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康娜 《学术交流》2008,(1):55-57
美国普通法婚姻相当于中国的事实婚姻,从兴起到现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普遍承认到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废除历经多次法官和学者的讨论,现在保留下来的普通法婚姻规则既尊重普通法婚姻存在的现实,又能有效防止普通法婚姻带来的弊端,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法律规则,也是协调国家干预和个人自治的一个良好范例,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借鉴美国的普通法婚姻规则,我国应该打破现行僵化的事实婚姻认定制度,规定更加灵活、具体和尊重现实的认定规则;为了更好地尊重当事人的私人自治,该事实婚姻认定制度应该是一个可辩解的推定,可以被当事人通过证据推翻;此外,还应规定请求确认事实婚姻的时效限制,以解决司法效率问题和防止可能的欺诈性诉讼.  相似文献   

2.
事实婚姻长期以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大量存在,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据有关资料统计,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事实婚姻约占40—60%,有的地区高达85%。事实证明,许多违法婚姻的产生与事实婚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我国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效力未作明确规定和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致使许多违法婚姻大量蔓延,同时执法人员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也感到十分棘手。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对事实婚姻问题进行再认识和认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此作一点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婚姻根据其成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为有效婚姻和无效婚姻。无效婚姻即不符合结婚的法定要件 (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 )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不具有法律效力。然而 ,无效婚姻毕竟是在否定既成社会事实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刻板地坚持无效婚姻自始、确定、当然、绝对无效的话 ,就难免使得法律与事实脱节 ,给当事人中的弱者和子女造成极大的伤害。我国《婚姻法》适用解释 (二 )虽然对婚姻无效制度的内容做出了相关规定 ,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也予以了简单考虑 ,但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应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保护与制裁并重的婚姻无效制度仍是今后婚姻研究和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建国60年来,我国婚姻法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确立及停滞期.这一时期,我国婚姻法学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成果多以介绍和宣传普及为主,研究性成果较少.第二阶段为发展繁荣期.这一时期,婚姻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和众多学术团体的建立,大量教材、专著的问世,学术刊物的发行、理论阵地的扩展以及学科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60年来,婚姻法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基础、夫妻财产制、事实婚姻、法定离婚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往今来莫不如此。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的法制观念淡薄,自觉不自觉地步入婚姻十大误区而造成种种不良后果。一是事实婚姻。事实婚姻也叫非法婚姻。当事人以为双方心甘情愿,情投意合,群众公认,父母应诺。尤其是长年累月漂泊在海上的渔民和地处边远的山区农民居多,仅一个农场就有30%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他们认为这样做天经地义堂堂正正,不犯官法,省时省事,何乐而不为?殊不知,这样做已经直接  相似文献   

6.
试析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增设了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规定 ,使我国的婚姻制度更加完善 ,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此项制度 ,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玉荣  敖海平 《社科纵横》2007,22(3):142-143
婚姻门第观念在唐代经历了一个从盛行到消亡的过程:唐代前期,由于社会意识的滞后性,婚姻门第观念盛行;唐代中后期,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旧士族性质发生改变,婚姻门第观念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8.
婚姻动机,是指男女双方对婚姻行为所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愿望、目的或意向,也就是激劢男女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原因。社会生活实践一再证明,婚姻动机是否正确,对婚姻、家庭关系影响极大。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过程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中青年的婚姻一般经历这么叫个阶段:择偶→恋爱→缔结婚姻→建立家庭。婚姻动机作为婚姻的一种思想指导,始终在起作用。择偶标准(以爱情、理想、事业为标准,还是以财、貌等为标准)实际上是婚姻动机的亮相;恋爱和缔结婚姻则是从婚姻动机到建立婚姻关系的实践过程;长期的家庭生活则是对婚姻动机的一种检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从许多婚姻纠纷、离婚案件来看,追本溯源,都和最初的婚姻动机有很大关系。婚姻动机作为一种思想、心理因素,是主观的,但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动因深藏于经济事实之中。一定婚姻动机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9.
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二分法的定位框架,难以呈现经验法则的复杂性与包容性。经验法则兼具经验性与法则性,既解释事实的因果关系也评价行为。经验法则的司法功能涉及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对司法三段论大小前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准确定位经验法则既能解释经验法则的法律审何以陷入僵局,也能为制度完善提供参考。裁判理论必须抛弃经验法则属于事实问题的刻板印象,并将经验法则的适用方法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10.
曾几时,人们把婚姻的目的看成是传宗接代,完全撒开或者无现男女的感情,以致于使许多婚姻没有爱情基础,仅存生殖功能。这种以生殖为唯一目的的婚姻现不符合婚姻的真正本质,因为婚姻是男女基于相互倾慕的爱情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因此,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作为女性来说,要把握住自己的婚姻质量,不仅需要婚姻的缔结是双方发自内心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相互倾慕,是相爱双方之间互爱的一种结合,更需要在婚后不断地调适和完善自己,以便使夫妻感情融洽并能够经常给爱情充电,不使爱情悄然萎缩乃至干枯。爱情的持久和婚姻的美满不是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1.
解决死刑案件质量问题,首先应保障死刑案件的实体公正,即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不至于存在问题。而在保障死刑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无质量问题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不会发生不可挽回的错误,同时,还需要防止发生不可饶恕的错误。为此,我们必须达到可以判处死刑的“证明标准”即证明要求。由于证明要求的实现应当以完善的程序作为保障,因此,中国的刑事诉讼法需要对死刑案件的相关程序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于无配偶男女未履行结婚的法定程序而同居生活的,社会上流行着一个名词,称之“事实婚姻”。近年来,这个词也越来越被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所采用,并往往以“双方承认,家长承认,单位承认,亲友承认”作为依据,赋予它一种“准合法婚姻”的含义。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下列一些不同看法。首先,“事实婚姻”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概念,它并不是与合法婚姻相对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婚姻法公布于1950年4月30日,规定了“结婚应男女双方来到所在地人民政府登记”,并规定了结婚条件,目的是为了保障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  相似文献   

13.
唐仁虎 《南亚研究》2009,(1):140-148
《虚假的事实》是印度著名进步作家耶谢巴尔的代表作,在印度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重点塑造的核心人物是女性,这在印度文学中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本文试图解读作者笔下的达拉和甘娜格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典型意义,阐述作者通过她们所表现的对在婚姻问题上遭到过不幸的印度教妇女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潘允康 《浙江学刊》2005,4(6):207-211
现代社会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核心问题是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冲突.今天,个人主义增长,个人对婚姻的权力和选择被强调,一些人以个人幸福主义的观点对待婚姻,只想享受婚姻家庭权力,不想履行婚姻家庭义务,然而婚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婚姻依然是社会行为,因此发生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分析现代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引导人们理性地对待婚姻家庭问题,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叙事隐喻和社会建构隐喻为理论支撑,文章分析了婚姻问题的社会建构和个人内化的机理;借助于“外化问题”和“寻找独特结果”的实践技术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解构了婚姻当事人受宰制的主流性别叙事并重构丰富的自我成长故事。本文认为,叙事疗法能够有效地应对高稳定低质量的中国婚姻状况,有利于国民婚姻观念的时代转型和婚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李卫东 《社会》2019,39(6):23-61
基于广州2016年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本文从性别和世代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低于男性农民工,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最低。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和世代差异,其中流动模式形塑着农民工的婚姻收益和离婚阻力,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具体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的共同影响,其中的脆弱性差异机制可以解释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与之相伴的婚姻和家庭,纵观人类社会的婚姻发展沿革史,关于婚姻缔结和解体的方式,无外乎有传统意义上的“礼”“俗”调控和现代含义上的依“法”管理两种。从社会控制的角度而言,婚姻礼俗和婚姻管理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婚姻行为实施干预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两者一软一硬,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婚姻监控体系。然而,现行的婚姻管理工作实际存在着重行政管理、轻礼俗改革的问题不能不说是婚姻调控系统中的重大缺憾。本文以早婚习俗为例,剖析婚姻礼俗改革,  相似文献   

18.
许乐  冯卫国 《唐都学刊》2011,27(2):120-124
在考察西方国家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基础上分析其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详细阐述我国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现状,对完善庭前审查程序的设想,对于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适用差别性的证明标准都有详尽的论述。将"被告人被判决有罪的较大可能性"作为实体法事实的一般证明标准,将"可以推定事实存在"作为程序法事实的一般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9.
曹学恩 《唐都学刊》2010,26(4):95-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择偶标准的变化、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婚姻礼仪形式的变化、恋爱年龄与结婚年龄的变化、离婚率升高、老年再婚等。婚姻习俗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婚姻习俗的变化缘于社会变革,由此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将满足个人两性情感需要和履行婚姻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现实的婚姻生活当中,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婚姻调查是旧中国社会学的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调查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婚俗调查,一类是婚姻问题的调查。前者偏重于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婚姻风俗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功能,探究其根源,因而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后者偏重于研究婚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婚姻行为和社会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群众在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心理。本文想探讨的是后一类调查的初始。自西方社会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后,社会学的社会调查在中国也逐渐发展起来。李景汉先生在其《中国社会调查运动》一文(写于1927年5月1日,发表于《社会学界》第一卷,1927年6月出版)中谈到:“中国近来有了社会调查是受了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