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清水江流域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糯禾的主要产区之一.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苗侗民族在清水江文书中使用一组特殊计量单位来计算传统糯禾的田地面积与收成产量。本文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结合地方文献资料,具体考证并深入分析苗侗民族关于传统糯禾特殊计量单位的历史源流和主要特点,进而揭示了苗侗族的特殊本土智慧.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是全国最适宜人工杉木栽培的地方,从清初到现在一直是人工栽杉的重要基地,素有中国"杉木之乡"的美誉。清朝中期以后清水江流域培植的林木主要以杉木为主,黔东南苗族侗族根据传统的杉木栽培经验,系统发明和普遍使用"实生苗"栽培技术,以后这项技术传到湘西林区,经过不同区域间的技术交流,历经民国、新中国,杉木植林技术日臻完备"实生苗"技术与苗族侗族传统农林知识运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流域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宗族组织在地方社会中发挥了很强的组织、协调作用,宗族活动渗透于清水江流域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清以降遗存下的清水江文书就是例证。本文拟以高酿镇地良村文书为例,梳理文书中父子、兄弟、女性等人名的书写程式,分析事主宗族性身份和宗族门房支派层级关系的表达方式,进而探讨宗族在家庭内部、宗族内部、不同宗族之间契约签订中的渗透度,以期了解宗族在维持家庭延续性和宗族凝聚力中的实际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清水江文书是苗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透露了苗侗民族传统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就有不少汉字记侗族语言的单字和词汇。本文精选20份契约文书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10个侗字,结合地方史志,具体考证并分析这些侗字的本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水江文书提供必要的侗族语言线索。  相似文献   

5.
清水江流域侗族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历史悠久,其操作手段与现代的林业经营方式 着很大的区别。通过对两种经营方式在具体营林操作中的差异分析,发展其差异的存因在于,侗族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与其他文化事实一样,受其文化自身内含的文化逻辑的制约。只要这种文化逻辑存在,其经营方式就不容易受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而只 通过对侗族林业经营中体现的侗族自然观、平衡观和协调观等内含于其民族文化的深层文化逻辑的探寻,才能真正理解侗族传统林业经营方式特点及其本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化逻辑探寻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规范:必须全面审查民族文化中各组成因子间的逻辑联系;以本文化体系中的内容去探寻该文化的文化逻辑;对文化逻辑进行多因多果的复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从明清时期就进行林业经营活动。几百年来,以林木为主要商品的生计活动成为苗族、侗族人民的"文化基石",这里有独特的林业经营技术和生态传统,也有传统的"生态补偿"实践与经验。新中国建立后,虽然我国林业政策迭经变化,但由于林业经营的特点所决定,地方政府为了林农的生计,发展当地的经济,一直进行"生态补偿"的探索与实践。在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今天,清水江流域地方和民间林业经营活动中自觉摸索"生态补偿"的措施和方法还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宗祠作为我国传统社会中家族的象征和精神高地,为一直普遍被重视的文化事象。清水江流域特别是其下游侗族、苗族地区的家祠,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建筑特色形态纷呈,是清水江流域多元文化大花园中灿烂夺目的文化品牌。该流域宗祠兴起的基础与动力是伴随国家政权进入与儒家文化渗入而积淀的教育文化,同时,宗祠又通过祭祀祖先、倡学办学、议事集会、修谱定规、依规惩戒、彰匾题联等公共活动发挥着对族众的教育教化功能,体现出了诸如尊祖敬宗,奉先思孝;个体启蒙,道德养成;耕读传家,修齐治平;地方知识,民族文化等丰富的教育文化内涵,是流域民族社会寓治于教、以教敦俗、以教务治的重要载体和表征,并在民族社会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的时代,清水江流域宗祠的教育实践应突破宗族的樊篱而更有社会的视野和时代的精神,应在发展旨向上使宗祠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社会教育中心和民族教育文化的展示与传习基地,体现和发挥追思仰古、道德养成、亲情凝聚、团结合作、爱乡爱国、文化传承等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清水江流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地民间许多地方性制度密切相关,其中木材贸易的"当江制度"演变是了解清水江流域生态变迁的切入点。"当江制度"即茅坪、王寨、卦治等三寨木行轮流当江,上河山贩不能冲江出卖,下河客商不能越江购买,林农也不能直接将木材卖给下河客商。"当江制度"的核心是禁止"越江争买",这种木材垄断贸易规则有力地维护清水江流域林业的持续发展和当地生态的平衡。"当江制度"崩溃与清水江流域生态退化同步。换言之,"当江制度"的兴废关系到清水江流域生态的好坏。  相似文献   

9.
乾隆以来,清水江流域二百公里成功开辟与争江案判决蕴含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关。清水江二百余年争江案,异时异级官府仍照旧章案例之判决,蕴涵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萌芽。乾隆改明朝苗墙隔离、雍正兵剿为以蛮治蛮新制度,维护了清水江流域长期化、规模化木材商品活动,实现了苗疆与王朝的经济良性互动。苗疆、国家权力耦合拓展了清水江流域的发展空间、维持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多民族融合,进而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往有不少人认为,在依靠自然为生的农业时代,人们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林业这种通过市场关系实现其价值的产业,要发展成为少数民族的一种生业方式是值得怀疑的。这种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林业生产周期这么长,人们决不可能有林木生产周期这么长的生存资料的积蓄,如果没有这么多的生活资料的积蓄,那么,林农的生存保障又从何而来?本文通过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青山买卖关系的考察,就可以排解这些疑虑,并能明了清水江流域侗族地区人工营林业生产过程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使人工营林业成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对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中369首诗歌的韵脚、韵式进行统计、分析、归类,并对其在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带来的忧愤思怨、绝异中原的边塞风情等三类不同主题诗中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从语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作为语音手段之一的--韵,在形成唐代边塞诗语言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即韵脚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和韵式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以简约为主、繁丰为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税负不公,计征面积帐实不符,计税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农业特产税据实征收难度大,乡村组织收入下降导致运转困难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确定“费改税”的计税标准,公平税负.加快现行农业税制和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乡镇财政增长机制等对策,并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必须与财政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等配套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试论唐代西域的可萨汗国--兼论其与犹太人入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萨是西迁到高加索地区的一支突厥化部族,公元7至9世纪,可萨人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成为丝绷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中转站,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8世纪中叶,可萨人从萨满教的信奉者转而皈依犹太教。本文着重分析可萨人改信犹太教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结合唐代文献证明可萨汗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同中国相连,由此提出这样的论点犹太人或可萨犹太教徒有可能从可萨汗国出发,经过从中国到拜占庭的北道入华。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4):23-23
你会游泳、做饭或手工制作吗?想一想自己最拿手的一项本领是什么,然后写写自己学这项本领的过程、体会或趣事。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6.
东方的儒家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文明,二者对各自文化圈的政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圣人观"和"上帝观"作为两个文明的核心观念,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决定了东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行为,形成了双方各自的政治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京东地区处于边防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这里的移民问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出现了军籍移民类型。军籍移民是整个京东移民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其他移民一样,共同开发了京东大地,为京东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最能体现其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又往往因地域性的差异而极富民族个性。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3,(12):58-61
在一个宁静的傍晚,地处美国圣安东尼奥小城东南部的萨凡纳小镇遭到了吸血蝙蝠的疯狂袭击,游客乔恩被噬咬得满身血窟窿,命悬一线。而这惨忍睹的一幕,恰被前来观光旅游、专门研究哺乳动物听觉定向系统的在读博士詹妮拍摄下来。为揭开吸血蝙蝠裘人事件,詹妮不惜和男友闹翻,并冒着生命危险接近栖息有数千万只蝙蝠的布兰肯洞穴一探究竟。危险重重,是生是死,是阴谋还是奇迹,詹妮又会被露一个怎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宋代江西佛教发展迅猛,佛教寺院多,僧尼人数多。同时佛教的流布及影响又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