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虽然多写凡庸市民在极度困乏的物质生活中的烦恼人生,但其人物并没有为困苦所淹没,且大都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他们的生存哲学和人生态度就是善于“苦中作乐”、“化苦为乐”。他们化解苦难、烦恼的具体方式有“中和”烦恼、“忍”受烦恼、“悬置”烦恼,使人物在烦恼人生中享有片刻的轻松。 相似文献
2.
于双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40-43
<烦恼人生>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世界,展示出的是一种"常人"身处其中的日常生存状态,具有平庸、重复、压抑等特征.小说中的主人公印家厚一方面受困于现实生存压力下不可企及的物质追求,另一方面又承受着物质生活困境所带来的精神折磨,这使他在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无可避免地走向沉沦境地.而面对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这种人生困境,印家厚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挣扎努力,只不过相对于日常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强大惯性来说,这种挣扎终究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 相似文献
3.
陈发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3):65-69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八十年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重返"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对"八十年代"小说革新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创作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在启蒙和革命文学话语中被批判、被改造、被拒斥的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成为汪曾祺小说中合理、合法、肯定甚至颂扬的对象。同时,汪曾祺小说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开启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5.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女性向是一种将女性定位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文化类型,由女性网络社群提供技术支持的她江湖文学场使女性向阅读成为可能,其建构了一种相对女性化的阅读接受机制,在一定意义上化解了私人化写作时期看与被看的文化尴尬,呈现了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某种新症候,并在类型化书写与反复出现的过程中影响到了公众的社会性别认知。 相似文献
6.
7.
王海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4-25
池莉的《烦恼人生》被称为新时期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自然被诸多评论家冠以"零度情感"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特征。但如果细加品读,却可以发现其中涤荡的缕缕情丝。 相似文献
8.
江增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3,12(2):84-86,93
王国维是位饱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儒化 ,而又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一代国学大师 ,身处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 ,从文化价值层面着手 ,由对康德、叔本华哲学的信奉到以实证科学的精神对其责难 ,孜孜以求既“可爱”又“可信”的“真理” ,希望困扰他的“人生之问题”得到解答。然而事与愿违 ,哲学使他陷入两难的困境中 ,不得不放弃哲学研究 ,走向文学寻觅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茶企要发展要壮大,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形形色色的“烦恼”,每个时期的“烦恼”的轻重、大小、类型也都各不相同。然而,纵观中国茶企20年来的发展情况,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矛盾、茶叶安全卫生问题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几乎是所有茶企共同的“烦恼”。 相似文献
10.
洪永春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4):59-61
池莉的《烦》和《冷》都是当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而且后者似乎更能体现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写作立场。两篇小说皆把观照的目光集中在底层世界,叙写了凡俗生存的个体无奈和尴尬。本文试从"凡俗生命的无尽人世烦恼"和"凡俗生命的恶劣气候烦恼"两个方面探析了底层生存的真实一面,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世俗情怀和温情悲悯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12.
李桂芬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6-147
在政局动乱、文化多元的近代,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中国老庄悲观厌世哲学交汇于性情忧郁、经历坎坷的王国维身上,促成了其“人生悲剧”观的形成。这种悲剧观渗透于他的文艺实践中,促进了我国悲剧理论的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此要辨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张克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45-48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不仅继承了传统儒家公利即“义”、私利即“利”,“义”高于“利”的传统,而且发展了传统儒家的“义”“利”观,认为“义”、“利”不仅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个人利益,尤其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的这种“义”、“利”观可以称为“义以为上”的“义”、“利”统一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段幼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4):74-77
"雅"和"俗",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审美特质却在东晋诗人陶渊明身上得到了最和谐的统一。他儒道调和的价值取向,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吟诗、品酒、弹琴、读书的生活艺术,以及关注田园,追求冲和自然的诗文创作风格,无不在质朴中透显高雅,在超远中浸润平俗,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雅","俗"并容的审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最早接触竹林七贤来自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当时不到20岁的我,确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有《抱憾山西》讲晋商的辉煌,因此后来慕名去了平遥:有《一个王朝的背影》,为清朝某些为我们所不齿的人们正了名:而其中最触动我心的便是初识了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1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55-63
池莉的代表作《烦恼人生》是批评家阐释新写实小说潮流的重要文本,小说在传统现实主义和先锋写作之间独辟蹊径,借助对匮乏现实和烦恼体验的书写,找到新的文学生长点,获得批评家"现实主义"、"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多重读解,完成了转型语境对新写作选择、接受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7.
姜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52-56
市民社会产生于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作为舶来品,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影响着德国。德国的知识分子结合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特点赋予了市民社会以文化的意蕴,使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单纯的经济意蕴,而使市民社会具有了德国特色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马克思更进一步发展了德语语境的市民社会,使市民社会含义既有文明意识,又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丁光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5):50-53,62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虽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但透过这些男性形象与对应的女性形象的关系可以看出,池莉自始至终都以女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呼唤男子汉的女性意识增强了男性的角色意识;要求丈夫尊重、重视、认同的意识使男主人公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实、承担责任;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使男人从男性中心幻觉中跌落,自觉地修炼自身、确立自己. 相似文献
19.
20.
铁凝的小说创作风格差异是很大的,她以她的创作审视着人类种种历史和社会现象。从初涉文坛时的清纯无邪文笔,到成熟老到的《玫瑰门》,铁凝的创作经历着心灵的历炼。本文通过对她不同时期作品的考察,探寻她创作的心路历程,说明她是如何实现现实与追求和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