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后英国的实力大大衰弱,在这种衰落中如何保持英国曾一度引以为自豪的大国地位,使英国尽可能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成为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的主要目标。艾德礼政府在为英国争取更大利益方面显示了其灵活的外交技能,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把美国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再次加强,促进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冷战"启动,英国借机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殖民地民旒独立运动的加强,英国改变了它的殖民地政策。其中包括,于1867年批准加拿大建立责任制政府,由殖民地改为自治领。继之,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联邦也先后获得自治领的地位。自治领在大英帝国内可以行使一定程度的政治自治、经济自主和防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艾德礼政府在缅甸政策上并没有大的创新,仍然沿用了战时内阁的政策。缅甸总督史密斯由于在缅甸推行与昂山敌对的政策使得缅甸的局势恶化。艾德礼政府逐渐改变了缅甸政策并任命兰斯为新的总督。兰斯支持缅甸民族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在经过了一番迟疑后,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了兰斯的建议。但是由于英国政府的迟疑不决,缅甸的局势恶化,缅甸民族主义者与英国的关系也更为疏远。这一政治局势与缅甸在英帝国战略上的次要性使得缅甸最终在英联邦外独立。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这种对峙的基本特征是: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双方以不促发战争为基准。在国际关系中,我们通常将美苏对峙的此种格局称为“冷战”格局。然而,1948年,柏林危机的发生却是两大阵营欲突破“冷战”的一次尝试。柏林危机是由苏联在柏林实行封锁引发的,如何处理和对待苏联的行为?怎样保证西方国家在柏林的战略利益?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处理,英美两国的态度是不一致的。此间,在联合和坚定西方盟国的政策和行为中,艾德礼工党政府以及外交大臣贝文起了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使美国在柏林危机中与英国合作一致。柏林危机中,艾德礼政府的政策导向对此后美国和英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期的联邦运动是澳大利亚民族国家形成并由公民殖民地向自治领转变的重大事件,也是澳大利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联邦运动,是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意识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然而,在影响联邦运动的众多因素中,由于英帝国政策的调整而造成的澳大利亚防务问题,可以说是联邦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6.
论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策划马来亚联盟的动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国做出了一个对战后马来亚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决策分解海峡殖民地,将马六甲、槟榔屿与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合并成马来亚联盟,剥夺原来马来统治者名义上的主权,将马来亚地区彻底变成殖民地.英国正式发表的政策文件声称,建立马来亚联盟的意图是将马来半岛地区融为一体,增强其防卫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为将来马来亚自治做好准备.许多学者赞成英国官方的说法.档案材料显示,促进自治,增进安全,都是英国当局用以对付国内外舆论、应付国际压力的借口,英国的真正意图是要重新占领马来亚,恢复殖民统治,利用马来亚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为英帝国服务.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1830年代理论家”是一批激进的自由主义者 ,他们鼓吹按照科学原则系统殖民 ,呼吁授予移民殖民地责任政府 ,对 19世纪中期英国人传统帝国观念的转变 ,以及英帝国殖民政策的重大改革 ,起到了宣传启蒙与推波助澜的作用 ,是时代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英帝国解体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帝国曾经是各西方列强所建殖民帝国中范围最大的,在近现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然而在二战后不长时间内却迅速解体。对此国内学术界还未有系统周详的解释。究其解体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战后英国国内人民对殖民地事务兴趣骤减,而注意国内福利国家的建设,另外在政党政治中工党也倾向于放弃殖民地。再者脆弱的英国经济也无法继续维系帝国的生存。在国际上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需要尽力在制约英国在殖民事务上的努力。此外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也加快了非殖民化的进程。正是这多种因素的合力导致了英帝国的迅速解体。而这些因素的产生都源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的英联邦,是英国和自治领在英帝国内以政治平等、帝国特惠为原则建立的新结构.它既不同于英帝国内英国与自治领之间的旧格局,也有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联邦的新形式.探讨英联邦形成的原因,必须以英国和自治领之间的关系为主轴,根据其不同阶段向英联邦演变的轨迹,从英国和自治领、英帝国、世界格局等不同层次进行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面考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一、1867、1901、1907、1909年,在英帝国内先后出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四个自治领.自治领和英国在政治上既独立又依附的关系,经济上以农业牧业和工  相似文献   

10.
I 在对于英帝国的認識上存在的問題在帝国主义势力之中,英帝国久已被認为领土最广大,年代最持久。現代的英帝国在我們的認識上还存在着嚴重的分歧和矛盾M步的作家,早已提示出它的衰落和瓦解,但是同时往往仍然把「不列顛联邦」当作統一的英帝国。这样我們就无从在地理上具体說明它瓦解的影响和衰落的程度。例如世界知识手册,一直还把不列颠联邦的所有地区都指明是「英帝国」的范围。就是在苏联的著作里面,如同维持威尔的「外国經济地理」①也还認为「不列顛帝国的面積計有三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五億六千余万,……  相似文献   

11.
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鸦片战争以前三个多世纪的中英贸易 ,发生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与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的中国。中英之间基本上是不等价贸易 ,掠夺性贸易 ,走私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掠卖华工、侵犯领土、破坏主权之侵略活动。中英贸易 ,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人民经济生活、社会阶级结构等 ,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英国而言 ,中英贸易之结果 ,进一步扩大了英帝国的政治声威 ;加快了英国的资本积累及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终于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政府基于美国的战后世界战略目标,曾多次以不同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迫其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敦促英国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并要求蒋介石政府收回香港后宣布其为世界自由港。但日本宣布投降后,继任的杜鲁门政府却一改美国支持中国收复香港的既定政策,转而支持英国恢复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国乘胜收复香港的计划功败垂成。其客现原因在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形势的变化;主现原因在于美国政府欲保持与英国的合作,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势力以及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的重新抉择。  相似文献   

13.
美国独立是英帝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事件,以此为界,英帝国历史可分为第一英帝国和第二英帝国。本文详细论述了第一英帝国及其瓦解的原因,并探求了在崩溃之后的第一帝国基础上,第二英帝国建立的内在原因、采用的统治政策及其发展壮大。而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统治理论的调整是这一切发生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英国史研究一向为国内学界所重视,近年来诸般课题多有深化和拓展。对于英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显露出重视中古传统、关注法制史和与社会史、思想史相结合的特点;休谟、伯克、密尔等思想家被重新评价,他们的一些观点被重新审视。应当指出的是:某些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论证英国宪政思想中的“普世性”的观点,似有拔高或脱离社会真实的弱点。关于英帝国和殖民主义的论著精彩纷呈,蔚为大观。对如何理解“非殖民化”问题和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问题引发了新的争论。有些学者强调英帝国殖民主义的两重性,说它既有掠夺性,又具有发展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上述说法实际上是受了西方史学观点的影响,没有认识到殖民统治的终结主要归因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所谓“非殖民化”实是殖民国家在被迫撤出殖民地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旨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行动,包括各种撤退战略、策略与手法。孰对孰错,还须国内学人冷静思考,仔细评断。  相似文献   

15.
关于殖民主义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史研究一向为国内学界所重视,近年来诸般课题多有深化和拓展。对于英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显露出重视中古传统、关注法制史和与社会史、思想史相结合的特点;休谟、伯克、密尔等思想家被重新评价,他们的一些观点被重新审视。应当指出的是:某些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论证英国宪政思想中的“普世性”的观点,似有拔高或脱离社会真实的弱点。关于英帝国和殖民主义的论著精彩纷呈,蔚为大观。对如何理解“非殖民化”问题和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问题引发了新的争论。有些学者强调英帝国殖民主义的两重性,说它既有掠夺性,又具有发展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上述说法实际上是受了西方史学观点的影响,没有认识到殖民统治的终结主要归因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所谓“非殖民化”实是殖民国家在被迫撤出殖民地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旨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行动,包括各种撤退战略、策略与手法。孰对孰错,还须国内学人冷静思考,仔细评断。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 ,以英国为首的国家联盟击败了法国 ,建立起了大西洋贸易体系。英帝国的广大海外从属领地开始大量吸收本土过剩的人口 (失业者和穷人 ) ,也为流放的犯人提供遥远的监狱 ,以确保帝国战略利益的安全。 18世纪英国的海外移民 ,一方面为英国人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帝国内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建立起了帝国范围内的经济和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英国“衰落”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英国今天仍然是世界一流大国,但它以往作为英帝国而衰落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19、20世纪之交时,英国已在内外两方面形成了各种潜在威胁,包括缺失企业精神,形成绅士病,自由主义的负作用,外部势力挑战,外交政策误区,殖民帝国体制性矛盾等.导致英国衰落的因素中,外部的挑战和较量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在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把英属新英格兰视为英国经济的边缘地带。然而到18世纪,英国不得不面对来自新英格兰殖民地的强有力竞争,涉及海外贸易的诸多领域。为了掌控北美殖民地的发展,英国逐渐调整了殖民地政策。但是,新英格兰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加强,在大西洋世界中成为英国的重要竞争对手。围绕《航海条例》《蔗糖法》等法案,新英格兰与英国展开了多方面的博弈,对北美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英帝国在殖民时期,对其在东南亚最富庶的一块占领地——马来亚的统治手段,其中有些是殖民者的一贯伎俩,如政治与经济的独裁和垄断,以及民族的分化;另一些则是统治马来亚所特有的,如驻扎官制度的实行。由此可以窥见英国当时能够控制众多殖民地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大跃进运动前夕,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并参加莫斯科会议,这次出访活动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实,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提出"赶超英国",既与其在国内反"反冒进"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深受苏联的影响;同时,莫斯科会议使毛泽东感到中国作为政治大国受到了经济束缚.为消除经济束缚,实现"赶超英国"的目标,毛泽东决心发动大跃进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