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君 《人才开发》2009,(3):49-5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女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受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研究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为止,2009届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不到70%.女研究生的就业率仅为31.3%.就业状况极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往被用人单位争抢的研究生,今年在就业市场上亮了红灯。持续扩招使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递增。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7.2万人,而2004年仅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就达27万多人,2005年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将超过20万人,创历史最高点。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文华 《人才开发》2003,(11):24-2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尤其是第一批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后,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家庭、学生都感到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同学们在走出“双选”市场后的普遍感觉是“找工作难,找理想的工作更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将之归咎于高校扩招,其实,它是各种情况的综合反映。作为高校来说应对此进行认真分析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大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找到各自的“婆家”。  相似文献   

4.
瞄准需求学技能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只要大学毕业生主动适应市场及用人单位需求,多学习和掌握一门技能,就有可能变失业为就业。这是因为,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坐办公室搞管理、搞研究设计的人才需求毕竟数量有限,而大量的是需要实际操作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但高等院校注意培养的是管理型、研究设计型人才,扩招后培养与需求不匹配,有的地方已出现找一个技师比找9个研究生难,技校毕业生比大学毕业生就业容易的情况。对此,大学毕业生如能认清就业形势,分析市场就业现状,正视自己,调整自己,多学习和掌握一门技能,就能…  相似文献   

5.
自高等院校扩招以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率成为当前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以高职的就业现状为基点,在分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基础上,分别从办学定位、专业建设、实践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阐述促进就业视阈下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连续多年的不断扩招,应届生的数量也在成比例增长,大学生失去以往天之骄子的优越性,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学校专业、大学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已脱节,再加上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就业压力增大和大学毕业生大量走向社会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政府、社会、家长以及学生最现实、最关心的焦点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着民生、社会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人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人才需求与企业需求的不对等使得就业问题一再严重.最为关键的是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增多也提高了人才就业难度.因此,先分析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就业机制的难点,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社会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李旭 《人才瞭望》2017,(16):82-83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特别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涉及社会、高校、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自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我国高校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激增,大学生就业面临愈加严峻的趋势。文章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及成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结合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今年又爆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学毕业生求职"雪上加霜",就业大军高达100万人。并成为我国政府、高校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不断地扩招,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普遍存在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员,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出现这样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与市场的需求并不协调。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学生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中等阶级的素质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有培养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让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顾晶晶 《人才瞭望》2017,(10):116-117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社会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当下讨论的焦点问题.笔者就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并对提升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楷 《人才瞭望》2017,(8):106-107
高校扩招,市场经济发展趋于"新常态"这些都为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相关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的问题和缺陷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高校的发展模式主要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学校希望通过"三全"就业创业的指导工作体系,将高校的教育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面对就业创业问题时的相关服务进行紧密的结合.以完善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顺利步入社会为主要目标,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本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同时,提升高校人才的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规模以每年6,9%的速度递增,2005年在学研究生约为100万:而2002年美国在校研究生规模约为50余万:事实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不断扩招,给研究生的就业带来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伴随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暴露出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要求尚存在不适应或脱节的问题。应该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科学应对,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变挑战为机遇.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化压力为动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昭  张路 《人才瞭望》2017,(1):26-28
就业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发展日益成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其就业问题已日趋严重.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在应届毕业生中占有多半比例的女大学生由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享有公平竞争的权力,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社会资源分布不均.本文从市场、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分析2013~2016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四年就业数据的基础上,对林科院研究生就业工作特点及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究,且针对研究生就业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形成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思路.笔者对国家级林业科研院所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深度分析探究,对于解决普遍的研究生就业问题、促进研究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娜 《人才开发》2003,(11):44-45
根据我国第十个五年教育规划,“十五”期间将继续扩大高校的招生数额,计划到2005年全国高校在校生由2000年的204万扩招到400万,每年增加100万。大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管学校教育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学生接受十几年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就业这个现实的问题上。高校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环境,溶入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导致人数的增加,使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有效的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以及教育的职业化和大学生本身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当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形之下,如何解决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必须要深入地研究目前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本文将从我国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列举出分析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对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