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文是晚清寓华传教士为吸引中国人关注基督福音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在晚清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万国公报》也采用了这一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万国公报》不仅引起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关注,并在他们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征文不仅是《万国公报》稿件的重要来源,也是其在晚清社会具有影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晏杰雄博士《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致力于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专题性和系统性研究,其立意高远,见解深刻,新意迭出,对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著作闪耀着独创性的思想光芒,其中爬梳整理的大量珍稀资料,也为以后的长篇小说文体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芙蓉风》1999年出版以来,《文艺报》已作过专版讨论,著名评论家曾镇南在此次讨论中发表了《几摩红楼,别是一楼》的评论文章,给予极高的评价,作者郑君华从60年代中期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时就立志创作并开始构想《芙蓉风》这部被评论家认为“有《红楼梦》韵味”的作品,30年磨一剑,缍在世纪末奉献出这部沉甸甸的长篇巨作。  相似文献   

4.
张资平的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曾经长期被现代文学界称作"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其实,这并不合乎历史事实。沈阳出版的《盛京时报》前此就已发表了穆儒丐的白话长篇小说《女优》、《梅兰芳》、《香粉夜叉》,以及冬斋的白话长篇小说《糊突谈》等。这几部长期被人忽略的作品,其水平绝不在五四以后逐渐成熟的不少白话长篇小说之下。因此,我们虽不敢也无意断言它们才是最早问世的所谓"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但是,这顶"桂冠"也决不该归属于《冲积期化石》。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刺激了人们的物欲、成就欲、性欲。莫怀戚的长篇小说《经典关系》,是一部真实展现了中国现代城市市民欲望膨胀状况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为1932—1935年上海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文学期刊,在坚持非同人立场的同时,又总体向左倾斜,故不看好自由主义和右翼作家的长篇小说。在传播接受左翼文学创作时,《现代》的传播接受者们着眼于作品的题材意义、阶级立场和创作思想,放逐对小说艺术的构思、审美价值的探讨,显示了很强的现实功利性;对于自由主义作家的作品,也以作者在文本中所展现出的立场、态度、方法作为评判的标准,以阶级论作为审视的标尺,认为作家的作品并不合乎时宜,接受呈现错位;对于民族主义作家及其作品,则演绎为文艺上的相互责难与攻讦,文本的政治视角被放大,主题与艺术价值被曲解,误读也就在所难免。这一传播接受生态反映出左翼接受者们在小说传播接受的过程中为争夺文学话语权所表现出的功利性与现实性,而非文学审美意义上的传播接受。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本是说唱活动的底本,该长篇小说是在说唱艺术中生成的一朵奇葩。《金瓶梅》说散本是从词话本发展来的,尽管发展过程中做了许多删削改动,但说散本中仍保留了大量的说唱艺术成分。说唱艺术成分的存在,使《金瓶梅》文本(包括词话本、说散本)具有了别样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生作家鲁敏在长篇小说《六人晚餐》中精心构筑立体的叙事结构,巧妙运用时间轴,深度挖掘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存哲学,满怀爱与真诚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近二十年间的命运选择和情感纠葛,显现了其在长篇小说艺术创作方面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通过梳理鲁敏的长篇小说,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主题的拓展方面,还是在叙事手法的丰富方面,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上越来越用心、用力,其长篇小说也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以她惯有的温情叙述滋养着黑土地文化的写作。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将生态话语纳入文学书写的维度,为我们展露了现代文明入侵下的鄂温克族民俗文化、生存方式以及生态资源等境况,彰显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遭遇的尴尬、悲哀和无奈。  相似文献   

10.
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是一部爱情小说。小说通过潘红霞、“幸福”和拓女子三个人物的各自不同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纯精神上的完美的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作者对理想爱情和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流水》最令人难忘的人物是派出所所长——大头.林域生能用简练的笔墨成功地塑造一个有血有肉、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得力于作家的厚实功力.大头这个人物突破了“高大全”的传统英雄模式,作家大胆地写出英雄身上的缺憾,体现了其对社会与人生、人性与环境、理想与现实的敏锐思想与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2.
明代四大小说各具特色,论场面宏大,《三国演义》首当其冲;论结构特色,《水浒》匠心独运;论人物塑造的灵动可感,《西游记》无愧首脑;论人情事理,《金瓶梅》堪称大宗。《金瓶梅》给予中国长篇文学创作的深度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现实的态度和悲悯情怀展示这两个方面。人情现实主题决定了作品人性揭示的深切,悲悯情怀的彰显决定了作者深刻哲学思想的美学表达。《金瓶梅》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主题选择视域,丰富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文学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吴组缃唯一的长篇小说《山洪》进行评述 ,认为《山洪》从农民的视角写抗战 ,写他们如何克服自身保守自私的传统思维 ,由观望等待到主动投入 ,由消极逃避到积极参战 ,在抗战初期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该小说上半篇以农村生活为主 ,依然保留着作者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而小说的下半篇主要写游击队政工干部进村 ,由于作者没有这方面的生活 ,概念化痕迹严重 ,在结构布局 ,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对话等方面都存在缺陷 ,导致整部小说的不成功。  相似文献   

14.
郑飞 《南都学坛》2020,40(1):60-67
传统的文学研究思路认为,"十七年"时期的文学创作更像是20世纪40年代"讲话"精神的拓展和深化,知识分子及其主要栖居地的大学较少进入作家视野,相应的研究也较薄弱,但实际上,当时大学题材创作并不是完全绝迹,只是力量太弱而被人们长期忽视。以"十七年"时期出现的两部影响较大的大学题材长篇小说《红路》和《勇往直前》为例,两部作品不同的表现视角代表着当时人文知识分子不同的价值取向。《红路》所讲到的故事、所塑造的人物更是根据政治需要而作出的简单图解,扎拉嘎胡这种对"红色叙事"的主动认同,实际上代表了"十七年"时期一大批作家的心态。汉水的《勇往直前》一改同时代的《红路》对时代主潮的自觉认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描绘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大学活动上,凸显了知识分子对于外界政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于个人意志的听从。总之,作为当代文学大学题材长篇小说启蒙阶段的代表性作品,《红路》和《勇往直前》称不上完美,但考虑到时代因素,这些不足之处似乎也可理解,而从另一角度说,这些不足也可算作其某一方面的艺术特征,同时,这些不足也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和进一步开拓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16.
《旅行杂志》是中国第一种旅行类杂志,其创刊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文化和普及旅行。在创刊的二十余年中,杂志从未间断过发行。杂志具有倡导性、时代性、社会性及学术性等四个鲜明的特点,其蕴含的信息为旧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王汶石以“短篇小说作家”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59年创作的《黑凤》是王汶石从短篇小说向长篇小说进发的一次尝试。小说所写故事发生在1958年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历史时期,表达了特定时代的思想精神内涵,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除受到当时社会政治运动和文学普遍风气的影响外,在小说写实的笔墨和叙事的缝隙中,也潜藏着历史原生态场景和人生内容,比作家主观预设的单一主题更为丰富复杂。王汶石早年曾有宏伟的长篇小说创作计划,因外在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思想艺术局限,致使王汶石与杜鹏程、柳青一样留下了长篇小说的“未完稿”,也给后人留下了英雄豪杰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慨叹。  相似文献   

19.
萧红用本真、素描的创作反映东北社会的现实,展现她对国民灵魂的思考,尤其是将东北地域文化的劣根性加以展示和批判,以此来挖掘东北人身上存在的弱点。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东北农民众生图,并为他们病态的灵魂唱着挽歌。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宪政问题提出以来,梁启超较早地注意到宪政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离不开相应伦理德性的支撑.他主张应改造、重塑国民传统德性,为传统政治的现代转型奠定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