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缅甸开始启动制宪,历经15年,2008年2月19日新宪法终于完成起草工作,5月15日,官方宣布宪法通过.该宪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同时也遭到普遍的批评.新宪法既没有体现民意,更没有征求反对党和少数民族的意见.宪法赋予军人特殊的待遇和地位,保证了军队在缅甸未来政治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特别是国家"紧急状态条款",保障了军队可以随时接管国家政权.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享有的优越地位,只是目前当政的"和平发展委员会"的一个变体.所以,新宪法只是缅甸当局为谋求新的政治合法性、继续保持军人干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九届第七次特别会议于1977年10月7日正式通过新宪法,广泛宣传这个新宪法“不仅固定了苏联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还规定了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原则,宣布了社会主义全民国家的目标和原则、国内外政策原则、民族国家结构原则、公民法律地位原则。宪法宣布的这些原则是苏  相似文献   

3.
日本和平宪法是在占领军主导下制定的,战后制宪权的正当性时常遭到质疑。这是目前日本宪法出现和平主义危机的直接诱因。"强加宪法论"、"新老两代人交替论"等修宪主张立足于人民制宪权立场,但人民制宪权蕴含着极权主义陷阱、不能为宪法秩序的建构提供稳固基础。从权力来源来看,国际法限制战后制宪权是基于二战时期日本犯下的国际罪行。宪法不能违背国际公认的价值规范,国际法为制宪权划定底线与主权独立并不矛盾。从制宪过程来看,国际力量的中立地位和制度经验积累,使其具有了为战后日本立宪的独特优势,其权威地位得到了日本人民认可,确保了宪法持久的正当统治。国际法与宪法规范在价值上具有同构性、国际力量的制宪权威确保了日本战后制宪目标得以实现,这为辨别日本战后制宪权的正当性提供了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4.
万绍红 《浙江学刊》2006,(5):114-117
通过对美国宪法制宪意图的解析,可以看出自由主义、民主政治是美国制宪者所批评的对象,在宪法上并不具有合法性。“共和”是制宪者们为美国人民选择通达自由与幸福的生活方式和宪法框架,这种“共和”的思想与模板来自遥远的古罗马共和国。对罗马的古典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中的共和主义内涵的比较,显示出当代新罗马共和派的理论启示,也可辨别出它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土库曼斯坦的宪法改革[土库曼]M.O.哈伊托夫作者系土库曼大学宪法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教授。。文章介绍1992年通过的新宪法的有关情况。历史回顾。数十年来,前几个土库曼斯坦社会主义宪法都没有重大的变化。苏联解体,1990年8月22日土库曼斯坦宣布国...  相似文献   

6.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战后,随着新宪法的制定和民法的改正,日本的家庭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一直施行明治民法规定的家庭制度。明治民法的家族法于1898年颁行,其家族法规定,家由家长统治,家长和家产由长子继承;婚姻须经父母同意,女子在家庭中没有法律地位。这种家庭制度是以德川时代的武士家族制度为样板而制定的,所谓武士家族,就是父权制大家庭。明治政府把德川时代的以忠孝为本的父权制大家庭制度承袭下来,以强化天皇制的政治体制。战后颁行的新宪法和改正的民法,从法律上否定了战前的家庭制度。1949年颁布、1947年施行的新宪法第24条规定,尊重家庭成员个人的尊严和男女本质上的平等。基于这一新宪法的规定,1947年改正了民法,1948年开始施行。新民法规  相似文献   

7.
议会的概念议会的概念不止一个。这些概念有四个不同的来源:宪法;议会外的公民、团体以及组织;议会议员和学者。宪法的概念:成文宪法常对议会在政治制度中应行使的职能只作模糊的描述。即使在那些有成文宪法的国家,关于议会职能的具体规则,同样要么是不成文的(习惯法),要么是体现在政府的法令中(如选举法)。在西方,它们主要有三个基准点:(a)议会应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西方维护自由的秩序价值观创生了宪法秩序,而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是宗法秩序。宗法秩序的价值是维护专制。中国传统的秩序价值观作为文化沉淀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制宪和行宪,它对舶来的宪法进行了权力设置的重构,使得近代中国立宪运动中权力始终朝一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培育宪法秩序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对舶来宪法文化的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宪法的重要原则,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上议院长期作为立法与司法合一的机构存在,2005年的<宪法改革法>实现了英国宪制的重大变革,即设立新的最高法院以取代原先由上议院独享的最高上诉管辖权,不过该法对议会主权原则下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并未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尽管英国法院对议会立法的违宪审查权事实上存在,但英国议会仍保持其理论上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在美国宪法解释理论中,如何解释成文宪法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原意主义或曰原旨主义是指依据制宪者的意图或宪法条文的原初含义来解释宪法,是美国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宪法解释方法。自这一理论提出以来,原意主义宪法解释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理论观念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且复杂  相似文献   

11.
制定一部好宪法固然意义重大,但将一部好宪法真正付诸实施则更加重要。我国1982年新宪法颁布施行七年来,有关如何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一直是法学界极为关注并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我国宪法实施的全方位保障问题,略陈粗浅看法。 一、全方位保障的含义和根据 全方位保障的提法或概念,是针对传统宪法保障理论的专门含义而言的。众所周知,传统理论中宪法保障的确切含义,一般是指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它的内容主要是:(1)明文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确立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2)规定修改宪法的严格程序,以维护宪法…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宪法>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是有关各方妥协的产物.日本国内出现的各种宪法草案,特别是民闻宪法研究会的草案,对美国占领当局起草宪法有很大影响.占领当局起草的宪法虽有其本土意志,但在讨论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远东委员会的存在也为宪法形成过程增加了变数.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与印度政治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 194 7年 8月独立时 ,都选择了议会民主制度为自己的政体。但是 ,在独立后的 5 0多年里 ,巴基斯坦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议会民主制政府。宪法几度或被废除或停止实施 ,政府体制变化莫测 ,时而内阁制 ,时而总统制 ,还有近乎一半的时间为军人政权。然而 ,印度的议会民主制自确立以来就没有变动过。从印度 5 0年的建国实践看 ,议会民主制已经为印度人民和政治家所接受。国际社会普遍认为 ,议会民主制在印度的实施是成功的 ,其发展是健康的。那么为什么有着同一历史背景 ,又是同时宣布独立的两个国家 ,会在政体的建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明治宪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放  范晓阳 《日本研究》2004,7(1):75-78
明治宪法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明治宪法的诞生,才使古老的亚洲有了宪、议会、选举等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法典。明治宪法对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日本,在集中权力、财力、人力以维护民族独立、统一和建立近代工业、文化教育方面,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此,它曾为当时亚洲其他落后国家的进步人士所向往和效法。  但是,明治宪法所规定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本质上是利用“天皇大权”之名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形式,行维护少数军阀、官僚、贵族、财阀利益之实的寡头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15.
印度独立之后,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在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度下实现了国大党一党统治的政治局面。从1947至1977年,国大党政府连续执政30年。在它的政治活动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修改宪法极为频繁。从1950年宪法生效到1977年英·甘地政府下台,前后  相似文献   

16.
尼泊尔民主化进程始源于1951年的君主立宪,并在2008年进入联邦民主共和时期。然而,由于制宪会议内部各党之间的党派纷争以及外部印度因素的干预,六年之内五任内阁均未能成功制定新宪法。2013年第二届制宪会议选举产生,大会党柯伊拉腊奉命组阁,然而制宪会议能否通过一部大多数民众都认可的宪法尚存疑问,再加上尼共(毛)重回人民战争及印度可能出兵干预等不稳定因素,未来尼泊尔民主化进程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是宪政史上历来为一切统治阶级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执行新宪法的过程中,在理论上弄清宪法的最高权威性的内在根据、重大意义和怎样保障宪法的最高权威等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一、宪法最高权威性的内在根据 权威性是法律尊严的表现,凡法律都有其一定的权威性,宪法则具有最高权威性。宪法的权威性不是凭空形成或随意确定的,而是有其内在的根据。 首先,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适应特定的政治、经济关系需要的产物,它的存在有其客观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产…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苏维埃国家与法》1980年第6期报道,1979年9月在苏联萨拉托夫法学院举行高校际法学会议。讨论的题目是《从苏联新宪法来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地位》。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莫斯科、基辅、明斯克、哈尔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及其他城市的代表。在全体会议上听取了五个报告。其中有:B.鲍里索夫的《苏联宪法和发  相似文献   

19.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这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设的国家最高军事机构;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作为国家的最高代表拥有武装力量的最高统率权,并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规定统率全国武装力量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宪法设立的国家军事委员会是军队国家化的开始,其在军队最高统率权的归属、最高军事机关的地位和职能、军事机关的组成及产生等方面,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修宪权是制宪权的继续与延伸,具有派生性、法定性和不轻易动用性.修宪权客观上存在着内在和外在的界限.修宪权的界限体现在受宪法基本精神与原则、自然法精神、国际法的约束以及实定法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