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与山西高平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高平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23至25日在高平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广西、四川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70多位参加。炎帝、黄帝和蚩尤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都深受后人尊崇,历代祭祀不绝。炎帝因与上古农业有密切关系,在北方和南方都有传说的事迹。历史上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的上党地区就有许多传说遗迹和后人纪念所建的古迹,今高平市北的羊头山和郊区不少乡、村都保存有传说遗迹和有关建筑,如羊头山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穀畦"、"耒耜洞"、"炎帝陵",中庙村的"炎帝中庙",故关村的"炎帝行宫"等等。现将研讨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再论朱襄氏     
朱襄氏是上古时期重要的部族与部族首领,是瑟与六书的发明者。朱襄氏文化,是礼乐文化的源头,精神文明的最早贡献者。朱襄氏部族存续的时间历经伏羲时代与炎帝时代,与伏羲氏、神农氏关系密切,朱襄氏与神农氏为有血亲关系的部族,朱襄氏是炎帝系统中有影响的先帝之一,在这两个时代都曾袭以"伏羲"与"炎帝"之号,其活动中心与终葬地在今河南柘城,柘城作为朱襄氏都邑与陵寢之所在,值得珍惜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3.
炎帝又称炎帝神农氏,“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先于黄帝的中华民族又一始祖。由于炎帝生卒在五六千多年前的传说时代,没有文字记载,其生卒地的问题众说纷纭。近年来,对炎帝巡游南方积劳成疾,终寝湖南茶陵即现在的炎陵县(古茶陵包括炎陵)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对其出生  相似文献   

4.
<正>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之一。因其以火为记,火为赤色,故又称赤帝。人们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也是由炎帝神农而来。所谓赤县,就是赤(炎)帝之县;所谓神州,就是神农之州。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它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我们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具有丰富的内含和突出  相似文献   

5.
《山经》草药地理分布的部族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藏山经>在描述地理山川的同时,详细记载了各山的神奇草药.<五藏山经>草药虽多,分布却不平均,尤其集中在<西山一经>、<西次三经>、<中次一经>、<中次七经>.此四地要么是炎帝部族的发祥地,要么是迁徙地,与炎帝部族的文化渊源很深.<山海经>中有关炎帝后裔的神话,多把人的生命与植物生命相通.炎帝也被尊为神农氏,成为发明农耕、尝百草的祖先神.随着炎帝部族的迁徙,有关草药的知识和观念也流传到各地,从而绘出了<五藏山经>的草药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有逢氏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起源于渭水上游,有一支顺渭水、黄河东迁,一直迁到山东蓬山、蓬莱一带。另一支则由渭水上游,越过岷山而南迁于四川。一、有逢氏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蒋南华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47-152
从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与历史记年有关的历史记载等材料的推算、论证,可以确定伏羲太皞氏为公元前5800年-前600年间的历史人物;炎帝神农生于公元前5080年,卒于公元前4960年辛巳;黄帝的生活年代是公元前4660年-前4550年左右;公元前4550年-前4471年为少昊当政时期,少昊生于公元前4491年,卒于公元前4393年;帝喾高辛生于公元前4428年,卒于公元前4323年,等等.中华文明始于7000年以前信实可靠,决非臆说.  相似文献   

8.
依据屈原《远游》的炎神描述,并对诸多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及古越语等方面的考察研究表明:炎神是神,炎帝是人,屈原笔下的炎神是左丘明笔下炎帝所崇拜的神灵。神农炎帝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姬黄和姜炎都是神农时代之末从炎帝氏族中成长起来的人物。稻作文化及长江文明肇始于南方,迄今已有一万余年,并在八千至六千年前向中原传播。  相似文献   

9.
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文明之滥觞始于炎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我们用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古天文历术及其历点推算、论证,得炎帝神农生于公元前5080年辛巳,殁于公元前4960年辛巳.炎帝神农是七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中华文明史至少有七千年.炎帝神农时代发明创造的文字、八卦、天文历法和稻作农耕、主稼穑、栽五谷、种果蔬、植桑麻、兴茶饮、制耒耜、作陶冶斤斧鉏鎒、织布帛、造舟楫、修台榭、建明堂、制琴瑟、开商贸("日中而市")……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框架和基本体系,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滥觞,为中华文化最早屹立于世界民族文明之林,建起了一座光耀千秋、传承万代的灯塔.  相似文献   

10.
李蹊 《晋阳学刊》2005,(6):13-17
把尧的出生地、事业的发祥地、元子(即长子)的封地和最后的安葬之地这四项相关的历史记载联系起来,做综合地考察,可以确认,同时具备这四个要素的地方,只能是山西省长子县。尧生于长子县、高平县交界处的丹陵(丹朱岭),他继承炎帝神农氏的事业,农业生产和陶器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因而吸引了周围众多部族,其起点正在长子的陶乡。尧把自己的大儿子封于长子县,是因为那里既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事业的发祥地。在部落联盟逐渐强大的情形下,尧沿着漳河西进,并在唐地立都建国,然后向南、向北,统一了河南、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地。在晚年他仍然眷恋着陶这个地方,死后就葬在长子成阳附近的潜山(今尧庙山)。而古籍所载的“尧葬于谷林”之说,正是因为这一带有许多关于神农氏播百谷、尝百谷、教民种植百谷的地名。  相似文献   

11.
由于坐落在天水市秦安县的大地湾原始遗址孕育了最早的中华文明成果,人文初祖伏羲、女娲、轩辕黄帝都出生在天水,人文初祖炎帝神农氏也在天水生息过,在天水为人类走向文明作出许多贡献,所以天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传统认为炎帝起源于陕西,然而在西汉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任何根据。相反,在先秦记载中,炎帝族的活动却集中于山西晋东南太行、太岳之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太行、太岳之间,至今遍布着与炎帝有关的传说和习俗。从地理生态环境考察,此地亦最具备炎帝尝百草、得嘉禾的条件,而其封闭的地理环境,亦是最佳的文明孵化场。因而先秦文献及今民间关于炎帝在晋东南活动的记载与传说,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农业是文明之母,因此晋东南炎帝的传说与祭拜,对于华夏文明探源工作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成书的《黄金史纲》等几部蒙文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曾立奉葬成吉思汗衣物等遗物的一座陵墓,人们称之为成吉思汗"纪念陵".这个记载是史实的反映,还是虚构的民间传说,不仅史籍记载不一,而且有关专家学者的解释也不尽一致.本文以蒙文史籍和蒙、藏民间文学资料为依据,以比较文学母题比较法为手段进行考证,得出了史书关于成吉思汗"纪念陵"的记载并不真有其事,而是一则虚构的民间传说故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炎帝神话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帝神农氏作为农业的恩祖,是神、巫、人的统一。炎帝神话透过人身牛首的形象、养命不死的情结和创造与治世的业绩,传导出延命乐生的农耕文化基调以及对部族首领和文化英雄道德与业绩的褒美,对族祖、业祖、国祖的敬仰与爱戴。当今海内外的中国人犹以“炎黄子孙”的自谓而自豪,反映出神话情结的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腊日与腊八日是中国古代两个不同的节日,然令人往往混为一谈,下面试就史籍所载略加辨析。腊日是起源于我国古代早期的祭把节日,传说起于伊耆之时,(礼记·郊特性》谓:“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伊耆氏,唐孔颖达疏谓是神农氏,但至周时文献上才有关于腊日的记载,《左传·僖公五年》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这里的腊就是指虞国的腊祭。腊条是年终举行的对百神、祖先的感谢祭礼。它或称蜡祭,《礼祀·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大宗,大割,祠于公社…  相似文献   

16.
泰山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泰山,又称东岳,是我国五岳之首,大名独尊的神山,当今誉满中外的旅游胜地。它的传说,史多记载,特别是关于历代帝王封禅之说,自传说时代直至汉唐,上下数千年,不绝于书,那么传说中的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诸帝”及商周时代所封禅之泰山是否就是今天的泰山呢?据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值得怀疑。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现代考古学研究发现,将我们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上溯到6000年,是完全可能的。而传世文献中的伏羲时代,正好接近这一时期。关于伏羲记载的来源,今人多归本于《庄子》。然湖南长沙出土的子弹库楚帛书就有伏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之"氏"就是"伏羲氏"。传世文献中,《系辞传》"记载伏羲功业最著",最为具体。所谓的"伏羲作八卦"说,用现代的眼光看,是说伏羲氏时代的先民发明了易卦,发明了卦画符号。这不但包括八卦的卦画,也包括了六十四卦的卦画,甚至还当包括一定量的卦爻辞。所以,说《周易》的作者,我们离不开文王、周公父子;说《周易》的源头,我们就得追溯到伏羲氏。这是《周易·系辞传》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8.
<正> 西纳家族、西纳喇嘛以及西纳活佛,在青海藏族部落和宗教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研讨他们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窥见青海藏族部落及宗教演变情况之一斑。故我们依据藏文史籍的记载,将西纳家族、西纳喇嘛和西纳活佛的历史简述如下,以求教于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 一、西纳家族的来源 据藏文史籍《安多政教史》记载:“西纳家族属吐蕃四大族姓之一的冬氏。冬氏家  相似文献   

19.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为神农氏。有关他的传说,说法不一。但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炎帝作为华夏民族最早的部族首领,他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他的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分,也有将整个部族的功劳挂到他个人帐上的可能,但是所说的重要的事实比如尝百草,发明农具等,都是可以相信的。第二,炎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就是说,即使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一个让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神,他也内化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因此,当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时,是不能忽略炎帝的…  相似文献   

20.
王文杰 《兰州学刊》2008,(Z1):235-236
成纪是见于史籍较早的一个古地名,传说它由伏羲之母华胥怀胎十二年生伏羲而得名。秦安属古成纪的中心地带,西汉王朝在成纪的中心地带设置了成纪县,县治今秦安县城北三十里之"小坑川"。从各类史籍的记载,从实地调查考证和发现的古城址来看,《旧唐书》记载的"成纪,汉县,旧治小坑川。"就是今秦安县城北三十里之安伏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