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户采纳并持续使用移动商务服务是移动商务成功的关键。已有研究重视对用户采纳前阶段行为(初次使用)的研究,而忽视了对用户采纳后阶段行为(持续使用)的研究。本文从使能因素和抑制因素双重视角分析了影响移动商务用户采纳后行为的因素,使能因素包括信任、满意度,抑制因素包括转换障碍。对收集的数据采用LISREL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信任、满意度、转换障碍均显著影响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此外,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显著影响信任和满意度,而转换成本和满意度决定转换障碍。  相似文献   

2.
基于UTAUT模型,引入感知风险、替代软件等2个变量进行修正,构建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检验、多群组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感知风险和替代软件显著负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社会影响对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2)便利条件和使用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便利条件、替代软件、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3)教育在感知易用性对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增强操作的便利性以优化业务办理效率,增强信息的安全性以降低软件使用风险,增强软件的特色性以降低软件可替代性,增强软件的易用性以优化便捷使用体验,从而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移动银行是商业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向客户提供金融信息和交易服务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是当代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与网上银行相比,移动银行作为一种实体银行的虚拟环境更加安全.由于其涉及了更多的无线通信和其他相关技术,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更加复杂.根据信息安全原则,针对移动银行信息安全问题,应进行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WPKI技术等移动安全技术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4.
移动银行是商业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向客户提供金融信息和交易服务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是当代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与网上银行相比,移动银行作为一种实体银行的虚拟环境更加安全。由于其涉及了更多的无线通信和其他相关技术,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更加复杂。根据信息安全原则,针对移动银行信息安全问题,应进行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WPKI技术等移动安全技术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是我国社会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它破坏国家经济生活的良性发展秩序,威胁着人民生活的安定。本文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固然很多,但银行行为失当却是直接相关因素,而银行行为失当又与银行法律制度和商业银行法律制度存在必然联系。恰当规范和约束银行经济行为,能够有效地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碎片时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使用质量、社会认同、情感满足和成本四个基本要素分析了高校用户在碎片时间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构建了研究模型,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了使用质量、社会认同、情感满足与用户使用行为正相关,成本与用户使用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联系实际,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往效率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银行规模研究中差异性问题,使用我国33家商业银行2007—2013年数据,运用Meta-Frontier模型衡量两类群组银行经营绩效的差异。结果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比城市商业银行较接近共同边界,说明其银行规模及抗风险能力起决定作用。从技术效率比较,两群组共同边界技术效率平均值差距不大,我国商业银行平均具有0.9%产出提升的潜力。此外,尝试引入不良贷款/贷款总额、总资本比率、银行总资产、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的比例、贷款的利息收入/净收入、存款市占率等变量,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脑端向手机端迁移趋势明显,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应用客户端(APP),构建应用场景,推广自身APP系统和支付系统,抢占手机端用户。为了探讨消费者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取了感知便利性、感知个性化、感知娱乐性、使用情景、外界影响、感知行为控制6个因变量,建立了渠道转移研究模型,对消费者的手机购物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渠道特有的不受时间和空间控制的便利性是消费者渠道转移的关键因素;商家、广告媒体的推广与促销、周边人的影响也是促使消费者渠道转移不可或缺的因素;消费者的感知行为控制和使用情景显著正向影响渠道转移意愿。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对我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我国现实外汇市场的集中度、参与者、交易量以及进入壁垒等基本因素进程讨论的基础上,强调我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结构呈现出“买方垄断,卖方寡头”的总体特征。在这一结构下,银行间外汇市场内的银行的外汇经营行为是被动的行为,因而市场也是缺乏绩效的。这样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在较长时期内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上市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分析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选取2009、2010、2011年上市银行相关数据,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市银行实现正向盈余意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银行的资本安全性越低,规模越小;机构持股比例越低,利润水平越高;不良贷款变动率越小,越倾向采取措施实现正向盈余意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扩张,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信息的消费越来越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年来, 手机短信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很多人用手机仅仅是为了发送、接受短信。本文以手机短信的消费为分析对象,把手机短信消 费看作一种特有的文化消费现象,揭示手机消费现象背后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2.
网络银行风险状态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网络用户的增加及金融服务的进步,我国的网络银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网络银行系统漏洞、信息不对称以及风险对网络银行业务的高破坏性,使得风险问题已成为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本文利用模糊数学建立影响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诊断模型,得到各项指标对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表现状况的定量诊断方法,从而为改进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过样本搜集与筛选,针对台湾金融企业商标,以碎形分析方法中碎形维度,探讨商标设计特征的复杂度与相似度.作为对企业商标设计分类的依据。研究结果是,以一种数学模型表示商标设计的形态,并且以科学量化的方法分析企业商标,推导出一种金融企业商标设计的复杂度和辨识度资讯。  相似文献   

14.
银行经营活动限制对不同收入国家的公众银行服务利用情况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高收入国家,银行经营活动限制与银行服务利用程度负相关;在低收入国家,银行经营活动限制与银行服务利用程度正相关。研究结果对金融深化下的银行金融资源的配置战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移动通信客户保持及其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站在移动运营商的角度,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移动客户保持要以客户价值保持为核心.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总结了影响移动客户保持的诸因素.以便于运营商实际操作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和客户消费数据分析等方式在某移动运营商的三个品牌客户细分中的调研,对建立移动客户保持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到了各关键因素对客户保持的作用关系,并依此提出对移动客户保持管理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结构与具体情景的作用下,消费赊账经济行动是存在于当前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惯例。对箐口村日常生活中消费赊账现象的考察发现,在实践之中,地缘与情感因素的叠加使得坐商的赊账发生率高于行商。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赊账发生场所一般集中在商店,消费赊账的人群多为青壮年群体,赊账的表达则可分为主动表达和被动表达两种形式,赊账的内容与日常消费品有关,一次性赊账的数额最高一般在150元左右。以此可见,乡村经济场域中的消费赊账是一种生活型经济行动,是在"互惠"支配机制作用下的实践经济。  相似文献   

17.
随着3G和4G的商用,移动支付也随之到来,如何根据用户消费习惯引导移动支付的使用,培育移动支付生态,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是关键。本文根据移动支付的特点,结合访谈,从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社会网络三方面分析了用户移动支付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用户移动支付习惯成因模型,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amos17.2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为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建构亲密关系与接入社交网络的代码,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青少年会在社交场合选择使用手机作为自我隔绝的一种途径,造成“在场的缺场”,却与外部空间的他人产生认同。手机虚拟社区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社会认同的实践过程。青少年借助手机消费来表达和传递意义,表现其生活方式,建构身份并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但他们容易被消费欲望所俘获,从而导致自我认同的感官化和肤浅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汇票作为影子银行规模的代理变量,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比率构建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基于2009年一季度至2017年四季度共36个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规模的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有负向冲击,且影响越来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府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银行应创新进行表内业务创新,规避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