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政府投资的拉动,最终刺激民问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自主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 0 0 0年是改革攻坚和国有企业解困的关键一年 ,要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 ,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本文拟就地方政府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地方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难点我国从 1998年起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 ,增加支出、刺激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两年来通过财政向银行和社会发行 2 10 0亿元长期国债 ,带动 42 0 0多亿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 ,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共建设 5 10 0多个项目。可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在于加大资金的投入和资金投入的…  相似文献   

3.
未定稿     
关注积极财政政策所谓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增加赤字、增加国债和增加政府投资。该政策从1998年以来已实行了4年,对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大环境下保持增速不减的作用十分明显。近来经济理论界不断有人提出,认为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扩张性财  相似文献   

4.
2011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中国经济回暖,继续巩固和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但是,财政政策在追求其它方面,比如房地产市场调控,拉动消费和刺激民间投资等方面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是想要探讨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影响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一系列制度性缺陷,进而对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课题组 《决策探索》2003,(11):19-21
根据有关宏观经济理论,在总需求中,消费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而变化不大,除非收入有较大的增减;净出口在较长时期内占GDP的比重往往较低,发达阶段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和地区除外;投资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而又多波动,这是由投资的性质和投资乘数作用及加速原理所决定的,所以,改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有效.联系河南的实际,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消费、出口、投资中,净出口总额占GDP总量的比重很低,2001年为3.5%;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较大,且相对稳定,1995年占53.1%,2001年为55.2%,但分别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4.4和4.8个百分点;投资对河南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1998、1999、2000和200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拉动GDP增长4.2、1.9、2.9和2.9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48.3%、23.8%、30.9%和31.9%.总体看,河南属投资拉动型省份.  相似文献   

6.
最近,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推出"外环线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明确个人与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参与投资重大市政工程.这不仅在上海是首创,而且在全国也是重大工程融资方式的创新.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内需疲软,我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即用政府投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方法来拉动经济发展,使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7%以上的增长,成功地抵御防范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正>一、扩大内需政策遭遇深层次制度和环境缺陷的阻碍,消费需求潜能未能充分释放1998年,针对当时恶劣金融危机引发的我国产品出口受阻和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疲软,国务院连续3年实行了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放大内需政策,以期通过扩大出口,增加投资和提高职工工资,刺激国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需求的增长,制止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这个预期目标基本上得到了实现,经济以较高速度持续增长,社会平稳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财政政策?通俗地说.现代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采取一定的财政手段调整财政收支形成不同的组合。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看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手段和财政收支的组合。同时还要看配搭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从2005年开始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这就是政策转型。转向稳健财政政策是以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基本实现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9.
地方特色规划《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市场流通规模。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7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到13%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12万亿元,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比重达到13.8%。贸易总量规模。上海地方进出口总额540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8%左右;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1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力和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7年以来,针对不利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持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使得国民经济勉力维持了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在东亚经济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下一枝独秀,实属难能可贵。然而,不利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至今没有大的改观。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国内需求。由于我国已经连续4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和国债负担增长比较快,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担心。在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更是引起了一部分人的疑虑,…  相似文献   

11.
张余文 《决策》2000,(3):38-39
1998年以来,面对着“需求不足,增长乏力”的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政府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是通过财政手段来刺激国内的消费与投资需求,以期达到拉动内需,促进增长之功效。两年多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从财政本身的结果——大规模赤字——来看,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2.
新视野     
四大举措增国力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400亿元(按2010年价格,下同),"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服务业投资达到127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左右,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反思及债务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常人们依据债务规模的“警戒线”来衡量政府债务风险 ,认为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已经较高。本文对此作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前面的结论实际上很难成立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我国债务风险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对债务资金可能形成的持久依赖。防范债务风险的根本措施是坚持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 ,主要依靠民间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债资金应该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一般对债务风险的判断都是基于国债负担率、赤字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这样一些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果断决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央的这个决策和部署,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积极财政政策: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引言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 ,中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主要特征是增加赤字 ,增发国债 ,扩大公共投资。1998~2001年分别发行1000亿元、1100亿元、1500亿元和1500亿元 ,共计5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贴息 (见表1)。虽然最初声称它只是特殊条件下采取的一种短期政策 ,但2002年决定继续实施 ,这样积极财政政策实行已有5年 ,事实上成为一种中期政策 ,短期政策出现中长期化倾向。对此 ,国内外有两类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主张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咨询》2006,(3):42
消费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的突出问题.在拉动2005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对于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消费相对滞后.数字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2.5%,而消费仅增长10.7%.消费不足已经成为抑制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十一五"期间将突出强调消费.  相似文献   

18.
面对4%与3‰     
这里说的4%是指:据国家计委对78个国家投资项目的稽查发现,其中真正公开招投标的占4%,即96%的项目招投标失灵(据《解放日报》3月27日)。所说的3‰是指:1999年通过“政府采购”的资金不足100亿元,仅占全国政府财政支出资金总额的3‰,而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增长速度不算慢,但相对于其占GDP的比重增长的速度而言则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我国自身的纵向比较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而从国际横向比较看,我国的这一比例明显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自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政府的投资支出规模,为达到刺激需求的目的不断扩大财政支出。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需求与缓慢增长的财政收入供给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成为当前困扰财政顺利运行的焦点问题。综观世界各国,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利用贝叶斯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财政规则的存在性进行检验,并分析其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完全规则或完全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调整方式在我国并不存在,但规则性确实可以对我国财政政策起到重要解释作用,规则性解释了政府投资变动的大部分,间接税有效税率变动的约50%,以及政府一般性支出和直接税有效税率变动的一部分。(2)国外假设财政规则为财政政策依据产出缺口和政府债务规模调整的情形不能最好地切合我国实际,本文发现财政政策依据产出缺口和政府赤字调整的财政规则更切合我国实际情况。(3)财政规则具有政府界别特征,温家宝为政府总理时,政府投资和税收政策的规则性都较强。(4)依据规则调整的财政政策使得经济系统面临技术冲击时波动性加大。(5)提高财政政策的规则性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