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04-109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定义了"美国梦"。"美国梦"既反映、影响了美国的心态和文化,也是美国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E.L.多克托罗在《拉格泰姆时代》中通过三位主人公的遭遇浓墨重彩地叙写了"美国梦":白人女子通过经济独立、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格,实现了"美国梦";贫贱的犹太移民转型为电影大亨,其"美国梦"亦成功实现;物质上已然成功的黑人音乐家奋起反抗社会不公,却终被种族主义者枪杀,其"美国梦"彻底破灭。主人公们"美国梦"的实现或被摧毁,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诠释和回应了亚当斯对于"美国梦"的定义,同时表达了多克托罗对"美国梦"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国的祝愿。  相似文献   

2.
《尼克男孩》是202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以吉姆·克劳时期美国南方佛罗里达州的尼克学校作为叙事焦点,将历史事件推入想象的空间,运用戏仿、哥特元素等还原其奴隶制政治的本质.同时,作者借吉姆·克劳政治隐喻当代美国政治格局,批判了当下动荡分裂的社会现实.小说主人公黑色"美国梦"的实现也对当下"白人至上主义"政治气候形成反讽,内嵌着作者对当代政治话语和权力运作的诘问.  相似文献   

3.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隐含的矛盾也成为美国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美国梦的开端、发展、演变、破灭和回归都被形象地记录在了美国文学之中。在文学视阈下,美国梦被形象地阐释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综合体。美国梦拥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梦想的急剧膨胀和"平等"这一梦想基础的不真实性最终带来了美国梦的破灭。但这只是物质层面美国梦的破灭,体现美国精神、追求精神信仰和自由的美国梦依旧是美国人民难以释怀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悲剧>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最成功的小说.本文从作品的社会悲剧,凡人悲剧,以及"美国梦"悲剧三个层面来说明<美国的悲剧>正是"美国梦"的破灭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5,(11)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以厚重的社会责任感,直观临摹并镜面呈现了从实证出发与实用融合,再现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美国梦"内涵的逻辑演进与幻灭的真实面相。"美国梦"的破灭折射出的是"恒久的不可知的力"对人的控制与异化,但究其根源,"恒久的不可知的力"既非恒久也非不可知,实为资本逻辑无限演绎的结果。在对待"美国梦"的内涵与破灭根源的问题上,还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6.
张计连 《理论界》2013,(12):150-152
彼得·凯里在《他的非法自我》这部小说里,不再是写澳大利亚人如何向往和憧憬美国式生活方式的“美国梦”,而是通过两个美国人流亡到澳大利亚的经历来反映20世纪60一70年代美国的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以及美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同时这部小说也反映了澳大利人历经各类“美国梦”之后,其文化认同的加深和巩固。  相似文献   

7.
阿瑟·米勒创作的《推销员之死》一剧通过主人公威利·洛曼一生追逐"美国梦"的实现到幻想的破灭,成功地塑造出一位美国普通推销员的悲剧一生。本文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性格、家庭成员以及社会经济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充分展示出"美国梦"这一神话的幻灭。折射出他盲目追求美国梦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他个人和家庭关系的一出悲剧,更是一出美国现代社会和美国社会中所有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盖茨比--美国梦在"爵士乐时代"的化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本文通过分析"爵士乐时代"的代表人物盖茨比的梦想同美国梦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表现形式--富兰克林精神和西部拓荒精神--的密切关系,论证了盖茨比的梦想实为"爵士乐时代"美国梦的化身.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8年美国新一任总统大选的揭晓,巴拉克·奥巴马以较大优势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这不仅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诞生,而且也反映出美国人民对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使国家摆脱困境并渴望拥有美好未来的一种选择.奥巴马当选后将改变前任总统布什在外交政策上的许多做法,尤其美国的亚太政策,将会有许多新的变化.新政府将走一条"国际协调主义"外交中间路线,即全方位多边外交,以实现他在竞选时所倡导的"美国梦"及"新美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美国广告对美国梦双重性的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会不同时期都有具代表性的广告实例 ,这些广告实例是代表美国社会与文化价值的“美国梦”及其双重性特点的折射 ,有助于人们对美国的多元化社会特征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艺术,指出菲茨杰拉德采用了把地志空间并置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地志空间的差距和象征意义,盖茨比所在的社会空间注定了他无法实现他的美国梦,作者所使用的"并置"、"重复"、"闪回"等文学空间的手段,在人物刻画、主题的表达和深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美官方语言中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国家角色定位和思维定势,如中国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历史的联想思维,而美国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抽象的理论思维.美国在人权问题官方语言的表述上体现出了美国历史上的"美国超越论",是"美国梦"理想主义抽象思维在外交政策上的延伸,也是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国家角色的体现.而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看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反对外国入侵的历史观,也是中国作为第三世界中负责任大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角色的集中体现.卡特总统的著名人权外交演说与中国的人权报告体现了两国在国家角色、思维习惯和地位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到美国去!到美国去!》这部小说主人公伍珍为实现“美国梦”在美国奋斗经历的分析,展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努力适应环境、在中美两种文化碰撞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况,着重表现了在美华人在两种文化、两个世界之中的困惑、无奈与挣扎,以及少数族裔在美国主流社会漫长的文化兼容与互补中所经受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其成名作《伙计》这部小说中 ,成功刻画了四对父子形象 ,从而表现了莫里斯美国梦破灭和弗兰克在生活的苦海中寻求灵魂的赎救这一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娜 《理论界》2015,(3):112-117,48
本文通过对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中"美国梦"的产生、幻灭、更生的粗略梳理,阐述作家以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某种生活的意义、反省并且致力于修正这种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有着与"美国梦"不同的特定的内涵,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史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中国梦",它们构成了"中国梦"的前身。"中国梦"的适时提出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深刻的内涵和意蕴,有深远的社会和世界影响,值得我们深入进行比较研究。美国梦的终极目标是个人成功,核心内容是"白手起家",其产生和实现的土壤是美国精神和美国制度,三者交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中国梦与美国梦产生的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内涵和意蕴有着国家之梦与个人之梦、国家基点与个人基点、国家意志与个人愿望、国家建设与个人奋斗之别,两者实现的主体和条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较告诉我们:个人国家都要有梦想,要追求成功。美国梦有不少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人更要超越美国梦,追求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小说都是费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继承了<冬天的梦>的主题、人物形象和创作艺术,也是反映"美国梦"幻灭的主题.德克斯特和盖茨比分别追求两个金姑娘的梦想最终都破灭了.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大量色彩,象征虚无缥缈的"美国梦".黛西的个性和遭遇也颇像裘迪的.但是<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的是美国梦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手法和文章的结构方面都有创新,它的写作技巧更成熟,结构更严谨,表现手法更富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意义的来源与存在方式一直是解释学领域内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之一。美国学者赫施坚持将对于客观意义的诉求置于对作者意图的询唤过程中,而在他的理论中,作者身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阐发与建构:首先,作者意味着立足于语言性文本的"言说主体";其次,作者充当了某种独特的"意欲类型"的传递者;再次,作者的表意行为还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型"的引导之下。通过上述充满张力的理论建构,赫施体现了在"作者之死"的时代背景下重估作者价值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探讨了性爱、家庭、婚姻和宗教等问题.把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兔子"四部曲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的创作初衷,指出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容量使得它堪称研究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断代史",认同作者宣称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