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代牙行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行系代客商买卖从中说合的店铺。经营这种店铺或单纯从事买卖中介者、或称之为牙郎、牙人、牙商,或称之为牙侩、经纪。牙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早,到明代,牙行的情况如何?本文即想就此做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化以前的中国城乡市场中,牙商不可或缺。民国时期,政府提倡实业、鼓励商战,牙商得到了空前发展,社会各阶层纷纷加入其行列,使牙商群体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异。同时,牙商为了谋取利益,同社会各界人士构成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进行交易时,几乎所有行业的牙商都有一套神秘的行话和暗语。  相似文献   

3.
吴建伟 《理论界》2009,(6):121-124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染指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徼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微州的文化氛围和徼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以及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条件.从中可以看出徼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华北作为地理专用名词形成于20世纪初。本文通过综述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等学科对华北区域的空间界定,提出区域史界定区域空间,除了遵循基本准则外,还要考虑空间范围的时段性差异和研究对象的差异。同时,从华北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分析了近代华北空间范围的演变,认为区域的临界线愈来愈不清晰,相互重合和渗透为常态。本文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将华北经济区域界定为京津和冀鲁晋两市三省、河南省一部分和内蒙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近代江南市镇和华北市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地区是中国市镇发育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华北地区则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上城镇体系形成较早的区域,但公元12世纪以后,华北的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江南,直到近代华北的市镇不如江南发达。文章从市镇的类型、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研究江南和华北市镇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从市镇的发展情况、市镇的分布格局、市镇的经济功能———功能定位和市场发育等方面研究它们的差异,进而探讨近代华北市镇发展落后的原因,以期为当今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晓晨 《晋阳学刊》2001,(2):110-112
华北抗战 ,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发端 ,也是全民族抗战的起点 ,它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 ,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作为华北抗战局面主要开创者之一的刘少奇 ,他的作用和贡献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同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记述这段历史 ,缅怀一代伟人刘少奇在华北抗战中的光辉业绩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国祥研究员的新著《刘少奇和华北抗战》。这是一部内容丰富、论述精当、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人物研究与抗战史研究并重的学术专著。《刘少奇和华北抗战》一书 ,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刘少奇从…  相似文献   

7.
五月下旬在成都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中,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学者就楚史研究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发表如下(以发言先后为序): 胡厚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从近几年《江汉论坛》“楚文化研究”专栏着,我感到楚文化研究很有前途和希望。楚文化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问题。湖北的商代盘龙城遗址和湖南那么多的商代遗址,值得研究。对于商在南方的情况,商的版图究竟有多大,过去认为就只中原那一带,也就是只河南那一块,现在的看法是大大改观了,了解到商的版图大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研究提出了灵商的概念,并指出当下人灵商非常低下,亟待提高.而要实现灵商高启,又须借助审美以及审美教育,简言之即需“以美提灵”.从个体灵商处在高启时与其审美处于进阶时两者的神经基础及对“高峰体验”、“终极关怀”的感受的对比来看,灵商高启和审美进阶两种状态是类似甚至同一的,“以美提灵”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面临劫掠讹诈、丧命失财、盗卖私售、银钱之虞、官吏勒索、牙人侵渔等风险,明清行商研读律令商书、寻求乡族帮助、夤缘势要庇护、习武或聘镖师、建立会馆公所、结成商队商伴来规避,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社会发展,行商又面临许多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作为日本设在中国最大的“国策会社”,在其存在的近40年间,从各方面参与了日本对华侵略,“一贯是大陆政策的中心”。因而,满铁研究应是近百年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满铁研究中,关于满铁调查部的研究,在日本虽已有相当可观的成果,中国却属于空白。本文主要就“七七”事变前后,即1935年至1939年初的满铁华北经济调查,大致试做些分析,以期揭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满铁在日本经济侵华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说明的是:限于篇幅,本文并未涉及1936、1937年满铁的两次冀东农村实态调查,及其以后的满铁华北事务局调查室(后改调查部)的其他华北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从理论高度提出了"锡商"概念,指出发掘"锡商文化"的重要意义,对锡商的群体价值进行了梳理,对锡商的历史贡献进行了追溯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锡商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概括提炼,从而确立工商文化是无锡主流文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重农抑商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重农抑商驳论孙忠家汉武帝是重农抑商还是重农重商,史家对此已有研究,但论者多认为重农抑商是汉武帝制定财经政策的基点,汉武帝是重农抑商主义者。笔者认为从汉武帝所施行的各项财经政策的实质与客观效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汉武帝重农但不抑商,他是...  相似文献   

13.
1935年的华北事变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西安事变的发生 ,其历史必然性则在于华北事变所造成的中国政局的巨大变化。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一步阐述。指出 :张学良、杨虎诚的历史功绩 ,实际上正是他们适应了政局的变动 ,抓住时机 ,发动事变 ,最后在各方努力之下和平解决了事变 ,从而扭转了蒋介石的对内政策 ,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原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而中原的“商”文化的发展对整个华夏商文明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且有据可查的。中原商文化对整个华夏商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原“商”文化的内涵以及商业理念等方面进一步说明了中原商文化的发展是华夏商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中原商业文化概括为智、仁、勤、俭四个字,指出中原商文化是建设华夏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东北沦陷区文学大体是在 1939年后进入中兴期 ,1941年华北沦陷区文学开始崛起 ,19 44年以后 ,两个沦陷区文坛都逐渐显露出萎缩的态势。① 这一得到学术界认可的研究结论 ,向人们表明这样一个史实 :东北、华北沦陷区文学 ,其发展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 ,但却承担了极其艰巨的民族重任。置身于法西斯专制之下 ,新文学作家们在“不聋而哑”的时代无畏地“不言而言” ,成为延续和发展中华文学的中坚。同时 ,基于政治格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东北、华北沦陷区文学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从文体的运用、题材的选择到创作格局的调整 ,从形式结构到美…  相似文献   

16.
市镇社会变迁是市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尚无研究成果从商会会员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文章以存留至今的华北铁路沿线市镇商会档案为中心,通过对1904—1937年间华北铁路沿线市镇商会会员数量与行业、来源与身份、商会会员与市镇社会变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等多项内容的考察,试图为更深入微观地从市场个体身份以及组织建构来把握区域市场网络和乡村社会变迁这项研究奠定一个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代前期的华北商品市场是内贸型的市场模式 ,鸦片战争尤其是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华北传统的市场格局开始解体 ,商品市场的发育呈现出和传统市场诸多的不同点。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华北商品市场发育的特点 :(1)市场功能进一步深化 ,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2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商品种类增多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3 )与海外市场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成为全国性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5)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重农轻商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传统政策。农业在封建社会居于首要地位,重农是必然的。但是,商业在封建社会对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也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轻商是相对的。除了轻商这基本的、主要的一面,还有不得不重商的另一面,战国时代各家对此有不少论述。从这些论述来看,轻商主要是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以防止过多的人从商或“弃农从商”;重商则是使商业发挥“流通财物、粟米”的作用,以满足生产、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各家中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既要轻商,又要重商;但确有不少人是主张重商的。也有人,如荀子,是轻商与重商两方面都论到的。重农、轻商、而又重商,看起来似乎矛盾,令人不解。特别是人们往往强调轻商的一面,而忽视重商的另一面;或者,明明看到了重商的另一面,却不承认它,仍然解释为轻商。这样理解战国时代的“重农轻商”政策是不全面的。本文试图从战国时代的“重农轻商”思想中,来说明重农轻商而又重商,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社会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不能没有商品经济,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性质,必然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确定了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实体,在实质上承认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近几年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虽然还很不充分,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商  相似文献   

20.
元明清时期,人们对华北水利的认识,经过了比较曲折的发展历程.北方籍官员认为华北河道不可开渠、不可种稻;而江南籍官员则以古今华北个别地方种稻的历史和现实,反驳了华北不宜种稻的言论.到了道光时期,人们对华北水利的认识则比较辩证.桂超万、李鸿章对华北水利的态度,从支持变为反对,根本原因在于清后期华北气候干旱、水源减少,北京粮食供应不完全依赖东南,国家减少江南赋额漕额等.旱作物可能更适合华北的气候和水源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