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泰戈尔1924年来华引起的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次论争为中心,依据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这次误会产生的前因后果,探讨了这次论争与当时正深入开展的新与旧、中与西文化论争的内在必然联系,进而提出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文学这个中外文化、文学交流中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泰戈尔是自然美的热情讴歌者,被誉为是大自然的情人和诗人。他认为自然是全美的,自然与美是同一的。自然之美体现为一种和谐之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一种包含矛盾、对立、多元的宇宙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和谐。这种和谐的原因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时刻存在着的神秘的力量。自然美是现实美与超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在年逾六旬之后开始绘画,在13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两三千幅作品,他的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其画作神秘晦涩的风格、幽暗混沌的色调,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痛苦、嘲笑、怀疑、挣扎,引发了对作品含义的争议,以及对泰戈尔诗歌与绘画孰优孰劣的论争。根据泰戈尔对艺术的理解和论述,诗歌与绘画均是其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现手段,二者都是泰戈尔充沛的创作生命力的体现。诗歌的优美,与画作中的痛苦并不矛盾。从整体来看,二者都是符合泰戈尔"和谐"与"美"之标准的、具有韵律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侯传文 《东方论坛》2005,22(4):18-22
和谐是泰戈尔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体现了他的审美价值观.泰戈尔诗学和谐论不仅主张作家、文本、读者等文学内部各要素的和谐,而且推崇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等文学外部因素的和谐,其美学基础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样的诗学和谐论具有深厚的传统哲学基础和东方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对“情味”的执著追求贯穿于泰戈尔一生的文学创作和诗学思考。他继承了印度古代味论诗学传统,又对其作了现代性的阐释,强调“味”是人的心灵与外在真实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审美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具有主客观统一性。情味在泰戈尔诗学中不仅具有理论思辨意义,而且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显示了东方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活力。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的思想与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大相径庭,使他对现代主义采取了总体拒斥的基本态度;然而,由于共时性的影响,泰戈尔创作中也表现出现代主义因素,包括人性异化的主题,象征、神秘、荒诞、内向化的艺术表现等;同时,泰戈尔对叶芝、艾略特等象征主义诗人表示赞赏和认同,并在反对忠实地记录外部事实、致力于探索心灵的最高真实、追求语言的暗示力量和韵律的创造性力量、重视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强调诗的客观性和诗人感受的普遍性等方面,与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诗学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戈尔的早期欧洲崇拜者"裹挟"了西方批评者,一战中西方帝国主义的残酷暴行又对泰戈尔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他在西方国家演讲时,要求西方多重视东方思想。可是,当泰戈尔在中国演讲也遵循这一思路的时候,那些想要改造中国的激进派面前就出现了一些传统保守派。这就势必会导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觉得与保守主义者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在20岁时写了<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一文,对中国人民深表同情.1924年的访华,打通了几近闭塞的中印交流的通道,并在国际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学院,促成了谭云山成为现代玄奘.泰戈尔坚决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痛斥日本无耻文人野口米次郎为日本侵略辩护的无耻行径.这些都源于他的大爱思想.泰戈尔的大爱思想是他热爱中国的思想根源和中印世代友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笔下中国形象的生成和演变,可概括为想象中国、阅读中国、展望中国几个大的过程。来中国之前,泰戈尔根据间接了解,既对想象中“富丽的天朝”之古代中国形象寄予了热切向往,又对近代以来“含泪的中国”的命运寄予了深切同情。以来华后的所见所闻为基础,泰戈尔对中国这一巨大文本进行了现实阅读和接受,有对自然风物较为客观的描述,有对中国这一人文乌托邦的钦羡和赞美,也有对处于现代转型期中国的洞见与误读。在欣喜与落寞的双重心境下,泰戈尔对中国的未来进行了倾情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湛秋 《社区》2008,(26):18-18
在喜玛拉雅山的另一端,那个叫印度的国家,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披着神奇、美丽,甚至不可探测的面纱。因为它曾是我们的“西天”,是中国人朝圣取经的所在,是信佛者和幻想者灵魂超脱的天堂。  相似文献   

11.
中印贫困现象与反贫困实践的经济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经济学理论探索中印贫困现象与反贫困实践中存在的不同内在机理以及不同运行规律,以期为中印两国政府进一步消除绝对与相对贫困,制定切实可行的反贫困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印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是现代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于能够量化的指标,包括服务贸易的描述性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作为分析工具对中印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进行了现状分析及动态分析;同时对影响两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比较。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与印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新的服务贸易转移的机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历史地位,我国需要采取措施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作为重点培育产业。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与阿根廷女作家、翻译家维多利亚·奥坎波的历史交往是印度和西班牙语文学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并对各自的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忘年情谊既是精神之恋和世俗之恋的融合,也是东西文明对话的真实体验,涉及到语言、文化和性别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泰戈尔与奥坎波的跨国情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需要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的投资空间;而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并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背景,因此双边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友好合作平台,智库合作在其间发挥着润滑剂和推进器的作用。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可忽视的大国和中国最重要的邻邦之一。中印智库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印智库合作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双方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人文交流迈向深入、智库高端人才集聚、权威意见需求迫切;与此同时,也需应对来自第三方力量和不确定因素冲击、制度化约束和独立性缺乏、国际影响力话语权较弱等带来的挑战。提出通过强化政治互信交流、着力培养智库国际影响力、共建共享学术平台及研究成果等发展对策,推动中印智库合作可持续发展,营造两国智库间的友好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和我校郁龙余教授为《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一书以“对话”方式所作的卷首语。季先生虽已94高龄,而且住院疗养,但仍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日可写2000字。在这篇《对话》中,他重申了自己的一些基本观点,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真知灼见。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当代思想学术重镇的堂正和深厚。本刊征得作者同意,予以全文刊出,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软件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与印度软件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极具特色,且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无论在历史文明、人口规模,还是在经济体制等方面都极具有相似性。从中国软件业的现状出发,基于与印度软件业比较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我国软件业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的宗教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苏非派哲学的影响,两者在对神的理解、对神的体悟以及敬爱神的方式、具体途径、追求目标等方面有类似点,从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及相关论述可看出,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泰戈尔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