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元化在《龚自珍思想笔谈》(1977)的论述结构中,把"横以孤"看做理解龚自珍人格之枢机,"横以孤"大意是指在自己的时代处境孤立。在王元化看来,这正是龚自珍在士气衰颓的近代史前夜,通过其生平行事和讽刺诗文所坦呈的,对情本位生命价值观的人格亲证。龚自珍的"横以孤"源于他情本位的人格:一方面挑战名教大限,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名教体制,因而备感个性与体制夹缝中的生存焦虑。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对人格的终极坚守,最终摆脱了对体制的依傍。王元化1977年所以会被龚自珍击中心灵,是因为"横以孤"蕴结着近代思想史上的"个性解放"意识,而王元化与龚自珍有着共通的个性与境遇,即"性相近"、"制相承"、"势相仿"。王元化在"思想解放"前夜所达到的学思境界,比李泽厚借助康德"建立主体性论纲"(1979),比王若水们重温巴黎手稿而提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1981)都要早若干年。王元化之可贵不仅在于开新时期风气之先,更在于他从龚自珍的情本位人格中发掘"思想解放"的资源,是用中国经验回应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文化史初始时期亦“开风气”亦“为师”的先驱人物。虽然我们在他的诗文中 ,找不到直接论及“现代化”的语句 ,但可以明显感觉到 ,他思维的脉搏与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之际社会肌体的新陈代谢息息相关。具体而论 ,首先 ,他开启了对内“变通”、“更法”的风气之先 ;其次 ,他开启了对外“筹边”、御侮的风气之先 ;最后 ,尤具学术与政治双重意义的是 ,他开启了知识分子依本传统文化研讨现实问题 ,“喜以经术作政论”的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美学思想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其中"自然"观是其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龚自珍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吸纳了庄子"自然"的文艺观,其中"法天贵真"与"淡然无极"对龚自珍的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毛女》经典地位确立和传播的过程所裹挟着的丰富的政治文化信息,使得长期以来对其的学术批评不仅在当代中国文艺实践方面,而且在社会历史及政治文化等层面都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空间和争议性的学术话题。因此,从《白毛女》"经典"地位的建构和确立过程及其借助电影、政治外交等媒介和手段加以巩固和扩散的历史逻辑出发,反思"新的人民的文艺"体制下的美学规范与生产运作过程,对认识不断"集体"修改着的"红色经典"及其文艺传统,有着重要的文艺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孝治"伦理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重要特征,它是"家天下"社会政治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与模式。在文化国情下,"孝治"伦理对于当代公共治理仍具有重要的资源性价值。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孝治天下"的思想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必然要面临自我扬弃与革故鼎新的使命。实现"孝治"伦理的转型,祛除"家天下"的私德性,赋予其公共伦理的价值指向,是"孝治"伦理成为当代公共治理中的"德治"形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研究社会治理,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探索。始于浙江、推广全国的"枫桥经验",既是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范本,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呈现,尤其体现在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和工作场域等方面。研究和探讨"枫桥经验"蕴含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蕴,在激活"自治"活力、搭建"智治"平台、增强"法治"约束和营造"德治"文化四个方面对创新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文化基因,如爱国主义的价值观、辩证法、和合原则及思维模式等,是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的重要思想材料。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脉渊源基础上,邓小平以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精华,解决了现实政治的难题,勾画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实效性的政论多为后世政治实践所验证,而其深度反省的政治理念建构却抉发者甚寥。以今观之,龚自珍的政治理念通过对古典政治形态的颠覆,成为中国现代政治意识的开端。古典政治注重三代,关注道德与政治的统一,追求自然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合一。龚自珍认为政治应当关注当代本身,注意到了政治实践的时间性。立足于当代政治,他反对将政治实践等同于道德实践,主张政治与道德的分离,注重政治技术的必要性。在探索政治治理的过程中,龚自珍将天命与君命分离,确立以人类自身需要为目的的主权意识。主权意识的彰显,使得政治不再诉诸传统权威和习俗,而是诉诸政治主体的"制作"。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与乾嘉学术有密切联系,部分乾嘉学者主张以学术经世、常州学派弘扬《春秋》公羊学,都给予龚自珍重要启示。龚自珍思想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自24岁至34岁的十年是龚自珍思想发展高峰期,其间有不少重要的理论建树。龚自珍对晚清思想界和社会政治的影响,呈现出由渐盛而至骤衰的迁移轨迹。  相似文献   

10.
凌峰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3):108-111
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理论渊源:其哲学根源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包括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区别实践性教学与其他理论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性教学关系;从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等方面,灵活运用灌输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调查研究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