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中的人性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前权  叶蓓 《社会福利》2004,(11):31-35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81号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新办法的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22日,经国务院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这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又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  相似文献   

5.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6,(8):32-32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打开了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81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下简称“新办法”)。这一天宣告了实施21年之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即将执行。辽宁省民政厅同时转发了《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民明电[2003]1O7号),从这一天开始,大连市收容遣送站和全国各地百所兄弟站一起,开始了彻底的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设施的大规模、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造和改建。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以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延续20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我省按照国家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开始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救助管理,各地救助管理站严格执行国务院391号令,关爱性的救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9.
收容遣送管理工作现在依据的仍然是国务院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民政部、公安部印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具体操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收容遣送管理工作所依据的《办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新情况。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为了解决收容遣送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使收容遣送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这已成为一个迫切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就收容遣送管理立法中应该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一探究.以资磋商。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收容遣送作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采取的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收容遣送时时围绕着社会救助的性质上下波动、发生偏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不满。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实施新的《城市生活无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以来,贵州省各级民政部门及各救助管理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由收容遣送制度到救助管理制度的平稳过渡,贵州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1日,作为中国民政史和中国法制史上一个特殊的日子,历史将永远铭记。从这天起,《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三年来,“以人为本,为民解困”  相似文献   

13.
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青 《社会福利》2004,(2):32-37
制约救助瓶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 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  相似文献   

14.
救助管理机构中的社会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社会福利》2010,(1):37-38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上述文件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历经50余年的收容遣送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收容遣送作为一项社会管理政策,在特定条件下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亦有其存在的社会理性,并且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为巩固新生政权、救济和劝阻劝返灾民、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等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领导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1982年5月12日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原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1日,是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施行三周年纪念。三年来,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各级民政部门切实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6,(8):22-2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1号) 2003年6月18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发,8月1日起正式施行。《救助管理办法》明确了救助管理的原则、对象、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对需要帮助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给予了有效救助,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根据民政部的部署,安徽省及时对全省原收容遣送站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拆除铁栅栏、铁门窗,清除“监所”模式。对1982年以来颁布的各类收容遣送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并召开了全省救助管理业务科长及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