东亚福利体制国家中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总体倾向于家庭化,由韩国、日本到中国家庭化程度逐步加深.儿童照顾福利态度更多受到个人特征影响.性别、城乡与劳动力市场因素是影响中国、日本与韩国儿童照顾福利态度的主要差异点.日本与韩国女性的不利地位使得处于育儿阶段的女性期待在家庭之外获得更多儿童照顾支持,快速城市化使中国的大城市居民对儿童照顾支持有着更高的期待,隔代育儿的传统则使中国的就业者与育儿阶段的女性能够从家庭获得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2.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社会工作视角来看则更加注重自闭症儿童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互动。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照顾者是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桥梁”,本文正是从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照顾者入手来研究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和积极融入社会的重要意义、面临的困境和相应对策。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照顾者不仅存在经济压力和专业护理知识匮乏,更重要的是其内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系统不足。本文从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家庭照顾者的互助系统以克服无助悲观的心态,加快恢复家庭的社会功能,促进自闭症儿童和家庭融人日常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9,(10):F0003-F0003
家庭福利是最好的儿童福利。家庭照顾模式,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创造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纽带关系。  相似文献   

4.
成海军 《社会福利》2003,(10):57-59
导 言 院舍照顾(亦称为机构照顾),是儿童福利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指儿童离开自己的亲身家庭,24小时地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接受机构为他们提供的衣、食、住、行、医的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儿童院舍照顾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封闭型转向了开放型,从救济型转向了福利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浪儿童救助服务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服务目标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而是更注重在平等接纳的理念下调动流浪儿童的潜在能力,促进他们的更好发展,服务方式也日趋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受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委托,对山西、河南与云南三省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存状况,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状况,儿童主要照顾者的照顾意愿与照顾能力,收养、寄养、集中供养、小家庭养育、社会助养五种不同类型养育模式的优劣和比较展开了专题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凯 《社会福利》2006,(11):11-13
近年来,我国福利院中孤残儿童照料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单一的集中供养向多元化供养模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些孤残儿童向家庭的回归。家庭照顾模式,使福利院的儿童得到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对每一个失去父母或事实上无人抚养的中国儿童(以下简称孤儿)以及中国的未来而言,2005年4月13日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五部委、地方民政部门将中国57万孤儿的生存发展需求摆在桌面上,分析并探讨了如何最大化地保证每一个孤儿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安置、过上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受到正规教育及职业教育、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住房保障及人身和财产权利保障等。《意见》明确了各部委的具体职责,以保障每个孤儿的生活安置、基本生活费用、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住房、人生和财产权利都有具体职能部门负责,使得不到父母照顾的每个孩子得到大家庭的照顾。作为为实现儿童权利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孤残儿童保护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院舍化是我国儿童保护政策的最新发展;从在机构中养护孤残儿童到在家庭环境中养护。院舍化照料是指将孤儿和破遗弃儿童集中在大的机构内由按时上下班的工作人员照顾。在我国,这些机构的规模从几十张床位到上千张床位不等。与在机构中养护儿童相反,新的政策趋势是要将儿童由寄养父母照顾。根据2001年底8个儿童福利院的调查结果,国家福利院中大概有65%的儿童已经进入家庭或者在家庭式养护机构中生活。他们中大多数是在1997到2000年之间安置到家庭中的。  相似文献   

10.
卢廷明 《社会福利》2008,(12):41-42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更需要照顾好孤残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作为养育孤残儿童的儿童福利机构如何实现“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成长”,如何把党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送到每个孤残儿童的身上,其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任飞 《社会福利》2004,(4):15-17
随着社会福利机制不断健全,我国专为孤残儿童建立的生活保障机构——儿童福利院,也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它能够为孤残儿童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并提供医疗保障和基本教育,总体上满足了儿童发展中体能、智能等发展的需要。但如今,福利院儿童社交能力发展,已成为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福利院儿童和社区家庭儿童一样,成人后将面临就业、住房等一系列实际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临终关怀作为一项专业性的服务活动,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政策、机制、社会认同和伦理等方面的困境。随着现代整体医疗模式的推广,临终关怀越来越强调跨学科团队的建设。社会工作作为链接多方的纽带,其专业的价值观和方法在临终照顾和丧亲支持环节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儿童临终关怀三个阶段内容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大陆地区儿童临终关怀当前的发展困境,借鉴国外经验,形成与中国具体国情相切合的儿童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从而提升我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家庭寄养——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福利机构是以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的,对妥善安置孤儿、弃婴及困境儿童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由于院舍照顾提供淡化的亲职情感关系,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有较多的替代亲职角色,儿童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12,(4):25-26
近年来,浙江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民政部要求,积极采取措施,确立了以家庭养育为基础、机构服务为骨干、社区照顾为依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保障制度化的适度普惠的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体系框架,有效地保障了孤残儿童基本生活权益,使儿童福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奇 《社会工作》2011,(9):52-54
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创办于2007年,坐落于江西省都昌县。这是江南地区惟一一家无偿救助困难儿童的慈善福利机构。目前已收养来自全国各地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孤残儿童、特困儿童、流浪儿童、家庭困难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等各类对象146人。  相似文献   

16.
特殊儿童法律保护的立法状况 通过立法手段保护特殊儿童的合法权益,并能给予尽可能多的照顾,是现代社会的普遍做法。特殊儿童福利立法的宗旨和目的是避免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歧视,并帮助其适应社会,使其健康成长,获得社会温暖。 以保护残疾人为宗旨,同时涉及保护特殊儿童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有: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4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残疾人教育条例》;另外,涉及残疾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儿童福利机构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完成了“三个转变”和“三个结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国有专业儿童福利机构178所,床位数32000张,共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54000人(另外,在将近400所社会福利院中,有各种特殊儿童近30000名)。在职职工4710人。如果加上社会力量办的为儿童福利服务的相关机构,与儿童照顾有关的福利机构总数已超过40000个。这个数字说明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以后,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8.
探析社会成因和艰难处境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放开,虽然使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孕育了一支中国特色的2.4亿农民工队伍,并造就了一代蔚为壮观的留守儿童。据民政部调查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3~15岁的人占6成以上。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大省。80%的留守儿童由于隔代监护或亲友照顾,造成人户分离、亲情缺失,使本该充满幸福的花季童年和少年,  相似文献   

19.
脑瘫儿童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对于某些保守方法不能彻底解决的严重肌张力增高、明显影响功能活动或增加照顾者难度的情况,可以借助手术为提高脑瘫儿童的功能水平创造条件或以此来减轻照顾者的负担。最常用的手术是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或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缩写SDR或SPR)。  相似文献   

20.
程福财 《社会》2009,29(5):168-186
流浪儿童现象是一个普世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上海火车站地区49名流浪儿童的民族志调查发现,流浪儿童问题的生成主要是由社会转型过程的家庭功能失调、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和儿童对自主童年的追求等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社会文化已确定的规范性儿童照顾模式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条件之间产生明显的断裂,进而迫使儿童外出流浪以寻找替代性的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