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触犯法律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利益驱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家庭法律教育和学校法律教育的缺失.作为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素质较普通高校学生略有欠缺,学生本身的思维灵活性和冒险精神有先天“优势”,其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下更大功夫. 相似文献
2.
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违法犯罪问题给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应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如何采取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是每个公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此对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导致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思考问题时懂得从法律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缺失主要受法律知识获取渠道有限、就业指导课忽视就业法律指导、及传统就业的不良风气等原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的培养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提高就业法律意识相关的课程设置、上课方法、及师资力量建设几个方面入手,浅论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缺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无形中缩小了就业面.基于此,从高校的角度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对培养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广大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条件。然而,有的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态,对大学生的就业权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加之大学生在就业法律意识方面较为淡薄,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屡受侵害。对此,本文就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的兴趣一经适当激发,他们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及坚强的学习意志。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对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浅谈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信心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培养良好心态的基础。只有充分自信的大学生,才能正 相似文献
10.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法律基础教育不只是传授具体的法律知识,而是由法律知识入手,使学生形成法治思维的教育过程,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根据现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在理清事实的基本思路之后,对其中所包含的培养的意义进一步的探析,以谋求大学生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应用文写作教学,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律理念的观点,意在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科学教法,强调在当今法制社会里,必须要求应用文写作教学理念的改变,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起来。针对当下高校毕业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社会上就业机会竞争相对激烈等特点,本文力图从分析问题出发,给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在心理上素质的养成上有所指点,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早日养成,真正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真正的合格人才,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高等学府,高职高专教育也逐渐发展壮大。在二十一世纪中叶,90后的孩子跨入了大学的校门,虽然他们接收新事 相似文献
18.
19.
20.
独立性作为一种个性品质,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独立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大学生未来发展的的高度与深度,决定着大学生对社会贡献的多少.大学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场所,应充分利用大学环境,鼓励大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努力进行社会实践以及与同伴的交往中不断发展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