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志翔 《社会福利》2014,(11):38-38
正我国法律规定流浪儿童是指完全脱离家庭和监护人,连续超过24小时生活在街头,且无可靠生活保障的18周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仔细思考法律对"流浪儿童"的定义,不难发现这其中的价值中立,将流浪儿童看作与正常儿童类似的群体,只不过生活方式不同,定义更倾向于救助过程中不排斥、不歧视流浪儿童。这与专业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接纳"、"尊重"的价值观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流浪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
刘鲲 《社会福利》2011,(6):24-25
儿童社会参与内涵界定儿童的社会参与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功能性的社会参与,二是权利参与。儿童的功能性社会参与指的是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如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儿童与生活环境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参与的范围逐步扩展,逐渐从私人范围扩展到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3.
合理建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逻辑和实践起点,儿童的道德教育决不仅是一个知识教育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一个能力培养问题,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培植有德性意义的生活世界,因为生活的过程就是德性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体验情感、理解语言、感悟童话、学会游戏就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生活路径.体验情感首先要丰富儿童的情感,其次要引导儿童体验情感,最后要鼓励儿童正确多形式地表达情感.理解语言就要正确把握儿童语言的特点,加强与儿童的对话和交流.感悟童话就要用童话来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品质的适合现代儿童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童话,切实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入手,不断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学会游戏就是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游戏的本质.尊重儿童的游戏习性.积极加强游戏伦理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梁华 《社会福利》2010,(6):42-43
儿童福利院的儿童由于失去父母或被父母遗弃,使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有些儿童还面临身体残疾,因此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或无助感,常出现自卑、胆怯、过度警觉、疏远外界、不愿意和别人交往等现象,影响了儿童融人社会与生存发展。因此,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类活动,特别是通过平时生活中与儿童的交往,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养育以制度明确界定工作人员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制度规定:对收养儿童开展亲情式养育服务,禁止任何工作人员打骂、呵斥在院儿童,有效地保障在院儿童的生存权、生活权和人格权。儿童供养实行日工作流程、周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儿童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全面参与家庭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是儿童应享有的基本人权之一。我国城乡儿童全面发展和参与文化生活权利的实现程度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村儿童的教育环境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9,(10):F0003-F0003
家庭福利是最好的儿童福利。家庭照顾模式,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创造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纽带关系。  相似文献   

8.
郏彤 《社会福利》2003,(10):62-64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不断提高的同时,孤残儿童的成长与生活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孤残儿童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除了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以外,孤残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也同样得到了重视。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身体残疾、智力落后是福利院孩子的明显特征。事实上除一些先天愚形、和一些先天性智力障碍的孩子以外,大多数孩子(包括一些肢体残疾的孩子)的智力都是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9.
孙凯 《社会福利》2006,(11):11-13
近年来,我国福利院中孤残儿童照料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单一的集中供养向多元化供养模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些孤残儿童向家庭的回归。家庭照顾模式,使福利院的儿童得到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福利院儿童自尊与情绪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自尊和情绪适应性是出现在儿童时期与青少年时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研究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限于正常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和青少年。本研究试图以福利院儿童为研究对象,来探寻这一特殊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所具有的自尊和社会适应性特点,以期对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残疾儿童享有与普通儿童同样的游戏权利、享受快乐童年的权利.众多学者也提出,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游戏给予儿童完整与和谐的生活,残疾儿童也不例外,他们同样需要游戏促进发育,发展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刘杰 《生存》2020,(12):0170-0170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对与成人而言是十分丰富的,同时儿童的精神世界是否健康关乎到儿童能否健康的成长。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要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充分的启迪,让他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之中,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健康,保证儿童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快乐,全面培养儿童的精神世界。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针对幼儿园的各种课程资源和生活环境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创建和培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据2013年6月底调查统计,浙江省各类困境儿童90901人,其中孤儿5872名,重度残疾儿童20626人(家庭生活困难的10503人),重病儿童4193(家庭生活困难的2772人),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13643(家庭生活困难的9757人),低保家庭儿童46567人(部分对象分类统计时人数有交叉)。目前,这批比孤儿数量更大的困境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堪忧,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活比较贫困,发展权得不到保障,亲情交流受阻、情感严重缺失。对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探索2011年6月,浙江省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14.
山西运城市辖区内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由于父母感染艾滋病造成家境贫困,生活举步维艰。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社会各方面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关怀,但仍有相当部分儿童由于家境窘困、遭受歧视、生存状况十分困难,导致生活信心不足,部分孩子濒临或已经失学。为了保障这部分孩子的生存、发展等合法权益,美国浩德国际儿童服务中心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经过反复协商,双方于2005年11月16日在运城市签订合作项目备忘录,启动运城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救助项目。项  相似文献   

15.
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年人正式照顾的16岁以下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抑或是其他各种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机构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庭寄养是一种通过社会儿童福利机构,通过一定的手续使失依儿童进入那些愿意对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的家庭实施养育的方式。在家庭寄养中,失依儿童可得到寄养父母的关爱,以及多位家人的照看,从而享受到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生活氛围。因而家庭寄养是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家庭寄养这一新的养育孤儿方式,需要专门机构和新制度。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了家庭寄养这种养育失依儿童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14,(6):9-10
正核心提示:苏昆山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对父母重残、患重病的家庭,生活收入无来源的,其家庭成员包括儿童都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0%发放生活补助;对父母双方服刑在押的以及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体系,按孤儿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费。同时建立重残儿童康复补助制度和重病儿童救助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通过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形式,解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为  相似文献   

17.
沈晨 《社会福利》2012,(4):62-62
为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制度,摸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状况,使孤儿基本生活制度惠及更多特殊儿童,加快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近日微山县开展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金洁 《社会福利》2016,(4):46-47
据《世界儿童白书2015》的人口统计,2013年日本的人口约127144万,未满18岁的人口2019.5万。接受社会养育的儿童约有46000人,其中83.5%的儿童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16.5%的儿童生活在寄养家庭(截至2015年3月末)。因为各种各样的文化因素,需要社会养育的儿童偏重于福利机构养育。大部分受虐待的儿童没有进入家庭寄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希望或不  相似文献   

19.
自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后,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心理健康和教育成长成为重中之重。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留守儿童有了更多接触媒体的机会,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面对网络媒介,留守儿童本就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得到放大,留守儿童的在线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12月19日,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碚爱童行"农村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关爱帮扶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举办了一场乡村儿童城市体验主题活动.重庆市江北区新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带领着北碚区17名农村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一起体验"搭乘一次地铁、吃一次快餐、看一场电影",近距离感受城市文化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