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亦声字的性质和范围所谓亦声字,是指汉字合体字中主要以声符表义的字.《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所定亦声字,往往以“从某从某,某亦声”的形式来说解形体.如:“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分亦声.”“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这些字历  相似文献   

2.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结构类型之一。《说文解字》注释显示的"亦声字"213个,剔除误释,计有199个。作为表意性汉字的一种特殊类型,亦声字在表达方式上大略可分为意象表达式与语言表达式二类。语言表达式的内部结构关系可归纳为四种: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和并列结构。从字义构成看,亦声字具有会意性质,而...  相似文献   

3.
“声旁有义’作为汉字的一种构字法,历代学者多有阐述,日见其精。本文就声旁有义在训诂与校勤的运用上,试作探讨.“声旁有义”历史观声旁有义源远流长,不仅宋代王圣美创“右文说”,乃传于世。其实,早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已见端睨。综观一部《说文》,从A从P、B亦声的字,不可胜举。如:“亦声”之“亦”,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中说,“谐声之字,半主义,半主气凡字书以义为经而声为纬,许重权《说文解字》是也,”又云,“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进一步阐明,“言如声者,凡三种:会意字而兼声者,…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形声字有八千五十七字(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六书爻列》),约占《说文》总字数的百分之八十六。说明许慎时代,形声字已成为汉字的主流。东汉至今一千八百多年以来,据说汉字有六万个左右,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历代学者很重视研究形声字,包括它的一个部分——亦声字。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词典,在释义上除了采用形训和义训的训诂方法外,也用了大量的声训。从行文的形式和被释字与用来声训的字的形体联系对《说文》声训进行分类考察,进而探讨《说文解字》声训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6.
运用声符示源理论,对分布于《说文解字》中的"且"声字进行分析,将从"且"得声的汉字按照语义系联为一个字族,探讨形声字本义与声符字"且"的关系。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从"且"得声的所有汉字共34个,无一例外,都含有"增加"的意思。由此得出:"增加"义是声符字"且"的语源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甲骨文、金文及《说文解字》等对字形的说解 ,再结合文献资料对“军”、“君”、“”、“屯”声字族进行了研究。认为“军”声字多有圜围义 ;“君”声字多有合义 ;“”声字多有围义 ;“屯”声字多有聚全义。  相似文献   

8.
"婁"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王筠《说文句读》认为"文不成义,不敢强解"。分析认为将小篆"婁"自下而上读作"女中毋",其意为女子身中空无一物。"秋"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禾榖孰也。从禾,■省声"。"婁"字究竟何解,"秋"字声中是否有义,容尝试解说,认为籀文"■"字,绘出了一幅禾穀成熟,蟋蟀鸣叫和大火流移的秋天图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同源词的角度 ,对《说文解字》中的“”声、“古”声和“良”声组谐声字进行了词义上的系联和分类 ,并且认为这种做法是同源词研究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一书中有“省声”的体例。所谓“省声”,就是指形声字声符的笔画或某一部分的省略。关于省声问题,前人提出过不少怀疑的意见。清人段玉裁就说过:“许书言省声多有可疑者,取一偏旁,不载全字,指为某字之省,若‘家’为豭省,‘哭’之为‘狱’省,皆不可信。”(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哭”字下)这种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通查《说文》全书对省声字的分析,体例是极为混乱的,例如,伤、觞、(?)、殇是古音同部、声符相同的几  相似文献   

11.
以形声字声符表义理论为基础,穷尽统计《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曼"声字族。认为声符"曼"在参与构字时带有其本义(长、拉长),并采用认知范畴理论对"曼"声字族进行分类,探究字族各成员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中的省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省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省减声符,它的全部意思是将声符字省减部分笔画,然后去充当省声字的声符。对声符字的形体进行省减的方法主要有(1)将声符字与省声字的意符相同的部分进行合并,(2)省去声符字重复的部分,(3)用省声字的形符去置换声符字的形符。作者还提出了省声字的声符兼有表意功能,即省声字中也有形声兼会意结构的形声字。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省声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说文解字》原文的省声字总共326个。笔者总结前贤时达对省声的认识,并系统分析这些省声字,认为许慎的省声字存在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类。不合理的省声字存在4个问题:把象形字当成省声字,把会意字当成省声字,把完整形声字当成省声字,把从甲字省声误解为从乙字省声。许慎提出的省声理论是正确的,只是在具体实践的时候,由于多种原因,而出现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省声”指的是形声字构形时由于一些原因担任声旁的形体被省略掉一部分的一种现象。对声符字的形体进行省减的办法主要有:(1)合并声符与意符相同的部分:(2)省去声符字的重复部分:(3)省去声符字的一个部分,将形符补于同一位置,构成省声字。汉字中确实是存在省声字的,但《说文》中有些省声字讲得不对,不对得大致有六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论亦声     
“亦声”,即所谓“义兼声”或“会意兼形声”。是指表意汉字的一个形符兼作声符,即“於会意字中,取其一部分兼为发声之用。此为发声之一部分,一方与其它各部分负共同发生此字意义之责任;一方又独立而负发生此字声音之责任”1。即《说文解字》中称为“某亦声”的字。例如: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分亦声”。礻石,“宗庙主也。从礻,从石,石亦声”。栅,“编树木也。从木,从册,册亦声”。筑,“从竹曲五弦之乐。从竹,从,持之,竹亦声”。亦声,涉及到汉字传统的造字法问题,字义训诂的问题,语音和词义的关系等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对“亦声”…  相似文献   

16.
说“配”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配,酒色也。从酉,己声。”徐锴在他的《说文系传》中将“配”和“妃”等同起来,他说:“匹配字古只作妃。”徐铉对许慎的解说产生了怀疑,他用否定的语气指出:“已非声。当从妃省声。”二徐并没有摆脱“配”是形声字的说法。段玉裁在注释“从酉,己声”时说:“己非声也,当本是妃省声,故假为妃字。”这是承袭了二徐的说法。也没有超出形声之说的范围。今人张舜徽在其《说文解字约注》中说:“古云元妃,即今语俩元配耳。”张氏还进一步运用古无轻唇音这个理论,指出“妃字读与配同。”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中从“介”字得声的字共有17个,这些字在语音上都具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在意义上也具有相通的地方。从古文字来看“介”字的意义有多种可能,并非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那样“畫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古拜切”,它可能有小义、铠甲义、大义、间义等多种内涵。把从介得声的字进行梳理归纳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介”字的本义和更好地使用“从介得声”的字。在归类的过程中主要依据“右文说”的理论,归类之后进行比较发现“介”字具有反义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说文解字注》中因声求义的训诂为依据,归纳成五类材料,分析了段注中的同源字情况,最后简述了段氏在同源字研究上的特点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千八百年前,东汉许慎写了一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这是我国第一部有严整体例的古文字字典。《说文》以小篆为主体,以“六书”为理论,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说解体例,“省声”就是许慎提出来的一种“字例之条”,它对我们认识省声字的来龙去脉,以及认识这一部分字的简化规律,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陕”字到底从夹还是从夾?徐建设在鲁迅先生的手稿里,“陕西”的“陕”字,写作“”(文物出版社1992年4月版《鲁迅手稿选集第三编》)从阜,从夹.这显然是笔误。“陕”,是形声字,繁体作“陕”,从阜、“”声。而“”,《说文解字》属“亦”部,曰:“,盗窃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