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至今集中居住在云南临沧三县,其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是俐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俐侎人节日文化的研究,分析其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并探索其民族心理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悠久的历史给皖北临涣地区留下辉煌的文明积淀,各类原生态民俗美术留存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从区划环境、历史沿革、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格式、民俗事象及民俗心理等层面切入,对皖北民俗美术的文化生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民俗美术既是一种艺术形态,又是一种生活形态,民俗美术的艺术性质、内涵、功能、形态、创作观念等都是由其所处的多元文化生态所作用的,作为民俗美术基础的文化生态同时也是民俗美术的内容和载体。随着时代的更迭,民俗美术在特定的文化时空中动态化地演进。  相似文献   

3.
悠久的历史给皖北临涣地区留下辉煌的文明积淀,各类原生态民俗美术留存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从区划环境、历史沿革、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格式、民俗事象及民俗心理等层面切入,对皖北民俗美术的文化生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民俗美术既是一种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村开发对于传承文化、美化生活、丰富精神空间、建设生态文明有特殊意义.然而,有关民俗文化村的理论探索,更多地停留在建筑民居等物态设计及浅层民俗活动上.忽略对深层精神的研究,尤其在民间信仰领域.为填补这些空白,本文对民俗文化村开发的有关指标体系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被广泛关注,准确地理解和界定其内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和侧重点阐释的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本文提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文明价值观四个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正逐渐被视为解决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精神良药。“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视角,蕴含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吻合的自然观。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为典型表征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诠释和剖析,阐述了“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的现代价值,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促进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完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生态文明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新意,它是一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高度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观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并制定出先进的环保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泰山过于浓厚的政治色彩、宗教色彩、文化色彩和民俗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和掩盖了其自然美景和秀美风光.山水相依,植被葱茏的泰山孕育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奇观,泰山文化中也蕴涵了富有东方哲学魅力的生态文明的因子.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村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美化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有特殊意义。然而,有关开发设计理论探索,更多地停留在民居建筑等外部设计、浅层民俗活动上,忽略了对深层精神的研究,未能正确处理民间信仰问题。为填补这些空白,故对民俗文化村开发的整个体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村开发指标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村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美化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有特殊意义。然而,有关开发设计理论探索,更多地停留在民居建筑等外部设计、浅层民俗活动上,忽略了对深层精神的研究,未能正确处理民间信仰问题。为填补这些空白,故对民俗文化村开发的整个体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劳伦斯的经典作品《儿子与情人》,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劳伦斯在小说中精心描述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之带来的严重影响,表明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失衡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揭露,劳伦斯旨在呼吁人们尊重外在的自然,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要关注人内在的精神生态并对其和谐的建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思想使得小说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的生态意识和深邃的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与人类的文明生活同时同步出现的,孔子开创的儒家承袭以往文明成果,在确立人学主题的过程中,对与人相关的一切都纳入其学说体系中,包括自然生态。儒家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及其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存在。儒家以有机整体思维方式思考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以仁爱之情对待自然生态,将人类与自然生态视为一有机整体,儒家思想中"万物并生""天人感应""民胞物与""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等理念与实践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表征与社会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涵和地域文化特征。中原地区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明和民间艺术的发祥地,其独具的地域特色表现在其悠久历史与农业文明的渊源、原创性的地域特征中。中原民间艺术造型中的文化意涵、中原民间艺术中的民俗意蕴以及中原传统民间技艺中传达的情感展示则表现了中原民间艺术的社会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新疆当代生态文学在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周涛、沈苇、刘亮程、红柯、李娟等作家的成就最大。新疆当代生态文学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新疆具有丰富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大自然保存着难能可贵的蓬勃野性,自然生态较为脆弱和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各民族文化中具有较为浓郁的生态智慧。它的特色则在于对诗意栖居的生态理想的追求,对新疆特有的自然美、生态美和动物生命的描绘,以及对新疆特有的生态智慧的展现上。新疆当代生态文学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贡献了不少佳作,在守护新疆自然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五位一体"视角下,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环境文明5个层面,选取47个要素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青岛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5个层面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多重价值,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缺失在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表现是人们传统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的日益淡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价值首先必须科学辨识与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努力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现传统文化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人党韋并作出阐述,这一举措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这种认识表明党对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屮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旳一种文化伦理形态。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实现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党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连云港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城市,不仅山海相拥、自然生态良好,而且文化积淀深厚、山海文化特色鲜明。在未来连云港市的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尤其是要更加有效地强化对于地方山海文化生态的保护、修复、运用、构建。  相似文献   

19.
西部自然生态环境的表现是当代西部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当代西部生态诗歌以积极的态度肯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感中批判现代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达对绿色生态环境重建的渴望与吁求.西部诗歌中生态主题的表现对当代诗歌创作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是依托于豫西南地区的文化环境,在该地域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存在和发展与地域民俗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表现在:地域民俗为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反过来,民间歌舞艺术也表现了当地的生产与生活民俗;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所具有的整体艺术风格、声乐与器乐的选取以及表演手法、表演形式的虚拟化、节奏化、程式化等审美特征,均体现出了强烈的地域特征。探求地域性民间歌舞艺术与地域民俗的依存关系,也是对传统民间歌舞艺术进行传承与保护的必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