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贾平凹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女性的体悟、思考和关注。从早期商州文学中的传统农村女性的形象,到《废都》中的世俗化的欲女形象,到《高老庄》中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想型女性形象,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贾平凹努力追求抒写女性的本真生存状态。但是贾平凹始终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致使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避免地打上男权思想的烙印。所以这些女性形象只是男权思想的产物,是贾平凹审美理想的再现,而非女性的本真形象。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以仁爱之心和赤子情怀主要铸塑了纯真的少女、赤诚的妓女和良善的妇人等三类"纯真"女性形象,她们承载着作者的理想之梦,寄寓着他独特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也是其自身人格和性情的艺术呈现.这些女性形象发散出一种素朴、纯真的人性美光泽,给读者带来一种别样的审美感受,但与当时现实女性的生存境遇存在一定距离,她们更多是承载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人性理念,泄露了其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王桂青 《东方论坛》2007,3(6):66-70
在<生死场>中,萧红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的"叛逆",她以"越轨的笔致"触及了女性独有的"女性经验"、"作母亲的经历"、"性别奴役"以及由疾病、自尽、意外伤亡等所导致的生命体验和身体经验.透过这些浸透了女性之血的生命体验,诉说了女性"成长的故事",将女性残酷的受压迫的地位和身体被男权社会所操控的生存真相昭示于天下.同时通过王婆形象的塑造,肯定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为寻求女性解放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因其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历来被作为一个典型的男权主义作家看待.相当数量的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歧视女性,具有"厌女症".本文从文本入手,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指出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双性视角和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的"烟花情结",根植于他与礼教相背离的思想观念,释放在其反映边缘女性生存状态的"烟花粉黛戏"中。他将女性从"零落风尘,积怨难诉"的古旧形象中解放出来,使她们焕发了真实鲜活的人性色彩;在与男性的对比中,显现了女性所特有的负重不屈与坚韧顽强。在其对女性进行再认识和价值重估的过程中促成了他对女性的发现———将女性作为一种独立性别存在来看待,这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的"烟花情结",根植于他与礼教相背离的思想观念,释放在其反映边缘女性生存状态的"烟花粉黛戏"中.他将女性从"零落风尘,积怨难诉"的古旧形象中解放出来,使她们焕发了真实鲜活的人性色彩;在与男性的对比中,显现了女性所特有的负重不屈与坚韧顽强.在其对女性进行再认识和价值重估的过程中促成了他对女性的发现--将女性作为一种独立性别存在来看待,这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揭示了华裔女性在美国所遭遇的生存困境、性别和种族压迫及华人女性的反抗过程。她在《女勇士》中塑造了"花木兰"、勇兰以及"我"等极具英雄气质的女性形象,这些生存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女性英雄不仅颠覆了传统英雄观中英雄为男性的固定模式,而且挑战了男权话语权威。她赋予女性英雄的能力、勇气和抗争等英雄气质,既有利于促进女性摆脱男权束缚,积极实现自身的价值,又有利于激发整个族裔群体生发出更多与不公作斗争的自信与力量。  相似文献   

8.
以后经典叙事学重新观照张悦然短篇小说《家》,发现其向"青春写作"作了短暂的告别,不再过分关注"自我",而是将视域扩展至当下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女性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解放,而且还涉及了"进城"主题,这显然是作家文学征途中的一朵"昙花"。  相似文献   

9.
陈凯歌在其作品中展现了丰富多变的女性形象,描绘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体发展脉络。陈凯歌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展示了争取自由的女性形象,呼应的是"五四"传统。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女性的崛起,女性主义批判让寄生在传统价值观中的父权土崩瓦解。但旧文化下的性别秩序内核——父权又迅速与民族主义、资本主义结合,在新的环境下将女性询唤为为其服务的"主体",消解了女性一度争取的自由空间,带来了女性发展的新困境。  相似文献   

10.
废名、沈从文、孙犁和汪曾祺等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家都善于在作品中塑造美好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作家内心阿尼玛原型的心理投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崇拜"意识的现代体现,更是诗化小说家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伊甸园之东》中斯坦贝克塑造了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地母型、天使型及妖妇型,描述了其在男权社会中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及其社会认同。本文借助于"他者"理论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从男权社会对三类女性形象的定位及其认可度来剖析作家的女性观,并指出斯坦贝克虽是男权体系的维护者,但并非评论界所说的"厌女症"作家,其对女性还是持一种认可和欣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女娲意象这一神话原型对毕淑敏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毕淑敏小说立足于女娲式的民族精神积淀和现代女性独立、自尊、坚韧的中介点,从"创世""救世"等角度广泛展开,深入开掘,从而完成理想的女性塑造。毕淑敏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品格特征与女娲意象两者之间存在着命脉相传的对位性关联,在她们身上融合了毕淑敏对生命传承、生存抗争、女性品格的深刻阐释。伴随着源远流长的女娲原型神话,毕淑敏笔下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李贺诗歌中的女性形象颇为丰富,可从诗中建构的女性世界中去读取李贺的女性观.其女性观由三"体"合成,即感情共通之载体、情爱渴念之载体和理想生命之载体.女性成为他抒发复杂情感的理想载体,从中可以体察李贺对女性生命价值的一种认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昆德拉作品中为丈夫或儿子而存在的两类女性形象的解读,在透视昆德拉作品内涵的同时表达了对当下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群芳亭》中的吴太太是封建社会两个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在宗法男权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她们在家务管理、与家眷的关系以及追求婚姻平等方面存在着异同。将两者作一番比较,能加深对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文选》赋篇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在表达人类情感的类目赋作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所选中的这些女子形象呈现出外貌美、才情美、"礼"化之美与失恋悲、命运悲、仙凡永隔之悲相交织的情形。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萧统在择文入选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和"止乎礼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海明威作为一名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却一直是评论界论争的焦点。相当数量的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歧视女性,故而在他的作品中只有"硬汉"形象。实际上从文本入手,从海明威的人性价值,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可以看出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凯特·肖邦的《觉醒》中,赖茨小姐总是被当理想女性形象的对立面.考诸19世纪美国社会中与女性相关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法律概念等文化语境,分析单身女人赖茨小姐之生存模式,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社会规范的遵循者而非叛逆者.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官方统治者着意塑造贤良淑德、贞孝节烈的理想女性形象,在礼仪制度、律令格式、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下,为女性设定了固有的生存空间和秩序,同时干政乱政、骄悍淫妒的女性形象和狎妓宠妾的社会风貌在唐代文本中亦展露无遗。侠女异类和出世于佛道的尼冠等多形态女性形象也是唐代女性的另一弹性存在。唐代社会实态中多元差异化的女性存在反映了对理想女性形象的冲击和调适,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张力。整体而言,唐代早期对妇女形象持宽容开放自信的态度,唐代晚期女性形象渐趋保守变形。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为理想女性的德操提供了疏解路径。不同书写体系和文本记载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各有偏重。凡此种种构成了唐代多元差异化存在的女性生存空间和场景,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中温情与秩序的共存、冲突和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