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卢卡奇的人民性理论凝聚于哲学、现实主义文论之中,新时期中国学界对其接受主要是通过思想界的两场讨论来完成的。讨论首先发生于哲学领域,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将卢卡奇纳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等问题展开广泛探讨,开启了中国学界对卢卡奇及其人民性理论的接受。哲学领域思想文化的变革引发了文学艺术领域的变革,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学界针对卢卡奇的"人本论"和布莱希特的"阶级论"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卢卡奇的人民性理论,并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美学范畴。通过对卢卡奇人民性理论的讨论与接受,学界认识到"人民性"既具有革命性与战斗性的政治与阶级属性的内涵,又饱含"以人为本"的丰富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之根基。  相似文献   

2.
模拟论是解释个体如何理解他人心理及对他人行为进行预测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对模拟论有关心理理论的实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实质及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其观点进行初步评价。从目前的理论争论及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模拟论的独立性普遍受到了研究者的质疑,如何与其他理论观点,尤其是"理论论"的观点相融合对其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艺术学的分支学科,民俗艺术学理论的构建是十分急迫的任务,它需要进行概念界定,构建体系框架,树立理论支点,并扩大研究视野,其中"传承论"、"社会论"、"象征论"是其理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反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一股重要的右翼思潮。这一思潮在理论界主要表现为"告别马克思"论、"发展马克思"论、"超越马克思"论和"回到马克思"论等形式。其基本理论手法有曲解马克思主义、肢解马克思主义、"重解"马克思主义、瓦解马克思主义和消解马克思主义。当前国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内容、理论基础和理论实质构成了其系统的理论规定性,必须深入识别。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学派是国际政治学的主流学派。该学派的美国学者对联盟理论的研究颇有建树,其研究成果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现实主义学派从联盟行为主义理论、势力均衡理论和地缘联盟理论等领域对联盟的建立、联盟的巩固、联盟在美国国家利益实现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新现实主义学派则从"威胁平衡论"和"联盟困境论"的视角,分析了威胁在联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所产生的联盟困境问题,弥补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研究缺陷,丰富和发展了联盟理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着重探讨了列宁意识形态概念和"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列宁意识形态灌输论、意识形态党性原则及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阐明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全面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研究方法单一及研究视域狭窄等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理路.学界可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加强列宁早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究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阐明该理论对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继而深挖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界长期以来对心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以陆象山为代表的金溪心学和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姚江心学(合称"陆王心学")的研究,而忽视了以陈白沙为代表的江门心学,突出表现是江门心学有何理论特色,学界至今没有明确的回答。其实,江门心学以"学贵知疑""学贵自得""内外合一""学宗自然"和"因诗写道"为基本的理论特色,其中,"内外合一"特色表现在工夫论域,就是以"心事合一"或"即心即物"为主要内涵的"学无内外"工夫论。这种工夫论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工夫论的扬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江门心学的理论特色表明:江门心学是一个独立的心学流派;江门心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技术社会研究是西方女性主义技术理论的重要研究进路之一,它批判性地借鉴和丰富了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过程理论、技术社会建构论和技术文化理论。其研究主题和理论框架也因此经历了从"技术-女性"研究转向"技术-社会性别"研究,到"技术与社会性别的文化研究"的变迁。其理论主张与经验研究的成果对增进技术文化与技术价值的理解,促进技术领域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若愚的中国形上理论,实际上是古代"文从道流"之说的一种现代说法。该说从"体用"角度来思考文学艺术问题,由此带动作家论、语言观与境界论的深刻变革,并将中国艺术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艺术哲学的高度。只有联系宋学体用论资源,只有从现象学走向存在论来思考文艺自性,才能够澄清形上理论的中国文化内涵及其世界性意义。由于学界包括刘若愚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两点,故而使得所谓形上理论常常被误解成"以西释中"的注脚,其价值也被严重低估了。  相似文献   

10.
戏曲理论批评之审美“趣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味"论"艺"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传统特点,但学术界主要对"诗味论"研究较多,而对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味"论涉及甚少。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味"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要通俗、有"俚趣",二是要有"境界(意境)"。本文初次从通论角度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味"论及其主要特点,做了一个总体性的论述,旨在分析戏曲理论批评著作中的"味"及"趣"之概念的审美内涵,分析戏曲"趣味"论与其"境界(意境)"论的关系,由此说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家关于戏曲"美感"论的主要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学地理学多部理论著作问世,学界对于文学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内涵已逐步形成共识,在基本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渐自明确的背景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应当完成从不自觉状态的文学地理实证研究,到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再到自觉状态的文学地理实证研究的阶段性跨越。重新出发的文学地理研究应具备理论、路径和价值的三重自觉:理论自觉涵盖理论渊源、理论体系、理论概念等的自觉;在路径自觉中,应明确文学地理研究的"当然"和"或然"论题,"当然"论题包括了"由地而文"路径论与"由文而地"路径论。在强调研究路径自觉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研究误区加以反思,力戒空洞化、平面化、虚幻化倾向;价值自觉旨在确认文学地理研究的价值意义在于"三原论",即版图复原、场景还原和精神探原,尤其强调只有"精神探原"才应是文学地理研究的最终价值落点。  相似文献   

12.
伴随信任研究多学科互动、全方位推进的态势,对其进行哲学维度的盘点已是势在必行。从哲学层面对信任研究的诸多方面加以审视,可以获得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论、制度论、人学、唯物史观、价值论和唯物辩证法等八个方面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林纾的《韩柳文研究法》,学界至今未给予足够重视,学者也多只在论及林纾的古文理论或赏析韩柳文艺术时加以引用论证。事实上,《韩柳文研究法》虽残留有传统古文评点的痕迹,却深受近代学术思想的影响。该书以韩柳文并重,是对自宋迄清争论不休的韩柳优劣论的反驳,同时也标志着林纾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修正,更是其毕生"力延古文之一线"主张的具体实践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第一部独以韩柳文为整体加以研究的理论著作,其研究视角与命名方式的独创,在韩柳文研究史上具有道夫先路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综观近三十年来学界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研究,主要观点有:中国传统修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理论来源,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实践性是其根本特征;它首次正式提出并系统论述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问题,将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具体化,具有哲学、伦理学及实践方面的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实现了对儒家伦理学说和道德修养理论的超越、升华。不足之处在于:鲜见对该论著创作的深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等问题的研究,对其当代价值发掘不够等。  相似文献   

15.
学界大多认为<新著国语文法>"滥用省略"是这部奠基之作的不足之处,这种评价一方面可能是受学界大家评述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不同语法学理论、流派兴衰更替带来的负面效应.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及国外管约论、信息论、功能论等各种语言学新理论的引进,学界开始对省略现象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这种学术背景下,"省略"是<新著国语文法>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省略学说"是"句本位"语法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在自身体系内是圆满自足的,而且在汉语"省略"研究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品"理论是中古文论乃至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之一.所谓"文品",既包括"品文",也包括"品人"."品文"即作品评析,是对已经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品人"则是作家评论,是对已有作家的艺术风格、创作经验与方法等的分析评价.这两个方面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古时期的"文品"理论是十分发达的,其典型代表是曹丕的作家论与钟嵘的作品论.中古时期"文品"理论的发展受儒家和道家的才性评析与人物品鉴思想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才性评析的开展与人物品鉴的盛行,对"文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界对人道主义的界定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价值观与历史观。1845年前,马克思基于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双重层面承接了传统人道主义,1845年后马克思彻底认识到历史观层面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对之否定且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了中学和大学初期、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派"时期、历史唯物主义时期,其人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人道主义具有根本区别:在理论上,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具体性、理论基础的历史性和价值目标的全面性;在实践上,表现为马克思坚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价值的物质基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重要环节,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的理想境界。一句话,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就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研究现象近年来频频出现,学界对其含义的理解却鲜有共识,澄清跨学科研究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焦点是推动跨学科研究发展的理论前提。跨学科研究的产生除了体现在认识对象的系统联系、知识版图重构、劳动分工加速、资助机构推动等非学术背景外,还体现在文献引证关系中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以及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等学术背景。跨学科研究自20世纪70 年代兴起以来,围绕概念界定、交叉机制、类型划分等广泛的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讨论,直到近年来,学界才逐渐把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焦点会聚到跨学科的整合上来。对整合的度量和评价是跨学科研究的难点,也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学界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这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进行了研究。从宏观视角来看,主要有“N+论”、“新境界”论、“整体性视角”论、“三大规律”论、“立场观点方法”论、“层面”论、“全方位”论等几种观点和看法。从微观视角看,主要研究了这一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各方面内容的原创性贡献。学界研究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尚存需要完善和拓展的空间,应从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角度、揭示内在逻辑、紧密结合原典等方面着力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当代西方文论在我国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冷热交替的过程。我国学界曾经的理论热一方面标示着对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渴望与追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西方文论的过度崇拜和理论运用的失范以及运用者自身的理论匮乏。文本阐释与文学研究中运用某种理论和观念,体现了阐释主体对研究对象的审美与人文的价值判断,符合文学评论之规律和规范,与西方文论之主观预设不是一回事,文学之跨学科研究也不等于“场外征用”。要理性对待现当代西方文论,不能因为其有某些缺陷而无视其对我国文学研究曾有的作用和依然存在的借鉴价值;不能因为理论热之弊而忽视理论之重要性,忽视理论引领对文学研究之必要性,忽视理论引领对文学研究之必要性,忽视我们责无旁贷的理论原创与理论建设的历史责任。理论热后呼唤的是融合了古今中外之优良理论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文学理论,以及有理论深度和学术理性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