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区》2002,(9)
轰轰烈烈的社区建设已在全国铺天盖地地开展起来。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社区工作者,我却不禁为这一声势浩大的工程担心起来。 为什么面对全国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大量的资金投入,新鲜血液的输入,我还会担心呢?最关键一点是目前我们社区建设中还没有专业的社区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是吉林的一位社区工作者。我所在的小区是一个开放式的小区,小区内出口多、商户多,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不断。社区曾经几次试图实行封闭式管理,但都因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而未能实行。请问:全国其他地方的社区有无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3.
王盛华 《社区》2002,(13):42-43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我想以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为例,谈谈自己对于社区工作者现状的一些想法:社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矛盾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多四少,一大一差”。(一)使用的多,关心的少,压担子多,指导帮助少社区组建起来后,面临新班子、新  相似文献   

4.
王正娟 《社区》2003,(13):23-23
社区建设的发展,需要一批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近两年来,公开招聘成了选拔社区工作者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组织了社区撤并以来的第三次公开招聘。何为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选拔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社区工作者?这些都成为市考核小组今年重点思考的问题。选拔条件的针对性我们不再盲目追求年轻化和高学历,而是将应聘的基本条件定位在年龄35~45岁之间,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和具有中层管理经验的同志优先。理由有三:一是35~45岁年龄段的同志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在经历了下岗失业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是辽宁的一位社区工作者。我在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候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初衷很好,但是活动开展下来却适得其反,不是居民们不满意,就是根本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为此我们都很困惑,究竟应该怎样开展社区活动,居民才能满意?  相似文献   

6.
沈逸君 《社区》2011,(21):36-37
屈指算来,我已经在社区工作了整整四年。当初和我一起以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身份进入社区的六个同伴中,只剩下我一人。他们离开后,有进政府机关的,有进学校教书育人的,也有自主创业实现梦想的。偶尔联络,我总是给予无限的祝福,同时也坦然面对他们带着赞许的疑惑:你还在社区工作吗?真不容易。偶尔,我也会回忆这些年来的不容  相似文献   

7.
读者:前些时候,我所在的社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我想应聘,但不知道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也不知自己有没有资格应聘。我想咨询一下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应聘条件。专家:社区居委会的任务主要是依靠社区工作者来完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居委会的任务就是社  相似文献   

8.
佟强 《社区》2003,(10):24-24
我是北京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第一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社区两个月来,感慨颇多。我原来在地方人大工作,因两地分居调动到北京后正好赶上机会,就加入到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队伍中来了。社区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岗位,我对居民而言也是陌生的新面孔。 首先是年龄上的差异。以前居委会成员大多数是老大妈,北京人称“小脚征缉队”,而我只有31岁,说实话,在平日老年人居多的社区里,我还真显得特年轻,我刚去时就有居民当面问我,“我们是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可你们年轻人喜欢和老年人打交道吗?人老了,腿脚不灵便,反应也慢点,各方面和年轻人都有些差距”。当我坦诚地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居民马上开心地说:“那我们就放心了”。是呀,古人尚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况我们这些现代社会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再说人由年轻到年老,这也是自然规律。今天的大妈,不就是20年、30年后的我吗?  相似文献   

9.
一位社区工作者对我说:“社区里的工作真是千头万续,要处理好上上下下各种关系,真是不容易。”今天,我们请几位读者聊一聊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他们中有普通的社区居民,有社区工作者,也有民政干部,看看他们的观点能否对您有启发?也请您把自己的建议寄给我们。  相似文献   

10.
管咪虹 《社区》2005,(10):30-30
我现在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近江西园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很多认识我的朋友听说我换了工作,都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记者不当,来做一个被看作是只有大伯大妈才会做的工作呢?其实,有了要做一名社区工作者的念头,还真是应该从一位大妈的故事说起。2003年5月,我去采访拱墅区的一个社区,当时社区的陈主任接待了我。56岁的陈主任是一家大企业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就一直担任社区的书记、主任。本该颐养天年的她,因为在家闲不住,就自愿来社区为居民服务了。这次采访主要是因为他们社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为孤寡、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家里安装预警…  相似文献   

11.
曙光 《社区》2013,(7):5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曙光社区工作者葛芳周末一早到社区值班,结果一位老先生比她还早一步守在办公室门口,开口第一句话:"我来给我女儿找对象!"社区怎么会干上"红娘"的差事?事情还得从2012年初社区开通的"民情邮局"说开去。社区设立"民情邮局"的目的,是让居民有啥需要帮忙解决又不好开口的事,通过写信的形式告诉社区。可没承想,收到的绝大多数信都是要求给子女介绍对象的。  相似文献   

12.
因为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社区居委会工作,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建设,那时的我谈不上理解,甚至还很陌生,记得那时有人问我,你为何选择如此平凡的工作?我只是简单地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7,(16)
《一场社区听证会缘何两度"流产"》一文所反映的情况并非个案,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现象。这一事实向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社区听证的目的和作用究竟是什么?在新的条件下还能采用什么听证方式?参与听证的应是哪些人?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4,(16):35-35
湖南读者来信问:社区工作繁忙辛苦,收入低,大多数城市也没有建立社区工作者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请问目前哪些地方建立了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它有哪些规定?答:建立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健全和完善社区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4年6月15日,沈阳市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沈阳市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暂行办法》。这项政策的出台,既解除了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也促进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曾是某市一社区居委会主任,我是在取得该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后,由居民代表选举上任的。一日,应街道办事处要求,在社区开展了一项爱心募捐活动,社区共募集7000多元。当我得知办事处机关募集金额比我们社区少时,便与社区工作人员商量:“咱们少交点,给办  相似文献   

16.
回良玉 《社区》2003,(19):6-8
同志们: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形势下,中组部、民政部联合召开会议,表彰在社区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这是对广大社区工作者爱岗敬业、辛勤工作的充分肯定,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刚才,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同志代表中组部、民政部宣读了表彰决定,500名社区工作者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荣誉称号。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  相似文献   

17.
彭书会 《社区》2012,(7):39
人常说:"家有老,是一宝",作为一名社区民政专职工作者,面对占社区人口1/3的老人们,我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社会资源的宝藏库。社区是个大家庭,我戏称我们社区的老人为"社区宝"。在与老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常常被社区老人们发挥余热的事迹和精神感动,其中有几件小事,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张岳 《社区》2006,(24)
编辑同志:我是辽宁的一位社区工作者,具体从事社区档案工作。社区建设开展以来,社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对社区档案工作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部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社区档案工作缺乏规范性、标准性,不能将社区档案工作同和谐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档案的长效管理。因此,我们请教专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对社区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如何才能实现社区档案的长效管理?辽宁广益记录社区的发展,是社区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区档案工作不宜制订统一的、过高…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份社区工作者的誓词:者,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刻苦学习,爱岗敬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创示范街道作出应有的贡献。”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206名社区工作者举手宣誓就职。这个誓词和这样的形式在全国还是第一家。该街道拱秀社区党总支书记倪英颇有感慨地说:“我已经历了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的宣誓仪式,这次又参加了社区工作者的宣誓仪式,感到惊喜,它将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又多了一个里程碑。”社区工作者宣誓就职@任建新…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一位普通社区干部王玉强来信说 :“社会工作者这个词听起来很洋气,用的方法也很西方化,听着好像还挺专业的。可是我觉得,我们这些社区干部们做的许多事情和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一样的,我们有时解决居民家庭问题、社区内部纠纷的时候,虽然没有起‘个案’、‘小组’这样的名字,可也大同小异。我这样的认识对不对?我们这些社区工作者是不是你们所介绍的社会工作者?”王玉强的提问牵涉到“社会工作如何本土化?”这个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采访内容分两次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