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称为"国球",不论是人们对这项运动的关注和参与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对于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国球即乒乓球的运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认为中国乒乓球项目的成绩是建立在以近台快攻技术体系为根本、多种技术打法共有的基础上。利用这种方式,我国的乒乓球比赛成绩领先全球,无论单人还是团体的成绩一直排名世界第一。我国乒乓球技术的观念一直保持与时俱进,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的体育事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一直作为我国的国球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我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二,乒乓球运动的普及程度是别的国家难以相比的.本文从乒乓球运动的价值入手,对乒乓球运动与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4.
师徒之情     
中国乒乓球运动50年长盛不衰,被誉为“国球”。一代又一代中国乒坛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扬威夺冠,其骄人战绩,不仅令国人自豪,也令外国人羡慕。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乒乓球运动的审美娱乐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全民健身的运动中,乒乓球运动因其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和文化及审美上的影响力,是应大力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乒乓球运动的意义已不再仅仅限于体育与游戏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社会文化之中。本文探讨了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意义,旨在帮助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它、认识它,挖掘它对社会、对人的文化价值,从而使人们在运动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启示和熏陶。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在其它体育产业日益成熟的时刻,却还没有走出乒乓球产业的低谷,在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如何打造我国乒乓球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新形象,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影响我国乒乓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有利于我国乒乓球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的对策,为我国乒乓球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self-esteem从西方心理学界引进而来,中国心理学界一直将之翻译成"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但中国文化中的"自尊"与self-esteem在多个维度上存在着不同。Self-esteem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或者情感,具体表现为自我胜任感、自我价值感或者这二者的结合。中国文化中的"自尊"包括个体自尊、民族自尊和文化自尊。"个体自尊"指的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民族自尊"指的是捍卫自己民族的尊严,抵御外侮;"文化自尊"指的是尊重和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不可以盲目崇拜其他民族文化,要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本土文化中的"自尊"在涉及的内容、情境、应对方式等方面都和self-esteem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9.
被中国人称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从20世纪初传入华夏后,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员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拼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间,有位在乒坛顽强拼搏不懈奋进,曾先后9 次勇夺世界冠军、10 多次荣获亚洲冠军、多 20次摘取全国冠军,获得明星赛、公开赛、大奖赛等桂冠几十次,并5 次荣记一等功,一次二级英模,6 次入选全军十佳,两次当选全国十佳,一次当选亚洲十佳……无可争辩地被列为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获取冠军最多的国际运动健将,他就是名震体坛的榆次籍乒乓球国手王涛。 艺术之家的运动员 王涛出…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思想解放运动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变革,也是中国文化哲学的萌发期.本文对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中国文化哲学缘何而生,成就何在,有何缺失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在网络信息时代这一特定条件下体育文化互动的基本态势 ,认为在线空间对人类各群体的体育文化心理定势和文化价值取向会产生一定影响 ,并势必引起以下两种主要的网络体育文化态势 :网络体育文化冲突与网络体育文化合作。提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工作者应该到网页上去培养体育文化比较能力 ,为新世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刘禾“国民性神话”论的指谓错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刘禾的"国民性神话"论主旨在"跨语际"批评下对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进行颠覆性的后殖民批评,忽视了中国近代据英文引入的国民性观念及其定义、中国儒文化传统观念向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的汇聚,而将西方殖民主义所"构建"的本质主义的"国民性神话"指认为中国近代的国民性观念,属于指谓错置.论述近代中国流行的国民性观念主要是梁启勋由英文引入并定义的国民性观念,它引入和定义之初便排除了本质主义.之前,中国儒文化中早已存在着含义与之接近的诸如"民性"、"移风易俗"、"变化气质"等观念.到晚清它们一起汇聚到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之中,实现了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3.
国学的今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什么是国学、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对"国学"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弘扬国学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在当今时代是需要展开深入讨论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国魂"的载体。当前国学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也存在虚浮的弊病。而我们对待国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加强当代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是"文化",而这一"文化"不可能专属儒学、国学,或者新儒学意义上的文化,而只能是三者之上的文化。当代的"文化"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物质与精神的分裂、精英与通俗的对抗范畴,已经广泛渗透到物质—日常生活深处,导致其存在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有重大差别,形成了物质文化、日常生活文化等范畴;"当代中国文化"是一种大文化,体现为广泛包容和汇集,文化内部分类替代分层,文化关系的和解代替对抗,文化价值分享代替对立。北京作为中国当代文化成就的最集中体现者,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全国文化中心,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论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发展的基础上,就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适应全球化趋势,本文提出了国家民族文化的对内发展的四个战略,并提出变革国家民族文化建构理念,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国家民族文化权变体制问题。制定对内文化发展战略,有助于创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建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多层次文化;形成凝聚各个民族文明成就的中华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民族文化的统领作用,坚实地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汉族主体与清廷权威,民族诉求与民主诉求,保存族粹与借鉴西方之间的矛盾是"大民族主义"的主要缺陷."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必须以民族性为根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宗旨的、以引导社会全面进步为方向的、以融合一切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内容的文化总和。中华民族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必须重视“民族性”,在不妄自菲薄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强调本民族文化尊严,进一步学习一切先进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兄弟姐妹"称呼语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兄弟姐妹"等称呼语指称意义在不同民族文化语言上的反映,对比分析了"兄弟姐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称呼特点,讨论了民族文化与词义指称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的性是需要用理性去引导的,但更重要的是用理性引导民族超越性对人性发展的局限,认识高于性的社会文化与审美文化在提升民族精神方面的价值。中国文化的崛起将对拯救后工业时代的人格精神虚无产生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