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期刊半衰期一般指的是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是用来评估期刊老化程度指标。从广义上讲可分为期刊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本文基于国内外数据库(CSSCI,JCR)对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进行分析评价,比较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影响因子进行回归分析验证相关程度,揭示期刊被引半衰期在文献计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同学科期刊之间影响因子差别很大,多学科期刊由于刊载各学科论文比重不同,其影响因子的变异使比较工作更加困难。为相对公平、公正,在多种探索基础上,对高校文科综合性学报,采用他引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广度和被引半衰期分别乘以0.85、0.1和0.05的加权处理,并采用3年加权值与相应他引影响因子3年数进行比较,结果相对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学位中心学科评估论文查询系统,以机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被引率、机构影响因子、机构h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40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了各机构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期刊评价新指标及实证研究——期刊贡献值与贡献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引文分析方法构建了一对新的期刊评价指标,期刊贡献值(JCV)和期刊贡献因子(JCF),并对2009年JCR(科学版)收录的7 387种期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JCV和JCF排序结果与学术界的定性评价比较吻合,名列前茅的期刊均是各学科的著名期刊,且以原创性期刊为主;新指标对期刊被引量的突然变化反应相对平稳,且能抑制过度自引提升排序的现象;新指标虽然采用影响因子(IF)表征引用价值权重,但并不偏向于高IF的期刊;相关性研究表明,JCV和JCF有很好的自洽性。  相似文献   

5.
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但单纯依靠该指标对期刊进行学术评价有失偏颇。文章从影响因子的定义出发,对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客观因素中,学科间差异和统计时段的影响无规律可循;综述类期刊和综述性文章比重大的期刊影响因子普遍高于其他期刊;期刊的刊文数量和作者数量越多,影响因子越大;统计样本越多,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主观因素导致的期刊影响因子增大不能体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对期刊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时,如果以“他引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或将影响因子作为目标函数,他引率和扩散因子作为约束条件,从而优化出评价指标应该更为客观与公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CSSCI数据库中2000-2007年间被马克思主义论文引用的数千种图书的数据进行统计,遴选出被引频次较高的图书105种,其总被引频次占数千种被引图书的总频次的三分之二.将这些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具有较高影响力图书分成领袖著作、历史文献与政治资料、学术著作三个类别,分析比较不同类别的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产生的影响,阐明图书在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中的地位与贡献,藉以正确评价图书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术传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4-2006年CSSCI中的39种艺术学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两项指标分析艺术学期刊的及时影响能力和学术价值.在对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时,本文又将其分割成总体引用、其他期刊引用和本学科期刊引用三个子指标,通过加权得到最终评价值,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8.
近期公布的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版)显示,《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计量评价指标又取得可喜成绩,数据和排名稳步提升: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570(去年0.550),增幅3.64%,在影响因子学科平均值下降,增幅为负(-2.35%)的情况下,实属不易;影响因子排名第41位(41/632),较去年(45/631)前进4位,并且连续3年进入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期刊前50;总被引频次726次(去年633次),增幅14.69%。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4-2006年CSSCI为数据来源,选取政治学期刊中近百种较为优秀的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两项指标数据的比较分析,来揭示政治学领域期刊的学术内涵和学术影响.本文还根据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指标数据,对政治学期刊的层次进行划分,希望引导政治学期刊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有非常大的变化,从相差数倍到相差上百倍。为探讨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有如此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使期刊影响因子既能体现学科内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也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学科期刊之间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差别,本研究结合JCR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学科内期刊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随着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比较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没有多大意义;对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改进方法较好地消除了期刊影响因子对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强烈依赖关系;改进的影响因子更客观、更有效、更合理,不仅能有效地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而且也使不同学科之间期刊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合理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护理期刊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003年引证报告中统计得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2个主要文献指标值,结果护理期刊影响因子高于我国科技期刊文献指标值的平均水平,而平均引文数低于平均水平。指出统计源护理期刊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但与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和国际同类期刊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期刊只有不断改进措施,提高作者、编者引文意识,才能使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没有反映中国经济的增长强势。我们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建立中国股市季度收盘指数冲击模型,反映宏观经济、股市扩容、业绩成长、利率变动与股票指数间的数量关系。模型具有动态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利用模型分析近阶段中国股市,股指波动是多种因素直接冲击的结果,在其它因素相对稳定时,扩容冲击起主导作用。为此我们必须确保新股的质量,严格股市的进出机制,找准股市的战略定位,尤其要严格控制扩容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的重要依据 ,是期刊被引证情况的定量表示 ,总体上能够反映期刊的相对影响。但是把它作为期刊评价的唯一衡量标准 ,也有其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 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的定性定量分析 ,阐述其存在的弊病 ,并分析影响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测评的诸多因素。最后还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诸如 ,采用以影响因子为主的多种指标体系 ,对于半衰期不同的期刊选取不同年限的影响因子指标等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几点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学术期刊的质量虽是一个多重的概念,评价目的不同,使用的指标也不同,但是,引文分析是研究学术期刊的利用率和相对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此项重要应用是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测定及评价,目前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已成为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我国实施学术期刊精品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培养高水平的编辑人才,选用学术质量高、创新性强的学术论文,缩短发表周期等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8种林业类高校学报2003-2010年载文量与内稿率变化的统计,分析此类学报目前稿源的组成变化情况;对载丈量与3年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内稿率与3年影响因子之间作相关分析,探讨稿源变化趋势与期刊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影响因子作为量化指标用于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有较高的合理性.但它受到诸多非质量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更适用于同类高层次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对低层次期刊的适用性较差.在统计源筛选严格、具有权威性的引证报告中,影响因子位居学科前列的学术期刊,所刊发的论文整体质量高,但这不完全适用于具体的单篇论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009年的载文、作者、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刊9卷的平均刊容量为21.25篇/期,年平均出版时滞为148-226天,作者2620人次,作者合著率76.60%,作者单位分布在21个省(市),高等院校作者数占作者总数的66.73%。2002-2009年的影响因子名列全国8所高等林业院校学报前4位。由此可得出该刊拥有水平较高而稳定的作者群,在林业科学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其他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后,在国外一些媒体别有用意的鼓动追捧下,国内一些经济界人士滋长了种种急躁的民族情绪,大大背离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不利于我们的“稳中求进”新方略.30多年的持续高增长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的平衡互动发展,放慢经济增速,才能克服亨廷顿悖论,才能有效防止大量社会效益从“木桶”的短板处漏失,才能使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一个具有资本、劳动力和能源消费作为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 利用2001—2010年期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检验了中国省际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 并进行了相应政策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各省份的资本增量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减少或者放缓资本投入势在必行, 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乃是大势所趋;劳动力增量能够带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但阻碍了西部等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 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仍需加快;能源消费增量有效促进了中国大多数省份的经济增长, 节能政策需谨慎对待或者差别实行。  相似文献   

20.
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科技期刊评价的两个重要的指标。对其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科技期刊评价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针对生物科学类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指标因素的分析,指出了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科技期刊中,利用率和学术价值较高的重要期刊的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