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池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虽然多写凡庸市民在极度困乏的物质生活中的烦恼人生,但其人物并没有为困苦所淹没,且大都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他们的生存哲学和人生态度就是善于“苦中作乐”、“化苦为乐”。他们化解苦难、烦恼的具体方式有“中和”烦恼、“忍”受烦恼、“悬置”烦恼,使人物在烦恼人生中享有片刻的轻松。  相似文献   

2.
<烦恼人生>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世界,展示出的是一种"常人"身处其中的日常生存状态,具有平庸、重复、压抑等特征.小说中的主人公印家厚一方面受困于现实生存压力下不可企及的物质追求,另一方面又承受着物质生活困境所带来的精神折磨,这使他在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无可避免地走向沉沦境地.而面对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这种人生困境,印家厚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挣扎努力,只不过相对于日常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强大惯性来说,这种挣扎终究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八十年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重返"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对"八十年代"小说革新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创作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在启蒙和革命文学话语中被批判、被改造、被拒斥的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成为汪曾祺小说中合理、合法、肯定甚至颂扬的对象。同时,汪曾祺小说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开启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唉……”我一进门就垂头丧气。因为今天家庭作业又有讨厌的作文题。  相似文献   

5.
女性向是一种将女性定位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文化类型,由女性网络社群提供技术支持的她江湖文学场使女性向阅读成为可能,其建构了一种相对女性化的阅读接受机制,在一定意义上化解了私人化写作时期看与被看的文化尴尬,呈现了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某种新症候,并在类型化书写与反复出现的过程中影响到了公众的社会性别认知。  相似文献   

6.
成长的烦恼     
“成长”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字眼,宛如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因此,成长的过程中,喜悦与烦恼在不经意问给成长的路途上烙上了一个又一个的脚印。在我的成长岁月里,生活尽管充满了七彩阳光,但也经历了不少阴云般的烦恼。这烦恼就像是人口的茉莉花茶,让我在口中不断的回昧着,回味着……  相似文献   

7.
池莉的《烦恼人生》被称为新时期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自然被诸多评论家冠以"零度情感"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特征。但如果细加品读,却可以发现其中涤荡的缕缕情丝。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是位饱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儒化 ,而又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一代国学大师 ,身处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 ,从文化价值层面着手 ,由对康德、叔本华哲学的信奉到以实证科学的精神对其责难 ,孜孜以求既“可爱”又“可信”的“真理” ,希望困扰他的“人生之问题”得到解答。然而事与愿违 ,哲学使他陷入两难的困境中 ,不得不放弃哲学研究 ,走向文学寻觅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茶企要发展要壮大,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形形色色的“烦恼”,每个时期的“烦恼”的轻重、大小、类型也都各不相同。然而,纵观中国茶企20年来的发展情况,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矛盾、茶叶安全卫生问题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几乎是所有茶企共同的“烦恼”。  相似文献   

10.
池莉的《烦》和《冷》都是当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而且后者似乎更能体现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写作立场。两篇小说皆把观照的目光集中在底层世界,叙写了凡俗生存的个体无奈和尴尬。本文试从"凡俗生命的无尽人世烦恼"和"凡俗生命的恶劣气候烦恼"两个方面探析了底层生存的真实一面,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世俗情怀和温情悲悯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一位80岁高龄的老太太,最近在微博上“红”了。只要在微博上输入她的名字,相关微博就有近2万条。人们称她为“女版诸时健”,感慨她的传奇人生。2013年12月初,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五届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大型公益盛会,  相似文献   

12.
"雅"和"俗",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审美特质却在东晋诗人陶渊明身上得到了最和谐的统一。他儒道调和的价值取向,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吟诗、品酒、弹琴、读书的生活艺术,以及关注田园,追求冲和自然的诗文创作风格,无不在质朴中透显高雅,在超远中浸润平俗,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雅","俗"并容的审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不仅继承了传统儒家公利即“义”、私利即“利”,“义”高于“利”的传统,而且发展了传统儒家的“义”“利”观,认为“义”、“利”不仅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个人利益,尤其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的这种“义”、“利”观可以称为“义以为上”的“义”、“利”统一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政局动乱、文化多元的近代,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中国老庄悲观厌世哲学交汇于性情忧郁、经历坎坷的王国维身上,促成了其“人生悲剧”观的形成。这种悲剧观渗透于他的文艺实践中,促进了我国悲剧理论的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此要辨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15.
池莉的代表作《烦恼人生》是批评家阐释新写实小说潮流的重要文本,小说在传统现实主义和先锋写作之间独辟蹊径,借助对匮乏现实和烦恼体验的书写,找到新的文学生长点,获得批评家"现实主义"、"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多重读解,完成了转型语境对新写作选择、接受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宫昀 《社区》2010,(26):16-17
最早接触竹林七贤来自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当时不到20岁的我,确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有《抱憾山西》讲晋商的辉煌,因此后来慕名去了平遥:有《一个王朝的背影》,为清朝某些为我们所不齿的人们正了名:而其中最触动我心的便是初识了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产生于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作为舶来品,"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影响着德国。德国的知识分子结合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特点赋予了"市民社会"以文化的意蕴,使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单纯的经济意蕴,而使"市民社会"具有了"德国特色"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马克思更进一步发展了德语语境的"市民社会",使市民社会含义既有文明意识,又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虽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但透过这些男性形象与对应的女性形象的关系可以看出,池莉自始至终都以女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呼唤男子汉的女性意识增强了男性的角色意识;要求丈夫尊重、重视、认同的意识使男主人公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实、承担责任;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使男人从男性中心幻觉中跌落,自觉地修炼自身、确立自己.  相似文献   

19.
王云岩 《社区》2014,(32):20-20
书法作品在章法上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因此,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总能看到作品中有形断而意连的留自,也正是因为这些留白,才使得整幅书法作品虚实相生、灵巧飞动、神韵天成。如果说书法作品中的留白是书法章法布局中的一种技巧或安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懂得“留自”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凤鸣 《山西老年》2012,(1):24-25
许哲女士,1898年出生于中国汕头,27岁上小学,47岁学护理,67岁独力创办养老病院,69岁学瑜珈,90岁学佛,100岁用功学中文,101岁皈依佛门,被新加坡政府誉为“国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