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客体即从抽象性理解、还是从实践即从现实性理解人的本质和属性,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与旧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理解的根本性缺陷,是不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和属性观"问题。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根本转变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人的属性"等概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科学地解决人们"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完善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将实践这一重要范畴引入美学,并依此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最重要的还是看其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诞生是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改造”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扬弃”的中介环节,他对实践范畴含义的理解及阐释,也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到唯物再到辩证唯物的成熟发展过程。马克思既看到了费尔巴哈比黑格尔正确的地方:唯物主义的感性对象性原则;又看到了黑格尔比费尔巴哈的深刻和高明之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作用,即人们通过意识和实践创造对象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继承黑格尔唯心主义劳动观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唯物辩证科学实践观。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其他中产阶级哲学实践观的根本区别点应当明确:其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着直接现实性;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普遍性。进而可以总结其实践观至少具有如下具体规定:第一,实践是“革命的”活动;第二,实践是具有“批判意识”的活动;第三,实践是辩证的运动发展过程。基于以上论述认为,不能将存在论、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给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首先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路线,开创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新领域,为后人们做出了表率。一、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是这样理解的马克思总结了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缺陷,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即强调人类生活实践的伟大作用和世界观意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们也遵循伟大导师的表述,把他的新世界观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纵观马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是它的实践思维方式 ,它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向人本思维方式再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 ;实践思维方式的客观根据在于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 ,它具有建构马克思的整个新世界观理论、评价和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建马克思的逻辑基础的性质 ;实践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规定和客观根据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其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教育研究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中扬弃了西方哲学关于真理现实性问题的争论,通过新实践观在根本上突破了观念形而上学的藩篱,解决了"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的难题,在本体意义上消解了传统哲学中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基于实践本体的新唯物主义,以真正的现实性消除了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幻像,而且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的直观性。马克思真理现实性的思想显示他真正找到了由抽象的观念世界回归感性世界的哲学道路,不仅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而且比现象学、解释学等思潮更早、更彻底地开启了在生活本身中寻找真理的哲学变革。这一崭新的现代哲学视野应当成为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点。  相似文献   

7.
试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马克思实践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并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点进行阐述,指出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以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的错误思维方式为契机,内在地揭示了科学实践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为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在唯物史观的一系列主要原理中得到了验证和运用;“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当代通俗表达,也是推进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扬弃了旧哲学思考世界的方式,从实践的内在矛盾中来理解和把握整个感性世界。从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出发,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观必须坚持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现状不断变革、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一体。这一解读科学社会主义观的视角为当前避免对马克思教条化理解、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既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体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是哲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它同旧的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观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弄清二者的联系及其本质区别,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从客体理解,还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理解为传统哲学的"符合论"真理观、认知真理观和"绝对的真理观",其缺陷是不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问题,陷入了"只见知识,不见人"的错误之中。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就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生成根基、形成机制、发展机理、真理的证明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过程性。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具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根本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真理的属性"等概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解决人们"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两次超越 ,试图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观的新问题加以研究 ,而不寄希望于仅仅从重复经典作家的原有见解中寻找解决之道。在考察历史中确定实践的本质 ,同时又说实践进一步规定了历史。希望通过当代视野的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 ,从世界普遍交往的高度 ,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实践观。  相似文献   

13.
评实践核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有的学者却由此而提出了实践范畴是全部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核心的观点,即实践核心论,实践核心论有四种表现形式。实践核心论的实质是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明确宣称他是唯物主义者,他一贯坚持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就是否定唯物主义,就是否定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核心论是歪曲和膨胀了的实践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核心论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本不相容,实践范畴是中介范畴,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日益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的理解,即新唯物主义是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重新客观理智地审视了人和自然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对人和现实世界关系的实践性把握和回答中确立起“问题在于怎样改革世界”的崭新的科学世界观。这一新世界观的崛起克服了以往哲学的重大缺陷,实现了哲学思想史上的一场划时代的伟大变革。所以,科学的实践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又是全面认识和理解新唯物主义哲学批判性、革命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一种新的实践观思维方式,并建构了他们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从历史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反思世界现代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主要内容在于以现实的人的发展和解放为核心对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基本动力、过程特征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反思。在世界掀起全球化浪潮的今天,它无论对人们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还是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既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合理性超越,又实现了对它们的积极扬弃(即将其中蕴涵的唯物性和能动性引入自身),指明了新唯物主义与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区别,精辟地阐明了他的新哲学的实践原则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实践本质。如果用“唯实践主义”代替科学实践观,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诠释成“实践主义”,那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而是倒退到了他已经抛弃掉的旧哲学上去,对之作了退行性理解。  相似文献   

17.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这一指称表明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实践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主要探讨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实践概念在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论》这两种语境下存在一致之处,但在范围、功能、地位上也有明显差别。理解《实践论》中的“实践”必须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转变的历史过程.在他早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时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异化观,一种是处于费尔巴哈派阶段的人道主义异化观,一种是从人的历史存在、人的实践出发产生的异化观.我们要以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时期的马克思的异化观来正确理解异化概念,理解异化产生的根源和消灭异化的历史条件,不应该以马克思还处于费尔巴哈派时期的人道主义的异化观来理解异化.  相似文献   

19.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著作经典 ,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哲学方法论范畴 ,劳动只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一个因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时具有价值方法论的意义。这样才在实践观上具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对以往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扬弃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狭隘的形而上学实践观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实践观的歪曲,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共同症结。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终结形而上学实践观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